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食:宜丰竹乡宴来了!品美食听故事 ...
发布时间:2023-09-14 09:40:46 作者:赣鄱非遗 浏览量:121
连日来
正在举办的宜春旅游迎宾宴品尝评比活动
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前来参与
今天小布要推荐的是
宜丰竹乡宴
沐着润如酥的细雨
宜丰代表队来到了
宜春旅游迎宾宴活动的现场
为大家带来了“竹乡宴”
中国烹饪大师、赣菜大师、中国烹饪金匠奖获得者、饭店业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员钟可立率队参加此次评比活动,现场烹制了这12道具有宜丰特色的佳肴。
现场“鲜气”四溢
令人垂诞欲滴
菜相大方、文雅
充满了禅韵竹香
不由得让人感叹宜丰不愧是
中国禅宗临济宗、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竹子之乡
下面跟着小布
一起去看看现场吧
大厨正精心制作菜品
给评委上菜
评委在品尝美食、现场点评
大快朵颐
品尝前先拍个照
市民游客排队尝菜
市民游客品尝后比心点赞
今天
宜丰竹乡宴
精选了12道佳肴
每一道菜品
不仅精致与美味并存
而且都是有典故的哦
一起来看看吧
01
竹乡松肉
竹乡松肉是宜丰的传统名菜,也是江西名菜。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个财主请长工们吃饭,只买了五斤猪肉。因猪肉根本不够吃,厨娘急中生智,将薯粉拌入,油炸做出一盆菜。财主尝了觉得味道不错,又见其色泽金黄,于是随口取了个寓意吉祥的名字,叫“黄金肉”。又因这道菜肉质松酥,所以又叫“松肉”。“松”借称“升”,人们凡遇喜庆必备这道菜,如松肉上放五颗香菇,比喻五子登科或五福齐全;又如香菇状如官帽、肉似黄金,比喻升官发财。
02
香菇炖肚片
香菇炖肚片起源于宜丰天宝乡草坪村,至今在天宝流行,是正席必备主菜。这道菜对养胃健脾功效特别好,是宜丰传统名菜。
相传唐代晚期,吴王杨行密统治了长江中下游各地,公年905年,他亲自领兵从扬州一路追敌,经天宝攻打湖北鄂州,途经天宝株林寨时,又犯了胃痛的老毛病,部队只好停在株林寨休整。他借宿的民房,女房东叫香姑嫂。香姑嫂看见吴王胃痛吃不下东西,就建议说:“我们这里作兴吃什么补什么,吃肚片汤可以养胃。”吴王试着吃了几次肚片汤,胃疼果真消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香姑嫂,在炖肚片时,特意加上了香菇,这道菜从此就叫做“香菇炖肚片”。
03
官山竹笋鸡
官山竹笋鸡在宜丰古代就很有名,近年被评为“江西地方特色菜”。
官山位于宜丰县黄岗镇境内,早年叫黄岗洞。这里出产一种脆嫩鲜美的小山竹,是炒鸡炖鸡(宜丰走地鸡)的好原料。明朝万历年间,浏阳人李大銮发动棚民(造纸工人)起义,最后被名将邓子龙(丰城人)平息。从此,黄岗洞被朝廷封禁,民间任何人都不准入内。由于山林归了官府,百姓从此将黄岗洞叫作“官山”。官山这一封禁,就禁了400多年。400年间,百姓虽然不准进山采小山笋,但官府想要吃官山竹笋鸡时,就借巡查名义进山采笋,所以,在清朝,“官山竹笋鸡”就成了一道官家菜。
04
禅林明笋
禅林明笋是宜丰传统菜肴,明笋,早先叫闽笋。出自宜丰禅林。宜丰的洞山、黄檗山、逍遥山,历史上称三大禅林。
明朝末年,有不少福建客家人来到宜丰,在宜丰县黄岗、双峰等地的深山老林开荒伐木。他们靠山吃山,用春笋制作出了笋干,所以福建客家人做的笋干叫作“闽笋”。从清朝开始,这道菜就在宜丰各地的禅宗寺院流传开来,成为方丈、禅师们最喜爱的美味。为了有别凡俗食物,他们将“闽笋”叫作“明笋”,“ 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产自明代,二是此物吃了“明心见性”。禅林明笋,还原的就是寺院礼佛时的明笋拼盘,造型如盛开的莲花,上面覆盖着用笋丝编结的21股条索,21代表佛教所有法门的功德圆满,同时也代表念《大悲咒》21遍意愿圆满。每食一口,就等于念了一遍《大悲咒》,它能把一切众生的苦难都拔出来,并消灾去病。
