山上的生活|西藏纪行之红色泸定
发布时间:2023-06-13 22:49:4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837
文图|羞涩 编辑|燕子
从云雾缥缈的二郎山下来、沿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一路疾驰,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红色小城泸定县。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海拔1321米,四周群山环抱,是进藏出川的咽喉。此地易守难攻,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泸定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使它成为康巴地区最古老的茶马古城。泸定县最著名的当数泸定桥,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泸定桥又称铁索桥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竣工。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题写了桥名。
泸定桥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所谓桥身,就是十三根铁索,它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铁索长101.67米,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桥宽2.7米。泸定桥,曾是是川西连通西藏唯一通道,川西百姓与西藏通商,必须经过这座铁索桥。面我们今天记住这座桥,并为之敬仰,则是因为红军长征中围绕这座桥而发生的那场惨烈的战斗。
飞夺泸定桥,在红军长征中只是一场几十勇士突击夺桥的小战役而已,却定义为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由此可见,这场战役的重要性。
有些同志可能会说:一座桥而已,真的这么重要吗?还真的有那么重要,重要到生死攸关。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率部抢先拿下渡口,开始渡河。当时冰川消融,大渡河水流暴涨,红军渡河极为缓慢。蒋介石闻迅,惊喜若狂,认定中央红军是“第二个石达开”,下了死命令,务必将红军主力全歼在安顺场。
说到安顺场,就不得不提石达开。大家应该都知道,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与洪秀全决裂后,带兵出走,他转战南北,西进至大渡河时,被困于此,兵败被擒,以至于所剩余部两千多人全部被杀,石达开本人亦身受一千多刀而被凌迟处死。
拿下了石达开不曾攻下的安顺场渡口,难道中央红军仍旧没逃开被围歼的命运?“我们决不做石达开!”毛主席当即命令:以最快速度,夺取上游泸定桥,主力从泸定桥过江。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1935年5月28日,中央红军红四团官兵雨夜奔袭120公里,23名视死如归的敢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踏着致命铁索,拿下泸定桥的英雄事迹。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桥上的木板被敌人拆掉了,只剩下13根光秃秃的铁链在风中晃荡。向下一看,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咆哮着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真叫人胆战心惊。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来吧,有本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的23位英雄战士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中,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激战了两个多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是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飞夺泸定桥,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有幸在今年7月14日造访了泸定桥。泸定县城不大,抬眼所见的建筑有明显的藏族特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装饰着藏式花纹的各色门窗,很多窗子上还摆放着盛开的鲜花。各式饭店、茶馆、旅游商品专卖店更是鳞次栉比,匆匆一瞥,感觉商品种类丰富,看起来很繁荣。
时值盛夏,正是旅游的好时节,来泸定参观浏览的人非常多。小城街道狭窄,停车成了大问题,转了几圈之后才在当地人的引导下找到一个收费较贵的地下车位。饶是如此,我们也开心地不得了。大家没顾上吃饭,径直奔向心中的圣地--泸定桥。
景点人很多,大家有序排队购票。票价十元,非常便宜。因为泸定桥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实行限流。我们在桥头等待了二十几分钟才得以上桥。河上风大浪急,踏上桥,就感觉脚下没根。眼前是铺设了木板的13根铁链,脚下是湍急的大渡河,河水在狭岸突兀的岩石中咆哮而过,风把桥吹得直晃荡,人在桥上站立,桥随水漂,人随桥飞,感觉此时的自己,像一朵蒲公英一般在风的吹拂下要飘向未知的远方。随之而来产生出莫名的恐惧,无着无落的,像是惶惑不安,又像是随时就会坠入万丈深渊,还永不会逃出生天的样子!桥上的游人纷纷尖叫,陌生人在此时也相互依扶,象玩老鹰抓小鸡那样紧紧拽着前方那人的衣衫,一步一步向前挪,队伍很长很友爱!
作为一名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飞夺泸定桥》的电影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英雄们的事迹总是让我热血沸腾。今天,终于站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泸定桥,心里又是格外激动。当下,我们站在铺设着木板的泸定桥上依然心惊胆战,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在子弹横飞中,攀着仅剩的铁索奋勇前进,那又是怎样的英勇无畏?这座生死之桥成为历史的丰碑矗立于中华大地,也永远矗立于人们的心中!
我想起电影《飞夺泸定桥》中的片段,毛主席牵着一位因为害怕而蒙着眼睛的小战士过河,战火纷飞中主席仿若闲庭信步,他面带微笑,目光坚定。那样的定力和胸怀,是我辈永不能企及的高度。这部电影给我打下了深深地烙印,并影响了我的一生。它让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共产党员,做一名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女英雄。参加工作后,更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过了几年的培养,我才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禁不住热泪盈眶。从我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以英雄模范为坐标,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无数个荣誉证书、奖杯和勋章都见证了我的誓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百年华诞之际,能够站在泸定桥上追逐先辈足迹,缅怀先辈的英勇事迹,我感到万分自豪!
作者简介 :丁爱英,笔名羞涩、袭人之暖。1971年出生,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现供职于定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诵读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理事、诗词学会理事。多年来致力于散文、诗词创作,小说偶有涉猎。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