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热搜
月季MLO基因家族中白粉病易感成员的筛选与功能鉴定(关于月季MLO基因家族中白粉病易感成员的筛选与功能鉴定的简介)
大麦mlo隐性突变基因的发现对大麦进行人工诱变产生白粉病抗性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Freisleben et al. (1942)利用X射线处理德国大麦品种Haisa,发现突变体M66具有白粉病抗性,而且其白粉病抗性总是与叶衰或叶片坏死连锁。随后科学家们通过X射线或EMS诱变的方法获得了多个与M66表型相似的大麦抗白粉病突变体。Lau等(1962)通过遗传分析发现M66对白粉病的抗性由隐性单基因控制。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mlo均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获得,未发现自然突变类型。Jørgensen et al. (1983)对10个与M66表型相似的突变体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所含的抗病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位,10个等位基因被命名为mlo1-mlo10,其中M66中的mlo基因被命名为mlo-1。Jørgensen et al. (1983)在埃塞俄比亚大麦品种Grannenlose Zweizeilige中发现了自发突变的mlo等位基因,后被命名为mlo-11。目前大麦中mlo等位基因已经超过40个(Reinstädler et al., 2010)。Mlo基因不仅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Consonni et al. (2006)发现Mlo基因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同样保守,通过对AtMlo纯合子插入突变体接种白粉菌后发现同样具有白粉病抗性。此后相继在其它多种高等植物,如苹果、葡萄、黄瓜、豌豆、辣椒、玫瑰、草莓、烟草和番茄等物种中发现了Mlo的同源基因,其突变型同样具有白粉病抗性(Kusch & Panstruga, 2017)。
发布时间:2023-04-10 17:25:11
作者:互联网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