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里的人间烟火与正义表达
发布时间:2023-05-31 21:30:2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87
□ 王向明
初曰春的公安题材文学作品《龙抬头》选题较为独特,在很好呈现公安机关侦查破案、为民服务的前提下,摒弃传统意义上大刑侦破案角度,以警校实习生于禧淼的成长经历为视角,以基层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和市级公安机关扫黑除恶斗争为主线,在细节上真实再现了公安工作火热的斗争与鸡毛蒜皮的工作日常,用复杂的叙事来直击人性、发人深省。
小说在将警察还原为有血有肉生活在烟火中的“人”的同时,又艺术升华了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初心使命。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一点上,初曰春的《龙抬头》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印证。
■《龙抬头》
作者:初曰春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重点呈现辅警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黄三儿行凶致人死亡,其兄黄仁重派人登门求情并送红包,刑侦支队支队长彭学民将黄三儿释放,警校实习生于禧淼与当公安局局长的父亲于迎春发生误会。”作品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强烈的矛盾冲突,直接将读者代入了作者设置的故事情境中。
如果读者熟悉公安民警的工作和生活,不难发现,《龙抬头》中不同人物的矛盾胶着与斗智斗勇,都是公安现实生活的复盘再现。我们知道,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的队伍,几乎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但比牺牲更伟大的是,公安民警在情与义、道德与法治面前的抉择,这是比生死还要痛苦的考验。
《龙抬头》以首个中国警察节之后发生的故事为背景,以传统节日搭框架,以主人公四代党员的传承为载体,重点呈现辅警在公安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作品通过公安局局长于迎春、警校实习生于禧淼父子,刑侦支队长彭学民、治安支队长刘开和派出所辅警都旺家等人的矛盾冲突,以及与犯罪集团的斗智斗勇、为人民群众的热忱服务等公安现实斗争,真实再现公安民警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良好形象。
细看初曰春近年来发表或出版的作品,里面除了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有生动真实的细节。
曾经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初曰春在公安机关的文化部门供职,长期与不同层级、不同警种部门的民警辅警打交道,深入走过多地城市公安机关和边疆公安基层所队。在一次次深入挖掘警察故事的经历中,他一次次被感动。尤其是对新警和很少被人提及却有着庞大体量的辅警队伍,他一直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给予特别的关注。毕竟,就目前的文学作品来看,真实反映警校实习生和辅警队伍的作品并不多见。
全国公安系统中的资深作家武和平老师曾说过:“专业作家到警营熟悉生活的少。警察故事虽然是一座富矿,但开采者眼高手低,距离太近,往往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初曰春却很好回避了这样的弊端,他有长期与公安队伍打交道的资源优势,又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思考,促使他为读者呈上了一部又一部的公安文学精品。
守护人间烟火的那道光
对初曰春来说,火热的警营生活蕴藏了大量传奇的故事资源,为他作品创作提供了强大的素材支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公安文学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不仅仅要有生活,还必须要有充分的法律知识储备。我们时常在一些所谓的公安文学作品中看到,作者连诸如拘留、传唤、询问、讯问都写不明白,即便情节再好,瞬间也就拉低了作品的可读性。
在这一点上,初曰春始终保持着谦卑的学习态度,除了常用的法律工具书,他把身边的警察朋友当作自己请教的对象,大到案件程序,小到一个专业术语,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真实。在他心里,也只有真实,作品在读者那里才不会变得违和。
如今,初曰春用近8年的实践积累,为读者呈现了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的公安文学精品《龙抬头》。细读这部作品,除了故事情节上的精彩,小说的语言风格也是一大亮点。这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幽默风趣的同时,追寻故事情节的延展,很好地消解了读者的阅读疲劳。
通篇来看,《龙抬头》充满了趣味性,除了矛盾冲突和案件侦破,还将多种类型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穿插其中,疫情防控、网络直播、多类型的社会舆情等,从一个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点展开,品读起来,既有与犯罪集团斗智的刺激,也有抓捕嫌疑人的惊险,更有时代发展背景下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人间烟火。
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警察,是照进这座城市的光。往更广一点意义上说,不但是城市,还有乡村,在我们生活的人世间,警察都像是一道光,照亮着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守护着人间烟火的平凡美好。
正是从这样一种正义的角度思考,初曰春将小说中本该大年三十吃的团圆饭挪到了二月二,这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寓意——不管黑恶势力多么猖獗,但终归邪不压正。在这样一个被百姓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公安局局长于迎春受领新的任务,战斗仍在继续……
来源: 法治日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