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手榴弹,从杀伤型到燃烧型再到发烟型,浅谈二战美军手榴弹
发布时间:2023-06-04 11:09:47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46
手榴弹是现代战争中,单兵使用频率较高的武器装备之一。现代手榴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不仅在可靠性、杀伤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还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衍生出不同的型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本土的生产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用手榴弹的生产不仅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其多用途衍生型号也较多。所以,今天本文就为读者朋友大致介绍二战中美军装备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手榴弹,让大家对二战美军的手榴弹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现代手榴弹根据是否具有杀伤性可以将其分为杀伤型手榴弹和非杀伤型手榴弹,而杀伤型手榴弹又可以根据其作战目的,将其区分为防御型手榴弹和进攻型手榴弹,前者主要以爆炸破片对敌人进行杀伤,而后者则以爆炸冲击波对敌人进行杀伤。
美国在二战时生产数量最大、装备范围最广的手榴弹就是MK II型防御手榴弹,这款手榴弹是美国第二款大规模装备和使用的现代防御手榴弹,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装备的MK I型手榴弹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两者都是采用翻板式击针作为手榴弹的引爆方式,因此在外观上比较相似,容易混淆。
MK I型手榴弹和MK II型手榴弹在外观上较大的区别有两点:弹体刻槽和保险握把。MK I型手榴弹的弹体刻槽比较平直,而MK II型手榴弹的弹体刻槽则是“V”字型,所以MK II型手榴弹的弹体刻槽宽度较大,破片成梯形。
此外,MK I型手榴弹的保险握片并没有与弹体平行,而MK II型手榴弹的保险握片则平行于弹体,人手握持的时候不会硌手,握持感比较好。
作为一款防御型手榴弹,MK II型手榴弹内装有57克的TNT炸药,弹体上的则有10条纵向刻槽,3圈横向刻槽,共有40块预制杀伤破片,理论上的杀伤半径是10米。不过在爆炸后,因为有些杀伤破片的质量和体积较大,因此其杀伤范围会更远。
美军一般通过MK II型手榴弹上的颜色来区分其用途,除了常规型号之外,高爆弹被涂成黄色,而训练弹则有红色和蓝色两种型号。在二战爆发后,为了方便隐蔽,美军将常规型MK II手榴弹涂成橄榄绿,高爆型号则在弹体颈部涂上一圈黄色,以示区别。
当然,除了用手进行投掷之外,还可以和M1型枪榴弹尾管相互配合,当做枪榴弹来使用。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MK II型手榴弹固定在M1型枪榴弹尾管上之后,拔掉保险销,就可以用空包弹发射使用了。不过,因为MK II型手榴弹的引信时长是5秒左右,因此需要射手判断好发射角度,才能形成较好的杀伤效果。
总体上来说,MK II型手榴弹作为一款防御型手榴弹设计不错,因此被二战时的美军大规模的装备和使用。但是其本身除了早期引信不可靠的问题外,也存在一些其他的缺点。
比如,MK II型手榴弹采用的是铸铁弹体,因此虽然在弹体上有预制刻槽,但是在爆炸后却仍然会形成大块的破片,虽然杀伤距离增加了,但是形成的杀伤破片总数却下降了。
MK III型手榴弹是进攻型手榴弹,主要依靠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来杀伤敌人。在堑壕、工事等敌人有防御物,但是空间较为密闭的环境下,其杀伤效果比依靠破片杀伤的MK II型手榴弹要好上不少。因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就已经装备并使用了MK III进攻型手榴弹。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装备和使用MK III这系列的进攻型手榴弹,型号主要为MK IIIA1型和MK IIIA2型两种,这两种手榴弹除了弹体顶部和弹体底部使用薄钢板之外,弹体的弹壁采用的都是非金属材料,A1型使用沥青浸透的厚纸板,A2型使用浸了沥青的纤维板。
