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热搜  > 败不离湾?蒋介石败逃为何选择台湾?

败不离湾?蒋介石败逃为何选择台湾?

发布时间:2023-06-02 19:25:27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777    

台湾为什么收留蒋介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重庆谈判虽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一致,但没有解决最核心的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

台湾为什么收留蒋介石

1946年6月,蒋介石自信满满挑起内战,命令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妄图六个月“解决问题”。

台湾为什么收留蒋介石

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使军队深陷解放区失去了灵活性,造成了兵力部署上江南及中原空虚,为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蒋介石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原战略反攻的序幕。

从1947年至1948年,解放军在多条战线上告捷,国民党军主力已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在孤立的几个据点。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对困兽犹斗的国民党军相继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主力被基本消灭。

短短三年,国民党部队在内战中如潮水般溃退。

1949年,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在内战中失败,退守台湾。

1945年9月重庆谈判,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酒宴上庆祝抗战胜利

蒋介石笃信既然能度过艰苦的八年抗战,对和共产党的战争自是更有信心。

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化了战后中国的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百业萧条、民生日艰。

蒋介石集团的专制独裁,使人民对战后民主政府的冀望化为泡影。

单方面挑起内战,更使国民党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

人民对中央政府失去信心,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摇摇欲坠。

1946年,国统区街头被饿死的儿童

1948年,当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时,蒋介石开始寻找退路。

关于后路的选择,主要有三个方案:一是四川,二是海南,三是台湾。

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台湾岛,并于下半年开始筹备将政府及国军撤往台湾的计划。

在1948年8月至1949年12月期间,平均每天有50至60架飞机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之间飞行,运输撤退物资。

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主力被基本消灭,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已成定局。

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引退,总统职务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蒋介石引退后即前往浙江奉化。

虽称隐退,但实权还是牢牢操之其手,蒋介石在老家遥控指挥南京。

此时,他为撤台已进行了多项秘密准备。

他命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将国库价值近4亿美元的黄金白银、外汇秘密移往台湾。

命中央、中国两大银行将存于美国的外汇,化整为零,存入在台湾的私人账户。

紧接着,他任命心腹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长子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先行前往台湾展开接应工作,筹划撤退事宜。

军事上,1947年末就在台湾训练新军的孙立人,已为国军大部队来台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949年,国民党军在吴淞口上船撤往台湾

194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

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沿线长达1000余里的战线上,浩浩荡荡渡过长江,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统治濒临崩溃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覆灭。

到了夏天,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

国军控制区仅限于西南西北部分地区、台湾岛及东南沿海部分岛屿、广东沿海一隅。

南京解放后,国民党政府败逃广州,后又迁往重庆,再迁成都。

12月下旬,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被消灭。

蒋介石在成都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政府离开在中国大陆的最后驻地四川,迁往台北。

国民党势力彻底退出中国大陆舞台。

蒋介石集团将退居之地选择在台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地理原因

台湾岛和中国大陆隔台湾海峡相望,台湾海峡风高浪阔,平均宽度200公里,平均水深60米。

对于当时海空军力量非常薄弱的人民解放军来说,无异于是一道“天堑”。

而国民党军则可凭借海空军的优势,占据台湾海峡以自保。

台湾海峡卫星图

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在中国东南千余里的海岸线上,以台湾岛为中心,作为军事上的坚强组织,依托舟山群岛、台州列岛、金门岛等东南沿海岛屿,构筑一条坚固的海上防线。

万一东南局势生变,则可以台湾为复兴基地,配合国际形势演变,恢复国民党的基业。

同时,台湾距离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及国民党势力深耕地江浙沪地区较近,撤退便捷,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综合来看,地理原因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因。

二、气候原因

台湾岛地处中国东南部,北回归线贯穿中部,全岛位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资源充沛,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基本使在台的数百万人口达到自给自足。

同时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撤台国军提供物资保障,也有利于日后“反攻大陆”的军队扩充。

嘉南平原面积4500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最大的平原和农业产地

三、历史原因

台湾岛在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长达半个世纪,日本在台湾时进行了血腥的殖民活动。

但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日本人希望将台湾岛打造成进攻中国和东南亚的重要战略基地。

所以日本人在台湾大搞现代化建设。

日占时期台湾现代化发展迅速,岛内工业化程度高、交通设施齐全、教育体系完备、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坚固的海上长城。

日本的在台工业,战后被国民政府悉数接收,保存完好,这一条件可以为国民党政府撤台后各项经济建设的开展奠定至关重要的基础。

日占时期的台南市

四、政治原因

共产党的谍报工作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民党的组织机构屡屡被中共地下党渗透。

国民党的作战计划甚至还未送达蒋介石之手就已被中共获取,情报工作的失败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的原因之一。

台湾岛从清末到1945年,被日本占领长达半个世纪。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夫妇在全国视察,稳固自己的地位。台湾光复后,蒋介石夫妇于1946年第一次来到台湾,看望台湾民众。

台湾光复具有象征意义,蒋介石的这次巡察亦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对台湾印象很好,深觉“巡视台湾之收获,较之巡视东北之收获尤大,得知全国民心之所向。台湾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3年后台湾竟然成了他最后的归宿。

