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舌头:非致命失误
发布时间:2023-05-19 03:37:27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149
和别人边吃饭边聊天时,我们偶尔会猝不及防地咬到舌头。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是“嘴馋想吃肉”了,其实这通常是牙齿和舌头配合失误导致的意外。不过,就算不小心咬破舌头,甚至咬下来“咬舌自尽”也很难实现。
我们每天吃饭、喝水、说话,腮帮子和舌头要活动成中上万次,牙齿和舌头同做一件事,配合得十分默契。但要是边吃饭边说话,说兴奋了就有可能咬到舌头。当你边吃边说时,本来控制牙齿的咀嚼肌按节奏嚼着,控制舌头的舌肌却一会儿要搅拌食物,一会儿又要调整发音。如果运动神经一时跟不上肌肉活动,导致舌肌和咀嚼肌的节奏打岔,就像唱歌时抢节拍一样,舌头没躲开牙齿的切割,就会造成误伤。所以孔子说“食不言”是有道理的,嘴里嚼东西时,不说话比较安全。
要是你吃饭时不说话也常咬到舌头,就不是牙齿与舌头是否合拍的问题了,很可能是因为它们本身“不太配套”。不配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牙齿咬合不协调。
我们嘴里的牙齿排列成弓形,上下各一对“牙弓”。正常情况下,上牙弓微微靠外长,舌头被保护在下牙弓内,不容易被咬到。但有些人的上牙弓后面的磨牙,长得比下牙弓的对应部分靠里,就容易夹到舌头。还有一种不配套的情况就是“大舌头”但相比舌头天生长得大,伤口“补刀”更常见:舌头因受伤或其他原因肿起来,误入牙齿的切割范围,很容易导致肿大部位再被咬上一口。
被咬的舌头不仅当时很疼,而且咬出伤口之后,可能一吃酸酸的番茄、杨梅,以及各种热辣辣的美食,伤口就会产生剧痛感,很多天都不见好转。这说明,咬伤的舌头长溃疡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腔溃疡”。
溃疡本质上是长时间没愈合的伤口,本身算不上一种病。舌头上的伤口之所以容易演变成口腔溃疡,通常是因为细菌和病毒入侵,引发免疫反应,延缓了伤口修复。所以要想早点儿恢复“吃嘛嘛香”的状态,得及时阻止伤口发炎,让它早日愈合。最好在刚咬伤舌头时,立刻含一块冰块来止痛和止血。等伤口不出血了,再用抑菌漱口水或淡盐水漱漱口,把尽可能多的致病菌和病毒赶出嘴巴,有助于加快伤口修复。
除了意外咬到舌头外,小说、影视剧里还常有“咬舌自尽”的桥段--忠臣烈士被陷害抓捕,宁死不屈,腮帮子鼓了一下,一口鲜血喷到小人脸上,然后倒地身亡。
然而在现实中,咬舌自尽是很难的。众所周知,在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中,只有大动脉被切断后才会鲜血直喷,很快失血致死。舌头里虽然富含血管,但都很细小,最粗的舌动脉也跟大动脉的口径差好几个级别。而且舌动脉位于舌根后方,牙齿根本咬不到。所以就算有人能狠心把舌头咬断,血液也只能缓缓流出,不会出现喷血的画面。以舌头能被咬到部分的血管口径而论,基本都能实现自动止血:血管被割破时会收缩,流出来的血液凝固后足以堵住出血口,因此咬舌头不会导致失血过多而死。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咬断舌头的情况发生,但大多由意外事故造成。不过即使真不小!咬掉了舌头,也不必惊慌,及时让医生把断舌缝回去回去,痊愈之后依旧能愉快地说话。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