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作者简介(原版《西游记》到底有多恐怖)
发布时间:2023-04-09 07:14:35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738
在大众的印象中,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
但很少有人知道,此书在明清两代出版时却是几乎不署作者名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确定过《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
第一、明代最初版《西游记》卷首的一段神秘话语
如今出版的西游记书籍,基本上是以现存最早的版本——明代世德堂本为底本。
86版《西游记》孙悟空剧照
这个世德堂本在中外学界都赫赫有名,说是最权威的版本也不为过,早年间一共发现了4套,每一套都堪称无价之宝,均在日本找到。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这4套珍贵的世德堂本都是在江户时代流传到日本并保存下来,20世纪后才被今人逐一被发现。
而这其中与中国有关的一部是在上世纪20年代发现于日本村口书店,1933年由北平图书馆出资从村口书店购得,然后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几近原貌的《西游记》。
遗憾的是,这套珍贵的世本后来被运到了台湾,目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德堂为明万历年间南京最著名的书局之一,这家书局除刊印明朝科举考试资料外,还经常出版一些畅销书,例如它还出过《水浒》、《赵氏孤儿》等一系列丛书,堪称明朝流行文化大本营。
世德堂本即是其在万历二十年出版的西游记,这也是目前东亚各国所能找到的最早版本,没有之一。
西游记明代世德堂本,里面有大量最初的西游人物插画和绘像
在世本出版时,并未对西游记的作者进行署名,然而世德堂也知这样做不地道,所以它特地加了一段关于作者身份的卷首语,以隐晦介绍此书的来历。
这段卷首语是一个叫陈元之的人所作的序,陈元之此人目前已不可考,推测其大概是出版方金陵世德堂之人。
序的全文大约600余字,内容差不多算是西游记的导读,但其开篇却有一小段话,对西游记何人所作进行了极其隐晦的交待。
这段陈元之序在目前出版的西游记中已看不到,序中与西游作者有关的原文如下:
《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这段话的意思是:西游这书,不知道是谁写的,有可能是天潢贵胄所属王府所写,也有可能是八公的徒弟,或者是藩王自己出品。
三种可能里,第一种和第三种都指向明代藩王,唯有第二种是讲八公之徒。
八公指太宰、太尉、司徒、司马、司空等高官,换在明代来看,正是指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比如兵部尚书,在明代别称就为大司马。
《大明王朝1566》中内阁与司礼监廷议
而明代高官通常会担任一届或几届科举考试的主考、副主考,其录取的举人、进士通常称其为座师,所以八公之徒,实指当时的某个举人或进士。
无论藩王还是举人进士,在明代都是权势人物,所以陈元之写这段话的真正本意,是要告诉读者西游记作者绝非泛泛之辈,而是极有背景之人。
事实上以西游一书内容来看,若非深谙明代官场之人,恐怕也写不出此等名为妖魔鬼怪,实则透露官场状况之著作。
例如书中没被打死的妖怪都是有背景的。
但凡到了关键时刻,就有大佬紧急出场将妖怪从悟空棒下救走,被救妖怪不是坐骑就是烧炉的童子。换在明代来看,其实是在影射这些妖怪都是大佬的门生或家仆,一旦他们犯了事,便有高官出头来保。
似小钻风这等又菜又没背景的妖怪,猴头从来都是一棍子送它领盒饭
再比如狮驼国一回,作者更是直接写了一首戏谑趣诗,以明心迹。
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狼精灵。
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
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
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
楼下苍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声。
摇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铺尽山精。
狡兔开门弄买卖,野猪挑担干营生。
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
此处西游作者借诗怒喷明代官僚:满朝诸公,俱为虎狼禽兽之辈。最后一句更是点题: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
由此可见,西游作者确为熟悉明代官场之人,否则一般百姓,哪会去关注调侃此等官府内部之事。
令人遗憾的是,陈元之序终究只是表明了作者大有来头,但作者究竟是谁却半点不露,导致明万历以来,有关西游记真正作者的争论持续了四百年之久!
