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风起于青萍之末”
发布时间:2023-05-30 21:46:15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06
闲话“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出自楚国文学家宋玉《风赋》,原句“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典故梗概节选解说
宋玉陪同楚襄王游玩于兰台之宫,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宋王掀起衣服遮挡了一下说道:“这风说刮起来就刮起来了,这么快,是不是老百姓给我遭遇到的一个样子。宋玉生怕回答不妥有损君王的尊严,就随口一说道:“此风是君王专享的,老百姓岂能得到”。
谁知楚襄王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就反驳说到:“风本来是天地之气,遍及各地而无阻滞,自然不应会择贵贱而拂身,现在你却说还会有专门为寡人刮起的风,哪儿会有这回事?”。
宋玉见话不投机,但还继续辩解到:“我听我老师屈原说过,因为枳树弯曲多杈,所以鸟儿就喜欢在上面做窝,通透的洞穴里风就会格外大,同样来自自然而却风不一样” , 强勉应付过去了。
楚襄王又问道:“风是怎么起的”。
宋玉回答到:“风在大地上生成的,从青翠小草尖上兴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风往来不定,形成撞击物体的声音;风势迅疾增长蔓延,犹如怒火飞腾,风声如雷,风势交错相杂。飞砂走石,大风摧树折木,冲击森林原野。”
在我们不能苛求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对自然现象“风”的真正形成起始理解达到现代科学境界之下,作为华夏文化的发展传承,以上楚襄王与宋玉的对话,关于“风”的描述经典之句:“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逐渐被汉语精炼为“风起于青萍之末”,引申为任何事物都有苗头出现阶段,提醒人们要明察秋毫善于发现于萌芽状态。
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直指一些存在危险预示而被人忽视最终造成灾难有所不同,“风起于青萍之末”对于所指的正在发生的事情好与坏的属性不是那么明朗,只是倾向于暗示消极和破坏性的危机正在酝酿,有着告诉人们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潜意思。
与“蝴蝶效应”有着殊途同归的意思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也就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变化。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连锁反应,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洞察力、判断力、决策力格局各有不同,有的只能“扫一室”,樵夫渔翁养家糊口的本事,有的能“扫广场”,就是管好一个团队的本事,有的能“扫山河”,就能成为封疆大吏。
相应的,一个樵夫和渔翁如果犯了个预判错误,最严重的也仅仅是当日空手而归,失去一天的收获;一个团队的领衔人物如果犯了预判错误,很大的可能或许就会是团队受到极大的损失,甚至解体;一个封疆大吏为政一方多少黎民苍生系置于他的一念,更是责任大如天!
所以,古之就有“大人物之动静少移其轨,而整个历史就将改观”的格言。
原创首发
2020年2月9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