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的地缘联系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3-05-21 10:08:28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347
在我国的邻邦之中朝鲜与我国的关系一向被形容为唇齿相依:唐朝时中国军队出兵朝鲜半岛在白村江口痛击倭国水军;明朝时中国军队出兵朝鲜半岛驱逐来犯倭寇;清朝时中日之间的甲午战争最初就打响于朝鲜半岛;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曾以朝鲜为跳板向我国东北地区扩张;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被视为是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历史上每当朝鲜出现危机时中国都会及时介入。
如今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曾是一个国家。半岛民众对自己民族的起源认定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由天神桓雄和“熊女”所生的檀君王俭开创的檀君朝鲜。然而这一说法却始终未能得到考古学的证明,目前朝鲜半岛上有明确考古证据显示的最古老王朝是箕子朝鲜王朝。事实上箕子朝鲜王朝一开始与朝鲜半岛并没太大的联系。
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与比干、微子并称的三大贤臣。孔子曾在《论语·微子》中称赞他们为“三仁”。武王伐纣后并没对商朝后裔赶尽杀绝,倒是对箕子的贤德之名钦佩不已,于是向箕子请教人伦规范。箕子便作《洪范》向周天子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久仰箕子大名的周武王将朝鲜封给了他,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周武王时代的朝鲜国和今天的朝鲜半岛其实并没关系。
周武王时代的朝鲜国大体位于今天辽宁省境内的辽河流域一带,后来经过箕子朝鲜的开拓才逐渐将朝鲜半岛纳入其版图之内,不过箕子朝鲜的统治中心在战国中期以前一直在中国境内的辽河流域。直到燕昭王征山戎、伐朝鲜,辽河流域被燕国占据,箕子朝鲜被迫将其统治中心迁往朝鲜半岛,此后箕子朝鲜王国逐渐发展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政权,从而和中原文明日渐分离。
到了秦末汉初中原战乱之际一个名叫卫满的燕国流民逃到箕子朝鲜。箕子朝鲜君主箕准拜卫满为博士,将箕子朝鲜西部方圆数百里土地封给卫满,让卫满守护箕子朝鲜西部边境。卫满等到力量聚集雄厚之后便驱逐箕准、自立为王,从而建立起定都于王险城(今平壤)的卫氏朝鲜政权(或叫卫满朝鲜)。卫满朝鲜的国土还包括高句丽、真番、临屯、沃沮、夫余五国之地,方圆数千里,疆域远超箕子朝鲜。
由此可见朝鲜半岛早期的两个王朝其实都是中原移民所开创。朝鲜卫氏王朝与西汉燕地相邻。西汉惠帝时期辽东太守经朝廷批准主动与朝鲜国王卫满相约:卫满为汉朝藩属外臣,为汉朝保卫塞外,不使汉朝边境受到侵犯;塞外各族首领朝见汉朝天子以及各国与汉朝通商不许从中阻扰。汉朝方面作为回报答应给予卫满以兵力和物资上的支援。之后中国历朝历代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大多与此类似。
卫满有了西汉藩属外臣的身份和汉廷的军事、经济的支持就开始不断侵凌和征服临近小邦:一时间真番、临屯等国都主动前来归顺,卫氏政权的势力因此迅速膨胀,领地扩大到方圆千里。当年被卫满赶走的箕准渡海来到半岛南部。当时半岛南部分布着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族联盟(合称为三韩)。箕准征服三韩,自称“辰王”,有时也称韩王,这就是韩国国名的最初由来。
卫满死后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卫满的孙子名叫卫右渠。卫右渠时代箕准后裔建立的辰国和朝鲜半岛上另一个小国真番同时上书汉朝表示希望遣使前去中国朝见。卫右渠担心这两个国家投靠中国后会打击自己就极力阻挠。此时正欲开创不世伟业的汉武帝刘彻对这种外邦慕名来朝之事是不会加以拒绝的,而卫右渠的阻挠行为就令汉武帝异常不满。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涉何抵达朝鲜首都王险城,与卫右渠就辰国、真番遣使朝见一事进行谈判。卫右渠心想:要是我同意让真番、辰国这些小国朝见中国皇帝,那我这个朝鲜半岛的霸主还当得成吗?所以卫右渠以强硬的态度拒绝了汉朝使者的要求。随着双方的矛盾日益扩大化之后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秋季正式发兵东征朝鲜,在经过两年的征战后灭亡了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灭亡后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合称汉四郡,统治朝鲜半岛汉江以北地区。公元前82年汉朝将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玄菟郡治所则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因受貊所反抗而迁往辽东高句丽(今辽宁新宾),统治夫余、高句丽等族。东汉、曹魏和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和玄菟郡。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的战乱给边塞上一些部族提供了崛起的天赐良机:玄菟郡治下有一个高句丽县,这里的土生民族就被称之为高句丽族。汉朝政府将高句丽部族纳入汉朝郡县管辖后仍给予其一定自治权限——高句丽部族的首领同时在汉朝地方政府担任官职,不过担任的是当时汉朝地方政府中最低级的主簿职务。汉朝灭亡后辽东郡的公孙家族建立了一方割据政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将势力扩张到汉朝郡县统治无法达到的朝鲜半岛地域。公孙氏分出乐浪郡南部与新扩张的地区合并为带方郡。公孙家族还曾向东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则与新兴的曹魏政权合作攻打辽东公孙家。公元238年魏将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家,至此曹魏与高句丽直接接壤。然而高句丽和曹魏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在公孙家灭亡后夺取辽东地区。