第二、绵延四百年的西游记原作者之争
《西游记》自问世后,立时便以其无穷魅力轰传天下,至今仍长盛不衰。
如此奇书,众人自然想知道其作者是谁。
新版《西游记》剧照
但无论最早的世德堂本,还是稍晚些的杨闽斋本、睿山文库藏本等古本都未曾署名,而陈元之序又讲的晦涩不明,所以自《西游记》问世开始,就伴随着其真实作者之争。
率先提出看法的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南京光禄寺卿周弘祖。
此人根据陈元之序中所提到的作者与王府相关之说辞,在其著作《古今书刻》中指出,西游记为山东鲁王府出品,此举彻底打开了西游记作者之争的潘多拉魔盒。
众人一看,你说得难道我说不得,所以有人考据出品方是开封周王府,然后又有人考证为湖北的樊山王府。
如此争论了一段时间,没有谁能拿出确切的证据,然后明亡,清军入关建国。
到了清初顺治年间,第一种真正有影响力的说法出现了。
道教名士汪象旭提出,西游记为长春真君所纂《西游记》也。
长春真君即丘处机,所以汪象旭认为西游记作者为丘处机。
成吉思汗会长春真人绘像
历史上确实有一本书叫作《长春真人西游记》,此书为全真教第七代掌教,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作。
丘处机作者说由于符合道教理念,加之西游记中确有不少道教因子在内,所以此说一直在道教内部延续,影响持续到今天。
但此说虽有影响,反对者也甚众。
早在乾隆时期,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钱大昕便撰文反驳,他认为丘处机相关作品《长春真人西游记》,只是一部讲述丘处机西行经历及沿途风土人情的游记,与话本小说《西游记》根本就是两回事。
紧接着著名的纪晓岚出场了,他在自己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给了丘处机作者说沉重一击。
纪晓岚的论据很简单也很有力。
第62回祭赛国里出现了锦衣卫,第68回朱紫国中出现了司礼监,这些都是明朝才有的官制,丘处机元朝之人,他岂能未卜先知写出明朝的书?
尽管历代学者反驳有力,但全真教也是比较坚持的,1976年台北全真教出版社《西游记释义》中仍力主丘处机说。
全真教祖庭西安重阳宫
在丘处机作者说备受争论的同时,吴承恩也作为作者人选之一,在清代学者吴玉搢的考证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吴玉搢,乾隆名士,江苏淮安人。
其人在查阅自己家乡地方志《淮安府志》时偶然发现,这套书下面分类《淮贤文目》下记载有一句话:
吴承恩,《射阳集》四卷册,、《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淮贤文目》顾名思义,即为淮安读书人所写作品的书名集萃,这里面竟然说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
吴玉搢如获至宝,又转头研究西游记对照,发现其中竟多有淮安方言,因此从此力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说,只是当时其人影响力还不够,少有人信服。
自吴玉搢后,又有淮安籍刑部侍郎阮葵生、太平天国时期淮安团练首领丁晏等位高权重官员反复坚持此说,吴承恩作者说影响才逐步扩大,广为人知。
吴玉搢
转眼到了民国时期,这时两个重量级人物站出来表态,才真正让吴承恩作者说成为当今主流。
这两位,一位是鲁迅,一位是胡适......
