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三艘航母闯南海,解放军准备好了
发布时间:2023-06-05 00:57:08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89
在中东海域完成对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支援任务后,美国航母“里根”号时隔三个月后终于重回太平洋。美国《星条旗报》24日称,“里根”号当天已经进入中国南海,并将在南海进行舰载机起降、海上打击、反潜等战术训练。
美国“福布斯”网站曾总结称,每当美国航母战斗群进出南海时,解放军总是会大规模出动舰机在台湾西南方向海空域“迎接”。因为这里紧邻连接南海与菲律宾海的巴士海峡,也是进出第一岛链的海上要道。
果然,美国航母进入南海之际,解放军舰机已经在这里“准备好了”。
台湾中时电子报24日称,台军方人士透露,1艘解放军导弹护卫舰23日凌晨出现在台湾花莲东部海域往南航行,随即进入巴士海峡。24日同一时间,又有1艘解放军导弹护卫舰出现绿岛东方海域,往南航行进入巴士海峡。报道称,解放军护卫舰连续两天出现在台湾东南海域“引起关注”。
老司机认为,虽然台军信誓旦旦地宣称已出动舰机和雷达密切跟踪进入巴士海峡的解放军护卫舰,但显然后者针对的目标并非是台湾。
台湾“风传媒”网站24日提供了另一条线索。报道称,台湾空军23日晚间宣称,当天下午有5架解放军“侵扰台湾西南防空识别区”,加上当天上午出动的19架,总计24架,创造了台湾“国防部”公布统计以来第三高的记录。
台湾“国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3日轰-6等战机的飞行轨迹远抵巴士海峡
但与此前的情况有所不同的,虽然所有解放军军机均自大陆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西南防空识别区”范围,但其中歼-16、歼-11战斗机仅短暂停留便折返脱离,较无特殊之处,而余下的运-8反潜机、运-8远干机、轰-6轰炸机的飞行路径持续自南面的巴士海峡,而后转抵台湾“东南防空识别区”,然后再循类似航线飞返。
报道称,过去仅单一机型“脱队”至台湾附近空域的惯例相比,如今三型机种“同时入侵”的态势明显更为复杂,针对性亦更强。台媒认为,此前解放军出动战斗机、轰炸机和各种辅助机型大规模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多与模拟对美舰实施炸射攻击有关”,其中战斗机负责为轰炸机提供护航。而此次解放军战斗机提前与轰炸机分离,改由反潜机及电子战飞机协同,“不排除当时邻接巴士海峡和西太平洋处有美舰活动,解放军带着练兵思维应处”。
综合台湾方面的各种信息判断,23日在巴士海峡附近很可能有美军舰艇活动,因此解放军相继出动护卫舰和轰-6轰炸机进行跟踪监视甚至“模拟攻击”。
到底通过巴士海峡的会是谁呢?
台湾《自由时报》24日称,大陆将从25日开始在南海军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共7艘军舰分别从4个方向朝南海移动。
报道称,三亚海事局当天发布航行警告,9月25日中午12时至26日中午12时,将在南海指定海域进行军事训练;广东海事局发布的航行警告称,25日起至28日每日清晨8点至晚间8点,在南海其他指定海域实施射击训练。
除了美国“里根”号航母外,“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也朝南海前进。
很可能,在巴士海峡受到解放军“欢迎”的就是“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
报道称,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等数艘舰艇从越南金兰港驶入南海,英国“伊莉莎白女王”号航母也预计从关岛出发前往南海,参加“2021五国金禧”军演。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巴士海峡是“里根”号航母返回驻日美海军基地横须贺港的主要通道,解放军舰机最近接连在这里亮相,未必不是提前预演对美国航母的“欢迎仪式”。
美国“福布斯”网站就总结称,“每当美国航母进入南海,中国轰炸机群就起飞”。例如6月15日, “里根”号航母打击群驶入南海,随后解放军包括两架运-8巡逻机、两架空警-500预警机、四架轰-6轰炸机、20架歼-11和歼-16战斗机,飞过台湾以南空域。9月5日。“卡尔·文森”号进入南海。同一天,中国出动一架运-8巡逻机、四架轰-6轰炸机、14架歼-16和苏-30战斗机,在台湾南部展开巡逻。
对于有意在南海“搞事”的“里根”号航母而言,解放军的这种预先警告显然很有必要。《星条旗报》称,美国海军在新闻稿中清晰地表示,“里根”号航母将在南海进行舰载机起降、海上打击、反潜等战术训练。该航母打击群指挥官威尔·彭宁顿少将宣称,“当我们返回南海时,我们期待着利用最近获得的经验,致力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盟友关系”。“里根”号航母发言人也直言,“当我们继续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同时,我们将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响应号召。”
这里提到是“号召”是指什么?报道称,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上将不久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涉及印太地区和台湾的问题上,美国已经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包括武装冲突。”
《自由时报》称,在未来几天内,很可能在南海看到两艘美国航母共同巡逻,甚至不排除与英国航母组成更罕见的三航母战斗群。“上次在南海海域看到三艘航母军演,还是在2017年”。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环球时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