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王小波的苦楚:他把《黄金时代》当珍宝,而读者却当“小黄书”看

王小波的苦楚:他把《黄金时代》当珍宝,而读者却当“小黄书”看

发布时间:2023-06-13 19:32:26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236    

王小波三部曲

1997年,郊外的一个房间内,

一阵阵嘶吼声吓坏了旁边的邻居。

王小波三部曲

虽然大家都很好奇发生了什么事儿,但无人敢在夜晚前去查看情况,只得等到天亮之后报警。

王小波三部曲

随着警察的到来,房间的大门也被打开。

只见到屋内一个人的侧脸靠着墙面,牙齿上沾满了墙面的白灰,冰凉的身体在告诉着众人他已经离世。

谁也没想到崇尚自由、年仅45岁的王小波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就这样孤零零地死在了他的家里,带着他的遗憾去世。

王小波的去世虽为其家人带来沉痛的打击,但却让他原本销量不佳的作品《黄金时代》受到了更多的人的关注。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当中的最后一部。

这部小说从落笔到完成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王小波十多年的时间。

在完成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他反反复复地修改,不断地调整,直至小说的内容达到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王小波曾明确表示过《黄金时代》是他最好的作品。

但正是这部他认为的最好的作品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

1990年,《黄金时代》获得了香港《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这让王小波大受鼓舞,他决定将这本小说带到大陆出版。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本被他当作心头宝的小说会被大陆的出版商拒之门外,甚至被读者当作是“小黄书”,直到他去世时,这个标签都没有被取下来。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大家会把它当作“小黄书”呢?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的奢望。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黄金时代》描绘的是一个流氓王二和表面高冷的医生陈清扬之间的“伟大友谊”的故事。

“流氓”是除了王二之外,小说中所有其他人对他的称呼。而动不动就给人耳光的高冷医生陈清扬则是被其他人称作为“破鞋”。

从文章一开始,陈清扬就一直对其他人称她为“破鞋”耿耿于怀。

之所以愿意与王二交流,仅仅是因为王二找她是真的因为身上有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仅仅是为了来看她这个“破鞋”而装病。

陈清扬从来没有瞧不起过“破鞋”,但是她讨厌别人冤枉她是“破鞋”,认为自己没有做过那些事儿而被叫做“破鞋”很委屈。

因此,在王二找她看病时,她急切地想要从王二处找到认同感,希望其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破鞋”。

但却没想到王二给她列了几点无法证明其不是“破鞋”的理由,并劝说她,如果觉得自己很冤枉,那就干“破鞋”干过的事儿,从而让自己的委屈少一点。

当王二刚提出这个建议时,陈清扬觉得很不可思议,差点打了王二一耳光,她怒目圆睁。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队里关于陈清扬是“破鞋”的传言愈演愈烈,而且还将其搞“破鞋”的对象明确到了个人——王二。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陈清扬再一次寻找到王二。但王二依然有理有据地表明了其无法证明他们的清白,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更愿意证明自己不无辜。

毫无意外,这一次,陈清扬还是被气走了。

但是,就在不久后的一天。

王二二十一岁生日时,他们以“伟大的友谊”之名一起证明了自己是“破鞋”。

茅草屋、后山、田野到处都见证了他们的无辜。但可笑的是从此时起,再也没有人说他们搞“破鞋”了。

后来他们失散了,但又重逢了。

在分离二十年之后,他们再一次相遇,再一次在谈天说地的过程中完成了属于他们的“伟大的友谊”。

但此时的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归宿,所以他们又一次失散了,再无见面。

王二与陈清扬在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情况下选择了证明自己不无辜(称为“破鞋”),这种做法看似荒诞,却又合乎情理。

整部小说都在描述王小二与陈清扬为了证明而证明以及证明之后发生的事儿,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伟大友谊”。

其中关于“性”的描写数不胜数,这就是许多初读《黄金时代》的读者将其定位为“小黄书”的原因。

除此之外,《黄金时代》被定性为“小黄书”也有时代的因素。

《黄金时代》是以六、七十年代王小波自身经历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七十年代,我国的各个地区掀起了一股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几乎没有一家人是不与知青相联系的。

作为知识分子的王小波自然也不例外。

1968年,王小波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远赴云南,带着自己的满心幻想开启了自己的上山下乡生涯。

但没想到刚到云南,他便被这里的生活吓到了。

干不完的农活,较差的伙食以及缺失的精神食粮都让其无法忍受。

这里的生活是他这个出生在首都北京的孩子无法想象的贫穷,除此之外,他还发现即便是在这个落后的地区也依旧存在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小波觉得自己不应该虚度光阴,应该做点什么事儿来打发这无聊的日子。于是他便拿起了自己的笔,利用自己的头脑开始了创作。

那个时代的农村除了批斗、斗争现象十分常见之外,人们对于“性”也是讳莫如深。

自古以来,受儒家“灭欲”思想的影响,性在中国人的心中仍旧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不可以将其宣之于口。