鲁迅和胡适在某些观点上一贯是有分歧的,但在西游记作者一事上,却都不约而同地支持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杂记之一即《西游记》,余未详......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矣。(《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事实上这两位大家并未提出新的证据,只是附和提倡此看法,但以两人的文坛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吴承恩自然一跃超过所有备选作者,成为最主要的西游记作者人选。
除此之外,后来出现的西游作者李春芳说也颇具影响力。
茅山华阳洞,李春芳少时曾在此地读书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图书馆沈承庆先生考证,西游记作者应为明隆庆年间的内阁首辅李春芳。
李春芳虽在史上被戏称为青词宰相,但其人在真实历史上却是不折不扣的王朝巨头。
沈承庆先生认为西游作者为李春芳的证据主要来自两点。
一是世德堂本中有华阳洞天主人校的字样,沈承庆则推测这位校录者就是西游记作者本人。
历史上李春芳少年时恰好在江苏茅山华阳洞读书,这个华阳洞在道教十大洞天福地中排名第八,所以又称华阳洞天,故李春芳又有号华阳洞天主人。
沈承庆先生认为的第二个证据则来自西游记原文第95回的一首藏头诗,如下图。
注意我用红框框出的字句,合起来便是春芳留遗迹。
沈承庆先生的李春芳作者说问世后,此论备受瞩目,网络上立时便起了一股风潮,原本的吴承恩作者说也受到了一定挑战。
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尽管各家学者提出的作者人选不少,但吴承恩说始终还是占据了主流,而吴承恩说,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经历过一场激烈的论战。
第三、西游记作者究竟是否吴承恩?关于吴承恩作者说的激辩
虽说鲁迅胡适两大文豪均支持吴承恩说,但吴承恩说确实存在有数点不利证据,先后被后来的学者提出。
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汉学家、西游记研究专家矶部彰(此人在西游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在考证后撰文首先指出: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可能并非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
原因在于史籍中有关吴承恩著《西游记》的记载是记录在舆地类的书目之下,而该书目下的书籍基本上是地理记行一类的内容。
换言之,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很可能是他自己的西行见闻,而并非神魔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画像
矶部彰这一说法提出后,立时便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学者的响应。其中最重量级的支持者为著名学者、复旦首席教授、中国古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章培恒。
章老撰文从史料、吴承恩其他作品以及方言等多方面论证了《西游记》并非吴承恩所作,论据颇为充足。
以章老学术地位,可想而知他否定吴承恩作者说之后引起的巨大轰动,当时在学术界立时爆发了一场论战。吴承恩说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各自引经据典,以求说服对方。
在此过程中,反对者们反复查证,却又找到几点不利证据。
譬如有学者将吴承恩诗集中的诗词与西游记诗词相比较,发现二者用词极不相同,风格也不相类。
又有学者对照西游记文本后,发现书中3次出现了承恩二字,如第29回回目为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明代士人著书,是绝不会将自身以及长辈的名字直接写入书中的,此为惯例,名曰避讳。吴承恩乃淮安士人,岂能不知这一士林规矩?
江苏淮安夜景
再有国内古文学泰斗级人物、浙大教授徐朔方多方考证,除吴承恩外,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的张瀚也曾写过一本叫作《西游记》的书。
该书为嘉靖三十八年张瀚从杭州出发,一路西行至成都、西安的游记,他也命名为《西游记》。
徐教授此番考证,让问题再次回到了原点,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否也是他自己的一次西行游记?毕竟张瀚的例子就活生生摆在那。
当然,尽管有如此多的专家质疑吴承恩作者说,并确实指出了不少疑点,但吴承恩目前依然是《西游记》原作者最有力的人选,没有之一。
因《西游记》作者不署名,加之古本中陈元之序晦涩的描述,令得这番原作者之争绵延了四百年之久,直到今天仍未解决。
那么,为何西游作者不愿表露自己真实身份呢?
新版《西游记》唐僧
按常理而言,如此惊天动地的作品,作者巴不得快快署上自己名字,不但瞬间可名扬天下,还可青史留名,这两个诱惑绝非古代文人所能抵挡。
但他偏偏不署名,这究竟是为什么?