可司马懿直接将辽东并入了魏国版图,一无所得的高句丽发兵袭击了辽东。这引发了正始五年(244年)、正始六年(245年)曹魏将领毌丘俭两次东征高句丽。毌丘俭领导的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战后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毌丘俭东征高句丽期间另一支南征魏军击溃了濊貊人的军队,从而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在今朝鲜半岛中东部)故地再次收入版图。
魏军传檄要求半岛南部的辰韩等八国归并魏国乐浪郡。战后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的实际统治版图、控制力度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曹魏在恢复了汉代设于朝鲜半岛的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地数千里。曹魏的带方郡太守甚至曾以宗主国的名义调解倭国内战。曹魏在朝鲜半岛的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带方五郡这种行政建制被后来的西晋王朝所继承。
曹魏东征时摧毁了高句丽的丸都城,然而仅仅70年后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随之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中原大地重新陷入战乱,缓过气来的高句丽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公元311年高句丽趁中原混乱的机会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朝鲜半岛通往辽东的水陆通道,然后于313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又于314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从而取得了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
正是高句丽这次扩张行动使其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发生了交集:高句丽实际上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割据政权——高句丽的王城、王陵都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然而由于在和中原的汉魏王朝的交锋中避走朝鲜半岛。在其最鼎盛时期疆域跨越今天的中国、朝鲜和韩国。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北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这段历史时期被今天的朝鲜和韩国称为三国时代,因为这一时期除了被朝、韩视为本国原始民族的高句丽之外朝鲜半岛上还同时存在着百济和新罗两国。事实上百济同样不是朝鲜半岛本土形成的政权——百济是扶余王尉仇台的后裔于东汉后期在带方一带建立的:扶余人从中国东北南下朝鲜半岛,征服了这里的土著部族马韩。
百济实际上是以扶余人为统治阶级而占人口多数的中下层人民主要由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民族马韩构成的国家。百济国王曾给北魏皇帝的上表说:臣与高丽先出夫余,也就是说百济和高句丽同出扶余,而非百济出自高句丽。相比之下新罗才是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政权。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部落联盟中最有势力的斯卢部落以金城(今庆州)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部落联盟:酋长由朴、昔、金三氏担任。
从公元4世纪中叶起朴、昔二姓不再担任首领,王位转而由金姓世代承袭。至此斯卢部改名为斯罗期卢国(又名徐罗伐),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公元503年徐罗伐改国号为“新罗”。公元660年百济被唐朝与新罗的联军灭亡,随后唐王朝在百济故地设熊津都督府:首任熊津都督刘仁轨将百济原有的方、郡、县行政体制改为与中原内地一致的府、州、县,使百济故地尊奉大唐正朔。
百济灭亡后倭国曾援助百济的复国力量与唐朝、新罗对抗。公元663年8月27日唐军与倭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遭遇战:唐朝水军以少胜多重创战船数量四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此战作为中日之间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交战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战后唐朝在新罗领土上设鸡林州都督府:从公元663年起唐朝先后委任16位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
新罗由此被纳入到以唐朝为核心的羁糜统治之下。公元668年唐军平定高句丽,至此整个朝鲜半岛均被纳入唐朝的直接统治或羁縻统治之下。当初汉武帝在朝鲜半岛所设的汉四郡最远只推进到汉江流域,当时朝鲜半岛南部则是处于中原王朝控制之外的三韩部族,公元668年唐平高句丽后中原王朝首次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统治体系之中。然而这一统治体系中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处于羁縻统治状态的新罗。
处于羁縻统治状态的新罗比起唐朝直接统治下的百济和高句丽故地有相对更强的独立性。公元670年-676年新罗为争夺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而与唐朝开战。这时唐朝的主要注意力用于在西线与吐蕃作战,而新罗在朝鲜半岛又占据地缘上的优势,因此新罗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战后唐朝与新罗以今天朝鲜平壤的大同江为界:大同江以北属于中国唐朝的领土;大同江以南属于新罗王朝的领土。