MK IIIA1的弹壁是用厚纸板卷出来的,因此在其弹体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卷痕。而MK IIIA2的弹壁则是用浸了沥青的纤维板制成,因此弹体上并没有卷痕。同时,因为采用两段式设计,MK IIIA2的弹体中部还有一环圆形刻槽,两者在外观上还是比较好分辨的。
一战时的MK III型手榴弹内部TNT装药量达到了240克,二战时的型号则降低到了227克,因为弹体上没有预制破片,所以杀伤半径在2米到3米之间,在空旷地带的使用效果不好。MK III型手榴弹同样可以使用枪榴弹尾管发射使用,只不过不是M1型,而是能够兼容圆柱形弹体的M2型枪榴弹尾管。
MK I照明手榴弹属于非杀伤型手榴弹,主要是为不能够得到照明支援的基层步兵单位而设计的,因为其并不是以杀伤敌人作为目的,因此其内部填装的是照明剂,而不是TNT等炸药。同时,其弹体上也没有预制破片,弹体表面光滑。
MK I照明手榴弹由上下两个半球形弹体扣在一起组成,上弹体因为要容纳引信,因此长度比下弹体要长一些。在引信引燃照明剂之后,上下弹体分开,下弹体中的照明剂开始燃烧照明,亮度为55000流明左右,如果使用不慎,甚至会让使用者短暂失明。
因为采用人力投掷,并且是在地面上燃烧照明,和火炮、飞机使用的带降落伞的其他照明弹种相比,其照明效率较低,因此并没有美军在二战中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已经研制并装备了毒气手榴弹,而在二战中美军主要装备和使用的毒气手榴弹,则是M6系列毒气手榴弹,主要有M6 和M6A1两种型号,前者使用的是M6延时引信,后者使用的则是M201A1延时引信。
M6系列毒气手榴弹的填充物主要是催泪剂,用于将地道、工事内部的敌人熏出来。弹体为薄钢板制成,在引信引燃催泪剂后会在弹体内产生压力,并最终冲破预制破孔,喷出催泪烟雾。M6系列毒气手榴弹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使用较多,战场反响不错。
M14铝热剂手榴弹是美军在二战期间研制并装备的一款手榴弹,主要用来纵火和破坏敌方重要武器装备,因为全弹质量较大,达到了907克。因此,如果是在双方交火时使用,一般是和枪榴弹发射管配合使用,弥补用手投掷距离过短的缺点。
M14铝热剂手榴弹内含751克混合型铝热燃烧剂,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够在水下环境正常燃烧发热。M14铝热剂手榴弹燃烧时的温度高达4000摄氏度燃烧时间在30秒到45秒之间,可以烧穿12.7毫米的钢板,至于汽车或者坦克的发动机盖上,可以直接烧毁发动机。
M14铝热剂燃烧弹虽然燃烧温度高,燃烧时间也比较长。但是M14铝热剂燃烧弹本身并不是爆炸型手榴弹,因此燃烧范围比较有限,不利于进行大范围的纵火。而M15白磷手榴弹,则是美军为了弥补M14铝热剂燃烧弹的不足而研制出来的一款手榴弹。
M15白磷手榴弹属于爆炸型燃烧弹,兼具发烟和燃烧两大作用,全弹重量为879克,燃烧剂重量为425克。其使用的白磷燃烧剂为颗粒型燃烧剂,在手榴弹爆炸后,能够形成7米左右的燃烧半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使用距离,避免被白磷燃烧剂溅射到。
在M8发烟手榴弹出现之前,美军主要使用M6手榴弹和M15手榴弹在战场上执行发烟任务。但是M6本身含有催泪剂,M15又有比较强的燃烧效果,因此,专职发烟的M8发烟手榴弹应运而生。
M8发烟手榴弹的弹体同样由薄钢板压制而成,分为上弹体和上弹体,上下弹体通过螺纹相接。其引信并没有装备雷管,在引燃之后,烟雾发生剂最长可以发烟150秒。缺点是烟雾瞬时发生效果不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形成较多的烟雾,且烟雾只有一种颜色,任务拓展性稍弱。
在二战期间,大部分国家制造的手榴弹都是杀伤型手榴弹,比如苏制手榴弹和德制手榴弹,虽然种类同样繁多,但也仍然是杀伤型手榴弹,很少开发其他用途的手榴弹。
而二战中的美军手榴弹,从杀伤型手榴弹到燃烧型手榴弹再到发烟型手榴弹,不仅种类齐全,而且还针对特殊的任务环境单独进行性能升级,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手榴弹发展体系,不仅为战后美军的手榴弹发展做了铺垫,也给其他国家战后手榴弹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