第四、《西游记》中表露的超前思想
过往流传有种说法,讲《西游记》为明清两代的禁书,这个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绝无此事。
真实历史上,《西游记》一书从未被禁,也没有任何确切史料支撑西游被禁这种观点。
虽然西游被禁一事并不确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中的确有些观点为明清两代封建帝王所不喜。
譬如书中猴子大闹天宫一节,特别是猴子自封齐天大圣,在花果山聚众七十二洞妖王与十万天兵天将相抗,后来又挥着碗口粗细金箍棒打到灵霄宝殿那一段,简直视帝王将相于无物。
电影《大闹天宫》剧照
然后第7回如来赶来降伏悟空时,猴子竟对如来说: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上述这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大逆不道的情节和对话,自然没哪个皇帝能喜欢。
很难想象,从小饱受儒家忠君思想灌输的明代士人竟能写出大闹天宫这种内容,而这也恰恰是西游记作者超脱当时思想桎梏的伟大之处。
那么西游作者这种类似闹天宫超前思想的源泉又是来自哪里呢?
答案:来自当时兴起的阳明心学。
王阳明画像
自2000年后,随着国内阳明心学研究的兴起,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到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兴盛时期同期出现的作品《西游记》。
明代四大古典名著小说之一《西游记》 最后成书时期, 正是阳明心学崛起和鼎盛时期, 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中国文化研究,明代中叶心学思潮与《西游记》,2011)
事实上,《西游记》书中体现的心学痕迹极重。
悟空的别名叫作心猿,据统计,这个具有强烈心学色彩的词在100回回目中共计出现了17次之多。
而有关心学最典型的情节,来自悟空学艺那一段。
悟空学艺之地叫作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这个地方,在中医学里正指心脏,所以才有灵台清明这个成语,方寸释义也是指人的内心。
斜月三星则是个字谜,谜底也是一个心字。
所以孙悟空求道的经历,正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所以他才被作者叫称为心猿。
阳明心学讲究顿悟,因为心学祖师王阳明在历史上有一次极为著名的龙场悟道。
史载王守仁由于得罪了刘瑾,被发配到贵州龙场。他到达后不断自省,由于反复思虑,一天半夜里,他突然顿悟了,由此创立阳明心学。
因此悟之一字在阳明心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再看师兄弟三人的名字,悟空、悟能、悟净,无不说明西游记受到的心学影响。
86版《西游记》
在我们印象中,这3个是佛家法号,其实这也没错,毕竟《西游记》本身就包含了释道儒三家的思想。
只是个人认为,佛家法号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师兄弟三人叫作圆通、中通、申通,难道就不行吗?似这圆通二字,不也是挺好的法号嘛,《红楼梦》中还有圆通寺一说哩。但西游书中偏偏连用3个悟字,这很难说是某种巧合。
为篇幅计,关于心学的内容,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西游记》受到当时心学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而《西游记》中如大闹天宫等情节体现出的一些超前思想,也与当时心学引发的明中后期思想解放运动密切相关。
由上可知,《西游记》中有太多不合当时封建统治者口味的情节和对话,因此作者不署名可以理解,加之《西游记》此类话本小说,在当时主流士人眼里只能算八股文之外的游戏之作,所以作者不愿留名也是正常之事。
这张图,就是西游记作者不署名的原因之一
而西游记中的心学相关内容也表明,西游记原作者很可能是明代心学的门人,这一点在将来探索西游作者的过程中,或许是一条新的值得重视的线索。
第五、后记
有关《西游记》作者之争,自明万历年间起,至今已逾400年。尽管吴承恩作者说目前为主流,但毕竟此说目标太大,这几十年来对该说法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由于尚未找到吴承恩相关的铁证,加之各家提出的西游作者人选也有不少,因此《西游记》的原作者究竟是谁,目前严格来讲尚未真正形成确切定论,未来或许随着更多实证的出现,这一问题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无论世间为寻找西游真正作者,几番风雨、几番浮沉,却始终不改《西游记》这部旷世奇书的不朽魅力,尤其是孙悟空不畏强暴、勇于进取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载人心。
主席早已有诗赞云: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西游魅力,长盛不衰。
文/梦醒锦官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