1946年,蒋介石夫妇巡视台湾

长期的殖民统治,确实让当时的国人遗忘了中国还有这个孤悬海外的领土。

既然蒋介石起初并未重视这里,在他看来,共产党肯定也会忽略此地。

长期的日本统治,使台湾岛的政治环境很“干净”,没有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没有共产党势力的渗透,对于在谍报战争中一败涂地的国民党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一次蒋介石先发制人,预先派心腹前往台湾,稳固势力。

之后蒋介石能够在台湾顺利推进各种政治活动,改组国民党、建立新政体、成功地将国民党改组成为一个初步有凝聚力、忠诚的政党、同时将国民党的控制力扩大到台湾各地区、各群体、成功深入台湾本土社会,这些都是和台湾特殊的政治环境分不开的。

此外,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曾向蒋介石陈说了选择台湾的一大优势:

台湾岛经历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时期,长期的分隔使台湾民众对中央政府有强烈的回归感,民心稳定,很利于国民党的统治。

由此看来,半个世纪被日本殖民的历史特殊性决定了台湾的政治特殊性。

1956年,蒋介石在金门眺望大陆

五、地缘原因

台湾岛位于西太平洋,地缘上,扼守西太平洋南北连接之咽喉,是东北亚至东南亚、西太平洋至中东欧洲多条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

它是亚洲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亦是亚太进入欧亚大陆的跳板。

正是由于台湾岛一岛扼两峡和西太平洋航线要冲的地缘位置,使它为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所重视。

1955年2月2日,大陈岛战役前夕,美国海军罗伯特·布里斯科中将向记者介绍大陈岛到台湾的距离。

美国从海洋与大陆抗衡的地缘政治视角入手,伙同盟友于冷战时期在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一线构筑了其所谓的“第一岛链”。

对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封锁包围之势,台湾正处于这条半圆防线的中央。

美国认为,如果中国实现统一,“第一岛链”就会从中间被拦腰斩断,精心构筑的岛链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中国以台湾岛为东出太平洋的前哨站,威胁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石油命脉线,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会被严重损害。

1950年末,解放军在舟山群岛备战

海峡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利益冲突最集中体现的地方。

而占据西太平洋航线要冲的台湾海峡,牵动着美国人的神经。

美国重视台湾,蒋介石集团看中了台湾岛的战略价值,希望与美国的远东战略防线衔接,借美国人的援助、结合冷战国际形势演变以自保。

蒋介石欲借美国人之力重整旗鼓,但事实证明是痴人说梦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人民解放军在福建集结部队,筹备船舶,准备一鼓作气解放台湾。

但就在解放台湾的前夕,1950年,韩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协防”,“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时机稍纵即逝,从此美国势力在台湾海峡上空时隐时现。

结语

三个可供选择的后路,海南岛首先被排除。

琼州海峡浅窄,防守困难;海南岛原始落后,工业基本为零;热带气候,湿热难耐,土地利用率低下;同时人口少且素质低下。

这和台湾相比毫无优势。

1950年,人民解放军集结琼州海峡,海南岛战役打响

重庆四川最初是蒋介石相当中意的地区,从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到1946年还都南京,他在这里度过了九年时间,国民党在这里势力深厚,更是国民政府的抗战福地。

蒋介石希望依仗巴蜀天险与解放军周旋,背后的云南、西康也可作为战略纵深。

他一心想要复制抗战成功的经历。

但四川地区相比台湾岛也有明显的弱点。

四川深居中国内陆,与外界的陆路联系届时只有滇缅公路,要想获得美国援助会非常困难。

而巴蜀的崇山峻岭是否真的能抵挡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恐怕蒋介石自己也并不乐观,如果西南战事失利,他将退无可退。

上述的数条原因,背后都有张其昀、陈诚等众多幕僚的建议。

时间已过去七十余年,我们已无从知晓幕僚的建议对蒋介石最终选择台湾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亦或他早已想好了这条退路。

无论如何,退守台湾,蒋介石和他的幕僚确实做了一个相当“聪明”的选择。

但他自知渡过台湾海峡,此生恐将难再回大陆。

离开大陆前夕,蒋介石携家人在溪口祭家祠,此后他再未回到故乡

蒋介石去台后经常与美国就“一个中国”问题产生分歧。

1958年,当他得知美国要求他放弃金门马祖,据台澎以独立时,他甚至做出了要与美国人决裂的举动。

毛主席等党的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现象,决定让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中,以利于蒋介石同美国的“两个中国”图谋做斗争。

此后,金门马祖一直被台湾省管辖,成为台湾和中国大陆联系的纽带。

或许是与美国的意见冲突使晚年的蒋介石开始对大陆产生归附之心,亦或是离开大陆20年对故乡的思念,传闻60年代时他曾派人与大陆接触,尝试商谈统一问题。

周总理也曾派人接洽,并称统一后可为其安排一定职位,台湾亦可享有一定自治。

该计划最终因文革的发生而夭折。

1975年蒋介石去世,不久后周总理去世,统一问题复被搁置。

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深刻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

台湾长期作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筹码,与东欧、古巴、朝鲜共同构成了冷战的前线。

苏联解体后,台湾又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96年台海危机是台湾海峡半个世纪紧张局势的缩影。

近年来岛内台独势力疯狂叫嚣要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谋求“一中一台”,加之外国势力的影响,给两岸关系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海峡两岸分隔至今,但祖国统一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海峡两岸终将在不久的将来统一。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离湾     蒋介石     为何    
上一篇:台湾多了个共产党 下一篇:台媒硬说国庆阅兵“威胁”了台湾安全,国防部发言人这样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