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上海老地名中的道教宫观与神明

上海老地名中的道教宫观与神明

发布时间:2023-06-10 04:16:3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52    

上海户口申办上海道教

明清以来,上海一直都是江南道教重镇。而自开埠之后,万商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各地移民纷至沓来,在全国道教处于衰微的状态下,上海道教却蓬勃发展起来,道教宫观与私家道院达上百所之多。但如今现存者并不多,大多已湮灭无闻,其中就有“大王庙”和它背后的本地金龙四大王信仰。

什么是大王庙

上海户口申办上海道教

在上海城区的地名中,有很多带“闸”的地方,如原“闸北区”、“新闸路”等等。此“闸“字的由来实际来源于上海的两座水闸,清康熙年间,在今苏州河福建北路桥附近,建一挡潮石闸,不久即被冲毁,时间过去六七十年之后,雍正年间在西三里处又建一闸,谓新闸。“新闸”和“老闸”后来都废了,但“名”却存了下来。

上海户口申办上海道教

清人王韬在一本1875年出版的介绍上海风土人情的《瀛壖杂志》中说道:“旧闸为康熙十四年所建,即老闸是也。距城北三里,今废。鳞次栉比,居然墟集。雍正时所建者,离旧闸三里许,以石筑,颇称坚整,即今新闸也。“历史上,此 “闸”曾有老闸、新闸之划分,两处皆为热闹的市镇,并都有一座“大王庙”闻名于世。

很多老上海人一般只晓得新闸(成都北路)大王庙,殊不知在老闸地区还有一座大王庙。老闸大王庙又称通济龙王庙,位于现厦门路7号地块,在今福建路桥南堍。而新闸大王庙则在成都北路西侧苏州河边。

成都北路原为一条通苏州河的小河浜,称为陈家浜。新闸大王庙,就曾座落在陈家浜与苏州河的交汇处西侧。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老闸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

1918年地图,新闸大王庙在成都路苏州河边,大部分已成为怡和丝厂

老闸地区就有一座大王庙。老闸大王庙又称通济龙王庙,位于厦门路7号,在今福建路桥南堍。该庙历史悠久,宋初创建,明朝中期,海瑞筑闸防汛时重建。

老闸大王庙主要祀金龙四大王,又称通济龙王庙。以镇治吴淞江水,不致为患,历来以高、瞿、谢姓道士为庙主。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庙基四分六厘,房屋7间,庙主高姓,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老闸大王庙由保安司徒庙(虹庙)托管贴补。老闸大王庙为上海老人所熟知还源于一项民俗。每逢端午节,该庙都在庙前吴淞江中组织民众竞赛龙舟,迎神祭祀,乡民云集,成为当时上海著名的一项民俗活动。

新闸大王庙又称金龙四大王庙。位于成都北路苏州河新闸桥南堍,同样是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清同治《上海县志》:“金龙四大王庙,在新闸东。嘉庆间,移建闸西。巡抚陈銮设救生外局于东庑。”祀奉者多数是江苏往来上海的船民。暮春三月,乡民聚集该庙,迎神赛会,热闹异常。

清末《图画日报》中记载的新闸大王庙官码头

上海地方政府又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官码头,从苏州河进入上海的官船可以在这里靠岸。这个码头的具体位置就在现在的成都北路苏州河边。

1899年公共租界扩张,新闸桥的大王庙的地方被划进了租界。 1940年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仍清楚地标有大王庙,地址为成都北路1041弄。

据《静安区地名志》成都北路条目记载:“昔为浜,称陈家浜。北段先填筑成大王庙路。”

大王庙路条目记载:“为今成都北路之北端一段(见《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因路西侧有大王庙而得名。划进租界后的新闸大王庙的香火减少了许多。于是,道士把部分庙基卖给了怡和丝厂。不过,每逢宗教节日,还有规模不小的庙会。

1918年地图,新闸大王庙在成都路苏州河边,大部分已成为怡和丝厂

两座大王庙分别于上世纪五、六十年停止了宗教活动。但直到1990年代,大王庙名称作为区片名仍得到延用,16、19路电车的售票员也常常以“大王庙”来称呼“新闸路成都北路”这一站。

大王庙旧址现存门头

1991年成都北路上建设南北高架路时,大王庙一带拆迁,大王庙湮没无存。如今,在大田路南苏州路以南原菜场门头仍留有“大王庙”招牌标志,使后人可以依稀辨认此处为原先的新闸大王庙旧址。