但王小波认为“性”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儿,没有必要避讳“性”。于是其将“性”与“革命”相结合,创作了《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写作共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从第一张落笔到最后一章结束共花费了十年,这十年里,王小波不断地修修改改。

最终才写出了让其满意的《黄金时代》。

整本小说围绕着“性”展开,但不仅仅描写了王二和陈清扬的性,还描写了其他人在得知他们的性之后的表现:

比如,上级领导知道王二和陈清扬的事情之后,让他们详细交代搞“破鞋”的事儿,从而满足自己的怪癖欲望。

又比如,队里的人们在陈清扬并没有成为“破鞋”之前,时不时地都在传她是“破鞋”,但在其成为了“破鞋”并将这件事儿摆在明面上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她是“破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像在沉默中死亡一样,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陈清扬面对队里人的污蔑之时,虽然有想过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在发现毫无作用之后,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证明自己不无辜。

而队里的人在长久地压抑下,对这些事情感到好奇,但是却羞于开口,于是他们就开始造谣,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他们对性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但是因为时代的影响,无人敢说,只能偷偷观望。

现实世界的人何尝不是也是如此呢?人们对性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所以当《黄金时代》面世之后,读者在看到大量的场面的描写后,无法正视文章,只得将其当作小黄书来看。

但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对于“性”的避讳也少了一些。

再加上《黄金时代》中幽默的语言以及对时代的思考是其最终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

《黄金时代》的出现,打破了固有的写法,将革命创伤与性结合起来,突破传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予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将对革命的反思与兴趣结合的写法让王小波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不可不谓之大胆。

王小波的大胆与叛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刚刚被划分为“异己分子”,他的母亲受不了打击终日以泪洗面。

导致其一出生就体弱多病,在家人的眼中甚至有点呆呆傻傻的。

常常不发一言一语就陷入了沉思,似乎是沉浸在他自己的思想中,不愿意与外界产生交流。

一般看起来有些许呆傻的孩子都会比较听父母的话,但王小波不是。

王小波从小就跟着哥哥一起调皮捣蛋,在“三年困难”时期,两人更是一起偷枣吃,要知道在当时偷枣可是一个重罪,一旦被发现极有可能面对天价罚款。

即便如此,王小波依旧义不容辞地跟着哥哥一起“干坏事儿”。

在学校,王小波亦是如此。

他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面对老师的提问之时也是以沉默应对,导致其成绩一塌糊涂。

因为学习成绩差,王小波的父母没少揍他,但“棍棒教育”并没有什么作用。王小波依旧我行我素。

不过王小波从小就拥有一个别人都羡慕的本领——一目百行。

据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回忆,王小波自小的读书速度就比别人快,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可以看一百多页,并且可以理解书中所讲内容的大多数。

因此,在王小波小的时候,除了爱玩就是爱看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哪怕只是一张纸,他都会抱在手上一遍一遍的仔细的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小波慢慢长大,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大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上记录了各种各样他自己写的文章。

正是这个笔记本帮助他吸引到了家境优越的李银河的喜爱。

说起来,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相爱除了有这本笔记本的吸引力,还有王小波父亲的功劳。

李银河初次到王小波家里,是被王小波父亲的名声吸引而来,想要慕名拜访,之后听到王小波在写小说,感到好奇自己进行了阅读,然后被王小波的才情所吸引。

恋爱、结婚一切都发生得很自然。

在李银河的心目中,浪漫的骑士、自由自在的思想家以及行吟的诗人都是王小波的标签,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限制,他的作品也是。

在王小波创作《黄金时代》的期间,正是伤痕文学火爆的时期。

伤痕文学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其的悲剧色彩较为严重,几乎每一个故事里都有因为特殊时期而遭受到迫害的比较悲惨的人物。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到了文章之中,以简单的文字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则采取了与之不相同的写法。

《黄金时代》更像是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写出来的文章。

虽然里面并不缺乏对时代社会现状的思考,但是他的语言更加风趣,似乎是在用幽默话语讽刺那个时代的现状。

比如:队医务室里有倒钩的针,将欲望挂上“伟大友谊”的名称以及将被批斗称之为参加“斗争差”。

总之,在作者的笔下,无聊的生活变得十分有趣。在利用幽默的文笔描绘现实之时,也对其进行了讽刺。

让读者在思考作者的深意的同时,也被其幽默的语言所吸引。

王小波和《黄金时代》就像是千里马一般,需要伯乐去发现、赏识他们,从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尽管王小波在世之时,能够真正读懂《黄金时代》的人不多,但是依旧有人理解他们。

值得庆幸的是在王小波逝世后不久,《黄金时代》就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喜爱,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被《黄金时代》的魅力所折服。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黄书     王小波     苦楚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玩过的网游:奇迹MU 下一篇:曲美家居是几线品牌?上市企业,屡次斩获德国iF奖,妥妥的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