9世纪末新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在各处的起义势力中弓裔和甄萱两个乱世枭雄逐渐脱颖而出:他们分别开创了后高句丽和后百济两个政权。朝鲜半岛的政治局面由统一的新罗王朝转变为新罗、后高句丽、后百济三足鼎立的状态。公元918年弓裔的部下王建被拥戴为君后改国号为高丽(史称王氏高丽)。公元935年王氏高丽合并新罗,次年又灭了后百济,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1034年到1044年王氏高丽从鸭绿江口到东朝鲜湾修筑千里长城作为国界线。1117年高丽利用辽金战争之机夺取保州并改称义州,由此取得鸭绿江下游东岸的土地。蒙古势力崛起后被女真灭掉的辽国契丹后裔趁机建立后辽政权。一开始因为有女真金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所以蒙古和后辽进行战略合作夹击金国,然而随着金国的灭亡一心统一天下的蒙古又将后辽锁定为自己下一个目标。
后辽在蒙古的压力下进入高丽境内,1218年蒙古以围歼后辽为由进入高丽,高丽被迫向蒙古臣服。蒙古从此年年遣使到高丽索要各种物品(从毛皮、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要)。高丽国小民困物产不多,所以敌视蒙古的情绪逐渐升温。1225年一名蒙古使者在出使高丽返回的途中被杀。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撒礼塔率师攻高丽。蒙古打到了朝鲜半岛中部,洪福源率群众投降,高丽王弟怀安公王降。
撒礼塔后在开城任命达鲁花赤等72人镇守,蒙古军暂时撤出高丽。1232年高丽王杀死开城驻守的达鲁花赤等72人,从松都(今开城)迁往江华岛,以防卫蒙古的再次入侵。得知此事后,蒙古立即第二次攻高丽。这次蒙古一直打到朝鲜半岛的南端。不过蒙古却无法攻占江华岛,在现在的光州附近败北。由于高丽内部主张降服于蒙古和抗拒蒙古的两派势力此消彼长,所以高丽对蒙古一直在亲附和抵抗之间摇摆不定。
从公元1231~1259年蒙古大军先后六次征伐高丽。在蒙古大军压倒性的优势面前高丽上下无计可施:在首次迎战中高丽王室就被迫放弃国都开京,带领其贵族及军队全部移驻江华岛。这一时期虽是蒙古势力的上升期,但其骁勇善战的铁骑面对距离海岸线并不算远的江华岛一直无计可施(江华岛距离今天的韩国首尔仅五十公里,与陆地之间仅有约1公里宽的海峡)。
蒙古帝国这个庞大的陆地军事政权的软肋暴露无遗——面对哪怕只是浅浅的一公里海峡也是陌生恐惧的。尽管蒙古拿逃到江华岛的高丽王室无计可施,但由于除江华岛以外的国土全部沦陷,最终高丽在外有强敌、内遭政争的局面下屈从于蒙古军队,高丽遂成为蒙古的附庸国:蒙古人在高丽和州(今朝鲜永兴)设双城总管府:管辖原高丽东北部地区——双城总管府隶属于元朝辽阳行省。
双城总管府存在的近百年间蒙古派员入高丽监国,与此同时高丽世子入质元大都。忽必烈继任大汗后送高丽王子回国继位并使他成为自己的女婿,此后的历代高丽国王就有了蒙古血统。1280年元朝为了东征日本而在朝鲜半岛设置负责征讨日本之事的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同时在高丽首都开城派遣达鲁花赤监督高丽。1281年随著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
1287年高丽国通过元廷高丽籍宫女、宦官得到行省职务后复设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丞相)。《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授高丽王睶行尚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睶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
征东行省在高丽国的统治没达到地方统治的层面:只在高丽国都城设有行省官署,没建立管辖路府州县的地方统治体制。征东行省的长官只任命高丽王一人为丞相,其下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基本是缺而不任,下属机构的官员一般由高丽人来担任。征东行省一般官员的任命程序是由行省丞相(高丽王)向元廷保举任官人选,奏请元廷批准备案。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元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高丽恭愍王于是决意逐渐脱离元朝的控制。至1356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高丽恭愍王五年)3月征东行省已完全罢除。1258年高丽东北面的居民归顺蒙古,东北疆域退缩到铁岭。1269年西北面又归顺蒙古,高丽的西北疆域退缩到慈悲岭。元明易代后朝鲜半岛上亲元的王氏高丽王朝试图利用元明易代的乱局向北拓展疆土。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元代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同年四月高丽国王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征讨明军。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因此上书要求班师,然而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在劝服曹敏修后果断在威化岛回军占领高丽首都开京掌握高丽政权。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后正式登基称王。
次日李成桂派出特使前往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明朝的册封:他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名字请朱元璋选择。朱元璋自然乐意由这个对自己恭顺的小弟取代亲元的高丽王朝,所以册封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之事。最终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李成桂所开创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诏启用“朝鲜”这一国号,至此延续474年的王氏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