上海漕运与金龙四大王其神

许多人见到金龙四大王之名,又因其掌管河流潮水之事,往往会直觉认为其为传统道教信仰中的龙王信仰,然而实际上,金龙四大王与龙王并无关涉。

嘉靖年间的文人徐渭在其所撰《金龙四大王庙碑记》云:“王,姓谢,名绪,宋会稽诸生,晋太傅安之裔也。祖达,某有兄三人,曰纪、曰纲、曰统。王最少,行第四,居钱塘之安溪,后隐金龙山白云亭。……元末,我太祖与元将蛮子海牙战于吕梁,元师顺流而下,我师将溃,太祖忽见空中有神披甲执鞭、驱涛涌浪,河忽北流,遏截敌舟,震动颠撼,旌旗闪烁,阴相协助,元师大败。……太祖嘉其忠义,诏封为金龙四大王。金龙者,因其所葬地也;四大王者,从其生时行列也。自洪武迄今,江淮、河汉、四渎之间屡著灵异。”

据此可知,谢绪生前的义举与之后的显灵事迹符合中国历代所倡导的传统伦理道德和儒家思想,使其受到官方敕封,成为正祀之神,从景泰七年(1456年)在沙湾创建金龙四大王专祠,至嘉靖年间(1522-1566)金龙四大王神迹的产生,金龙四大王信仰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文人不断对其形象进行改造,其神迹亦逐渐变得充实而丰富,并最终为官民所普遍接受。

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期间,运河借黄行运(谢绪最初显灵的吕、梁二洪就是其中一段运道),所以金龙四大王兼黄、运河神为一身。

明清两代定都北京,漕运成为两朝重要的经济命脉。而明代以前并无专门的运河水神和漕运保护神,漕粮运输过程中艰难险阻不断,使得运河水神的出现成为一种必需。尤其在永乐迁都北京以后,江南地区漕运负担加剧,从而在信仰层面形成了以护佑水运、漕运为主的神灵崇拜,并沿运河传播开来,漕运所经之处,往往建庙祀神,祈求保佑。

漕帮是随着漕运而产生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明代兴盛的漕帮曾把“金龙四大王”奉为本帮的守护神,把大王庙当做漕帮的议事堂。每年春季北方开河,大批南方漕船来津卸粮的时候,漕帮都会带着“金龙四大王”的牌位,到河北大王庙举行供奉仪式。

清代的漕粮以苏、皖、浙、赣、鄂、湘六省所征的南漕为主。承明末旧制,南漕主要靠运河内漕承担。后因黄河屡次决口,导致运河漕道严重淤塞,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海运取代河运成为漕运的主要形式,而沿海沙船,一支庞大的木帆船队伍,独占了这项营生。沙船运输漕粮到天津后,返程又可装载北方的豆货回上海,再转销东南各省,往返都不空载,沙船业主自然乐此不疲。据说鼎盛期,汇集上海浏河一带的沙船,不下三千多艘。因此,漕帮活动的大运河沿岸几乎都有大王庙的踪迹,上海亦不例外。

青帮安清家庙图

另一方面,1855年之后海运兴起,漕运没落,直到1901年,漕运停止,漕帮被迫上岸,到运河沿线发展。大批漕工生活无着 ,这些舵工、水手们回到陆上发展后,漕帮就逐步变为我们常说的“青帮”了。青帮延续了漕帮旧有传统,入帮弟子不仅要拜翁、钱、潘三祖,还要在香堂仪式上教授关于漕运、码头的知识。而这其中同样也继承了漕帮“金龙四大王”的信仰。

随着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上海成为粮食的重要转运点,大规模的外省移民进入上海,当中包括大批青帮人士,他們到了上海从事各种行业。1920至30年代,青帮已经成为了上海最大的民间结社组织,所有码头几乎都由青帮所控制,这也是为何在上海新旧闸桥码头处都设有金龙四大王庙的原因。

上海在宋代设立市舶司时引进了“顺济庙“供奉妈祖,但妈祖信仰在上海始终不是一个重要信仰。上海开埠以后,福建帮、广东帮、山东帮船商、货商云集上海十六铺,形成“五方杂处”的格局。移民按地籍划分,便有地域神明之间的竞争。福建籍船商的“天后”信仰独占鳌头,引起本地信徒的反弹。分别组成了会馆和公所。在会馆公所中,大多供奉有不同的神灵。比如,徽商会馆中供奉的是紫阳先生,也就是朱熹;江西商人的会馆里,主要供奉旌阳许真君;湖南会馆则崇奉瞿真人;而山东济宁商人崇拜的是金龙四大王,常常随船前往大王庙进香,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加重了金龙四大王在上海本地信仰中的地位。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宫观     神明     地名    
上一篇:2023年落户上海最快的方法!仅需三个月即可落户成功! 下一篇:需要办理上海市居住证的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