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热搜  > 二战时期,美军轻机枪的败笔,开火半小时射速直降50%

二战时期,美军轻机枪的败笔,开火半小时射速直降50%

发布时间:2023-06-05 00:52:4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386    

二战美军m1936


二战美军m1936

(刘易斯机枪原本是美国人发明的,最终在英国生根发芽)

在二十世纪初期,机枪进入大发展时期,一系列新构型机枪的设计开始成熟,众多轻武器设计天才纷纷出现,其中美国就是轻武器设计人才出现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前文也说过,在当时,美国的轻武器研发应用环境并不是很突出,很多诞生自美国的轻武器技术都没能被应用,一些美国轻武器设计人才也带着最新的轻武器技术奔赴欧洲寻找机会,其中就包括刘易斯。

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机枪是世界著名的机枪之一,该枪最初由塞缪尔·麦肯林设计,后来由美国陆军上校I. N.刘易斯完成研发工作。刘易斯机枪全枪长1283毫米,空枪重11.8千克,算得上典型的轻机枪。

在刘易斯完成刘易斯机枪的研发之后,刘易斯就开始向美国军方推销这款机枪,但是,对于这款机枪,美军似乎并不感兴趣。随后,刘易斯带着他研发的机枪技术到了比利时,并于1913年在比利时创办了自己的兵器公司。可是,在刘易斯创办自己的兵器公司的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经爆发,比利时也位于战区之中。随后,刘易斯又带着部分生产设备和研发人员到了英国。

(美国最早的重机枪勃朗宁M1917)

到了英国之后,刘易斯和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合作,在其工厂生产刘易斯机枪。1915年,英国军方将刘易斯机枪选定为制式轻机枪。英国使用该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938年,英国仿制捷克式轻机枪发展出布轮机枪之后,刘易斯机枪才开始从英军中淘汰。但是,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遗失大量装备的英军面对紧迫的局势,再次将刘易斯机枪拉回现役。刘易斯机枪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体性能可圈可点。

刘易斯机枪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采用粗大的散热筒包著枪管,作用是当开火时令空气被吸入筒中成为风把枪管吹冻,但后来证实此筒对冷却枪管效果有限但却白白增加枪重;另一个则是在枪身上方的弹鼓,刘易斯机枪原本采用47发弹鼓,弹鼓采用中心固定式,开火时弹鼓轴承转动把子弹推入枪内”。该枪除了配备47发弹鼓,还有一款97发容弹量的弹鼓。该枪射击初速745米/秒,还是世界最早的航空机枪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其后的一段时间,英国很多飞机都曾采用该机枪作为航空机枪。

(战斗中的勃朗宁M1917机枪)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资料显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也曾应用英国产刘易斯机枪。但是装备数量似乎很有限,在勃朗宁M1918机枪诞生之后,美军迅速抛弃包括法国绍沙M1915、英国刘易斯在内的欧洲轻机枪。

M1917和M1919

从性能指标来看,刘易斯机枪只能算是轻机枪,和弹链式供弹的重机枪相比,刘易斯机枪的火力持续性能也很有限,美国并未采用刘易斯的设计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而在刘易斯离开美国去往欧洲的同时,美国勃朗宁轻机枪技术也开始成熟,与此同时,鉴于弹链式重机枪的巨大应用价值,美国的弹链式重机枪发展也开始崛起,M1917和M1919系列勃朗宁重机枪相继诞生。

在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绍沙M1915机枪的糟糕性能就让美国非常反感,在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勃朗宁就曾向美国高层展示过两款机枪,其中就有一款水冷设计弹链式供弹重机枪。在其后,在法国绍沙M1915机枪糟糕性能的推动下,勃朗宁当时展示的两款机枪都开始受到美国军方的认可,其中的一种就是上文所说的勃朗宁M1918【BAR】轻机枪,而另一款就是后来的勃朗宁M1917重机枪。

(在勃朗宁M1917基础上,去掉水冷装置,美国开发出勃朗宁M1919机枪,该机枪的A4型最成熟,产量最大)