由于李氏朝鲜王朝奉行亲明政策,因此明朝不再坚持以铁岭为界,从此鸭绿江成为明朝与朝鲜的界河。这一中朝界线一直延续至今。李氏朝鲜王朝自立国之日起就面临和明朝一样的外部威胁——也就是所谓南倭北虏:来自南方沿海的倭寇和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整个有明一代在共同的外部威胁压力之下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一直被视为是宗藩关系的典范。
公元1592年日本的统治者丰臣秀吉向朝鲜借道入侵明朝,在遭到朝鲜方面拒绝后以此为由发动了侵朝战争。战争爆发后日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陷朝鲜三都八道。朝鲜国王李昖北逃到靠近明朝边境的义州避难,朝鲜半岛大部分土地都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然而就在朝鲜生死存亡之际明朝及时出兵救援,最终中朝人民在经过历时七年的战争后成功驱逐了日本侵略者。
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充分体现了中、朝两国作为友好邻邦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这场战争使朝鲜得以维护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也使中国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朝鲜为跳板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直到清乾隆年间朝鲜人洪大容仍对当年明王朝的再造之恩称道不已:'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靡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
1937年4月5日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刚过半年的中共中央委派林伯渠为代表前往延安县城北桥祭祀黄帝陵,林伯渠向黄帝陵献上了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亲笔写下的祭文。在这篇祭文中有一句“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琉台指的是琉球群岛和台湾,三韩指的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与我国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和极为特殊的地缘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在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清政府放弃了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在朝鲜半岛建立起殖民统治。日本殖民期间对朝鲜半岛的奴化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就曾以高木正雄的名字在日军中服役;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基本事实——在日本殖民朝鲜半岛的36年间各种抗日斗争也是层出不穷的。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的火车站开枪刺杀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1915年申采浩、李东辉等人在俄国海参崴倡议成立的“光复会”是日本统治初期最有影响力的抗日团体,这个组织最初致力于在中国东北和俄国远东建立武官学校以培养军事人才,后来以秘密结社的形式深入朝鲜内部。1917年金亨稷在平壤组织了地下反日组织朝鲜国民会,后来金亨稷为躲避日本军警的搜查带着家人转移到中国东北。
金亨稷的儿子金成柱成为了一名抗联战士,金成柱就是朝鲜光复后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1919年3月1日上午10时朝鲜半岛的独立派人士以悼念已故的朝鲜高宗李熙为契机在京城(今韩国首尔)塔洞公园举行民众集会并当众宣读了《己未独立宣言》。三一运动迅速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但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下到1919年6月失败。三一运动失败后独立派人士不得不远走异国他乡,试图为他们的复国之路寻求外部援助。
这一时期许多朝鲜仁人志士纷纷来到中国开展抗日斗争。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也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种支持。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金日成同志与东北抗联一起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此外还有一大批朝鲜反法西斯战士在中国大地上同中国军民生死与共并肩作战。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依靠美国的扶植在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建立了大韩民国政府,同年9月9日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劳动党在半岛北部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随着朝鲜半岛国土和民族的分裂使得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一共发生了2000多起纠纷。
这种武装冲突的不断升级终于诱发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全面爆发。仅仅三天之后汉城(今首尔)就被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战役中南韩军伤亡高达4万多人,而朝鲜人民军仅有10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在随后的江陵战役、弥阿里战役、汉江战役、水原战役中人民军势如破竹:7月20日朝鲜人民军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占领了晋州。
