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无人机“蜂群”战术怎么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发布时间:2023-06-04 03:41:4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104
作者:独侠客
偷吃蜂蜜的熊大熊二,不小心碰到了蜂窝,后果是被蜂群追着攻击抱头鼠窜,这样的场景总会引来孩子哈哈大笑。
的确,蜂窝不是好惹的。所以美国人很想发明一个类似的武器系统,能够让便宜的无人机像不要命的蜂群一样作战。美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实施的“小妖精”项目,其设想就是从大型战机中发射无人机群来打击对手。美国防部长办公室发布的《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则认为在2025年左右,“无人机将具备集群战场态势感知和认知能力,能完全自主作战”。
图注:美军C-130运输机释放并回收“小妖精”微型无人机设想图
图注:美国防部长办公厅战略能力办公室(SCO)展示“灰山鹑”微型无人机
美国人所说的“蜂群”,战术原理并不新鲜。13世纪蒙古人对欧洲城堡的密集攻击,二战时德国U形艇艇的“狼群战术”,日军垂死前的“神风特攻”,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大量廉价的无人机,如果像马蜂一样集群攻击一个目标,现有的任何防空系统似乎都很难百分之百地防得住。
美军采取“左手打右手”的方式进行了模拟试验,在装备了宙斯盾的“伯克”级驱逐舰拦截8架无人机。通过数百次的测试,发现竟然有平均2.8架无人机可以避开拦截——驱逐舰的防空导弹、舰炮以及近防武器,很多时候陷入了“大炮打蚊子”的尴尬。
图注:美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共128个垂发单元,除6个装填单元,可携122枚舰空导弹,但由于火控限制,一次只能为12枚导弹制导,这恐怕很难对付众多的“蜂群”
2017年7月,一架小型无人机悄无声息地降落在英国伊丽莎白号航母上。2017年8月,伊朗的无人机2次逼近“尼米兹”号航母,最近一次只有300米。这样的事例,让美国人对无人机蜂群作战的运用更加充满了遐想。
让无人机担任有人机的僚机的“阿凡达”计划,让无人机伴随和掩护海军舰艇的“可消耗的幽船队”计划……美国人在研究“蜂群”上动作不断。2016年10月25日,美军还演示了一次空射微型无人机蜂群攻击的演示,创下运用无人机最大规模纪录。
这次演示,3架“超级大黄蜂”连续投放了103架“灰山鹑”微型无人机组成“蜂群”,成功完成设定的4项任务。通过这次演示,美军认为他们在“蜂群”的实战化运用上迈出了一大步——
图注:3架FA-18F战斗机编队飞行,准备投放“灰山鹑”无人机
图注:3架FA-18F投放“灰山鹑”,地面站遥测视频
图注:地面控制员为“蜂群”设置目标点(左侧红点),蜂群飞向红点,这是蜂群第一项任务
图注:完成4项任务后,“蜂群”绕一设定中心点,进行半径约100米的圆圈飞行
运用无人机蜂群的好处,除了攻势难以抵御,还能大大节约成本。从生命成本来说,战斗员可以远离敌火,像玩游戏一样控制蜂群在危险区域执行侦察、识别及引导、打击等任务,摔几架无人机不打紧,反正不伤及生命。从无人机的制造成本来说,也比有人机甚至打导弹要便宜很多。野餐时不再使用陶瓷餐具,用一次性筷子和纸盘是不必心疼的。
可以想象,哪怕是一个强大的航母战斗群,面对成百上千携带高能炸弹且视自己生命如草芥的无人机,就会像美舰当年面对“神风特攻队”一般恐惧而无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人机蜂群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无懈可击。顶级的武林高手面对众多毒针来袭时,常常会用“内力”吸卷暗器。那么对于蜂群,是否有这种“内力”呢?
1,伊朗的意外战果给人启示。他们通过干扰无人机与卫星之间的通信,让独自活动的美军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误以为到达了预定着陆点,乖乖就擒。对成群结队的无人机群虽然不可能像对付打单的RQ-170那么简单,但只要“内力”深厚,干扰蜂群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这可能是无人机作战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2,电子干扰是软杀伤,近防武器的硬杀伤也非常重要。或许,二战中大行其道的中大口径高射炮将来会改头换面派上用场,用于发射特殊防空弹药对付蜂群。这算不算“老高炮”部队的好消息?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在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上早已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对付蜂群最好的办法就是蜂群,就看谁的蜂飞得远、针更利。在这一点上,中国完全可以自信。继美国人用3架“超级大黄蜂”投放103架“灰山鹑”后,2017年6月中国完成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演示了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119:103,这个数字说明什么?不说明什么,只是一个发展中的数字,大家都在发展么。
图注:2017年6月,中国完成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
4,歼20作为“踹门者”,作为无人机指挥平台使用的设计理念也是明确的。这一设计谈不上什么难度,还能大大减少让歼20冲锋在前、以身试险的概率成本。而且大哥出手前,先派一群小弟到前面去察探一番搞点事,也很符合江湖规矩。
5,还有一个让人高兴的消息来自俄国媒体(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好消息老是从外电来),说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超小型高空无人机做过测试,这种无人机可以在9000至25000米高空的同温层飞行,这些小家伙可以充当有人机、无人机或导弹的“千里眼”,“战场应用潜力巨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