1917年,美国军方开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枪。“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进行试验时,2万发枪弹发射顺利通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勃朗宁在第二型机枪上采用了加长弹链,并进行48分钟12秒的连续射击,出色的表现让抱怨者闭上了嘴巴。美国国防部对该枪表示满意,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被选中作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为M1917式.30-06勃朗宁重机枪”。1917年,勃朗宁M1917机枪就开始获得美军的合同订单,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总计生产了超过5.6万挺勃朗宁M1917重机枪。

勃朗宁M1917采用水冷式设计,弹链供弹,该枪环绕枪管有一个3.3L容量的水套筒,最大有效射程可信说法应该在1000米以上,该枪使用美军制式7.62*63毫米弹药。勃朗宁M1917机枪射击初速854米/秒,有一个250发弹链,理论射速每分钟450-600发。在1936年,勃朗宁M1917机枪还曾改进出M1917A1型,仍为水冷式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该枪早期的可靠性问题。勃朗宁M1917A1二战中还有生产,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在东亚的战争。

(M1919A6是勃朗宁M1919机枪改进型号中的败笔)

但是,众所周知,水冷式设计机枪重量一般都比较大,机动性也非常差,这种机枪对冷却水的依赖在缺水地区也很难解决。而且,和同期德国发展的通用机枪相比,M1917系列机枪几乎各项性能都没有优势。同时,对于坦克、飞机和机动步兵来说,勃朗宁M1917机枪的重量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勃朗宁就开始对M1917系列机枪进行改进,将水冷式设计改为气冷式,并先后发展出装置在坦克上的M1919型和M1919A1型,以及骑兵使用的M1919A2型。但是,这几款初期型M1919的自动方式并未改变,还是使用M1917类似的短后坐式,而M1919真正的成熟则是在M1919A4诞生之后。

为了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美军开始研发一款气冷式步兵使用机枪。随后,以勃朗宁M1917A1为基础,美国研发成功勃朗宁M1919A4型机枪。勃朗宁M1919A4重14千克,其中三脚架重约6.5千克。该枪使用美军制式7.62*63毫米弹药,最大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每分钟400-500发,枪口初速860米/秒。该枪是二战美军主力连级机枪,整体性能可圈可点。

(M1919A6似乎是想要模仿德国MG42通用机枪,但没有成功)

美军一线部队一般把勃朗宁M1919A4当作轻机枪使用,“用以在中、近距离上对步兵进行火力掩护,还可以在侧翼支援步兵进攻,在防御阵地实施火力支援”。但是,该枪在进攻作战中并不能赶上步兵的行进速度,很难被用做进攻作战。为此,美国就发展了一型类似德国MG42系列通用机枪的M1919A6型。

勃朗宁M1919A6型采用了一个德国MG34/42通用机枪类似的枪托,由于枪管外形相近的原因,勃朗宁M1919A6和德国MG34也比较相似。该枪进行了结构简化,开始使用两脚架。但是,和德国MG34/42通用机枪优异的性能不同,勃朗宁M1919A6并不成功,是M1919系列中的败笔。

M1919A6在以每分钟150发的射速连发射击时,“5分钟以后,枪管就开始发烫。半小时左右,平均射速降到不超过75发/分,此时则需要冷却枪管。而勃朗宁M1919A6更换一次枪管则需要3分钟,更换枪机需要两分钟,也令人感觉不快”。相比之下,马克沁机枪在当时更换枪管和枪机才只需要30秒和15秒。受此影响,勃朗宁M1919A6型并未大规模装备应用,该枪也成为勃朗宁机枪中少有的败笔。

只不过,和勃朗宁M1919A6型相比,美国在二战中的其他型号机枪性能还是很好的,这些机枪也为美国打赢二战立下汗马功劳。(CX)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败笔     直降     50    
上一篇: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军消灭了极端组织ISIS头目巴格达迪 下一篇:二战德国的黑科技:别隆采圆盘,这种圆盘飞行器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