1950年7月的大田战役以后人民军已突入洛东江以北咸昌、安东地区。此时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美韩军队已被压缩在釜山附近约1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不过人民军在和强敌连续作战长达2个月后也付出了近50%的伤亡。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第10军在仁川登陆。这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正全力准备围歼釜山地区的残敌。
随着战线的延长使人民军的后方出现了很多守备空虚的薄弱环节。麦克阿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决定在仁川登陆以切断朝鲜人民军的退路和补给线。仁川战役成为了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之一:在此之前朝鲜人民军可谓是势如破竹,然而仁川战役使人民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局面。1950年9月28日美军部队反攻到三八线附近,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也进入朝鲜境内作战。
美军的先头部队一路向北推进到了鸭绿江,甚至还派出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等地。美国第七舰队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的统一事业。朝韩之间的战争在本质上是半岛民族的内战。双方的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统一,所以根本不存在谁侵略谁的问题。然而美国的插手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50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中国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安东(今辽宁丹东)使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如果朝鲜被美军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随即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开始临战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从1950年10月到次年6月这段时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阶段。中、朝军队在这一阶段以运动战的形势对分兵冒进的敌军各个击破。这一阶段的战斗将联合国军赶回了清川江以南。1951年6月朝鲜战争大规模运动战阶段结束,曾经气焰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开始试图与中、朝方面接触谈判,朝鲜战争由此进入到边打边谈的阶段。这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尽管开始与中、朝方面接触谈判。
不过美国方面仍试图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以逼迫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让步。这种边打边谈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当时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所以我们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几乎是以血肉之躯对抗“联合国军”的现代化武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197653人。
在此期间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可歌可泣的英烈,也留下了奇袭白虎团这样的传奇故事。1996年6月韩国坡州建立的敌军墓地中就葬有中国志愿军遗骸360多具。1981年至1997年共有43具中国志愿军遗骸通过板门店经朝方送回中国。就在今年的9月27日又有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乘着祖国的战机降落在沈阳。他们将被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这已是中韩交接的第7批志愿军烈士遗骸,一同交接的还有1368件烈士遗物。正是靠着战士们的顽强坚守、靠着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才使我们在当时那种极端不利的状态下逼迫美帝国主义首次在自己未能取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的胜利使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海岸边随意架起几尊炮就迫使一个老大帝国屈服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中华民族由此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抗美援朝战争迄今67年间我国虽又经历过几场边境自卫还击战,但再未遭遇大规模外敌入侵。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营造了和平安宁的崭新局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当时直接使我国在地缘形势上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同时也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得到提升,而在更为长远的历史阶段则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