05
宾顺牛腩
宾顺牛腩是在宜丰芳溪牛锅子汤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地方菜,牛腩限取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去膻、提鲜用的是特产于芳溪的一种甜叶秘制,做出来的宾顺牛腩美味天然,深得人们喜爱。近年被评为“江西地方特色菜”。
在芳溪的一些村庄,有吃“干锅牛杂”的习俗。每年的冬至日,村民在禾场或祠堂正厅,架起一堆树根慢慢烧,慢慢熬,将牛杂、牛骨一锅煮,然后全村人一人端一只碗,就锅取食,其乐融融。
06
宋风腌笋肉
宋风腌笋肉采用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厚片,下锅炒出少许油,上色加入八角炒出香味,放入腌笋、干椒粉,调好味上笼蒸,肉肥而不腻的宋风腌笋肉让人食欲大增。
宋风刘家,是宜丰石市镇的一个古村落,在南宋时就形成了繁荣的集市。当地风味小吃也形成特色,其中石市腌菜肉最有名,已有800年的历史。因为保存了古朴的宋代风味,所以石市腌菜肉现在又叫宋风腌笋肉。这道菜采用竹筒盛装,且有“竹报平安”的吉祥意义。
07
洞山莲花菇
洞山莲花菇是宜丰禅林有名的寺院供佛菜和养生菜。
禅宗中有句话叫“花开见佛性”,就是说人们有了莲的心境,就会现出佛性,在精神上摆脱苦境、超凡脱俗,达到轻松、快乐、无碍的佛境。即“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08
五柳菊花鱼
五柳菊花鱼色泽金黄,状如菊花,因晋代伟大诗人、思想家陶渊明而得名,成为宜丰澄塘陶渊明故里的一道传统名菜。
“五柳”是陶渊明的自号。陶渊明在29岁之前,生长于宜丰澄塘。29岁以后出外做官,辞官后定居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所以,宜丰、九江都是陶渊明故里。晚年,陶渊明回乡看望幼子陶佟,陶佟从出生起就一直住在宜丰澄塘的秀溪村。陶渊明曾在附近居住过,这里有五棵柳树围成一圈,形成绿荫,陶渊明十分喜欢,所以自号“五柳先生”。当秋天来到菊花绽黄时,柳树旁的秀溪,水浅底清,游鱼可见,这时的鱼也叫“菊花鱼”。每当捕到菊花鱼,陶渊明就邀三五乡邻喝酒下棋,自得其乐。五柳菊花鱼就此得名。
09
状元大头菜
状元大头菜是宜丰当地的传统菜品。
南宋时,宜丰出了举子姚勉。他从小寒窗苦读,为了不耽误时间,同时也是为了节俭,几乎是每天就着大头菜对付一日两餐。他中了举人后,第二年去到京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路程有千里之遥。赴考虽然有公车送行,但食用还得自理。为了节约省事,他只带着一个书箱和一竹筒大头菜上路。在京城驿馆的几天,他就是用大头菜拌饭度日。会试结束后,又参加殿试。皇帝赵理宗赵昀拿着朱笔,望着殿下的一批贡生,故意卖关子说:“今天谁得大头(第一名)?”众人屏气凝神,半晌,皇帝赵理宗宣布:“江西状元姚勉!”就这样,姚勉上京赶考吃大头菜得中状元的故事便在宜丰民间传了开来,从此,宜丰大头菜就被当成吉祥菜,称作“状元菜”或“状元大头菜”,认为凡吃了此菜,考试可以高中。
10
如意寿卷
如意寿卷形状美观、口味鲜嫩、入口消融,是一道流传了400年的地方菜。
在宜丰潭山镇洑溪村,明末出了两个兄弟京官,都是著名人物,哥哥吴泰来以孝闻名,弟弟吴甘来以忠闻名,事迹还写进了《明史》。有一年,吴母做六十大寿,孝子吴泰来特意从北京赶回村里为母亲祝寿。吴母因年老掉牙,吃点心多有不便。吴泰来想,老人家吃寿饼咬不动,吃寿桃又粘口,要吃入口消融的东西才好,但又要有祝寿的吉祥意义,还要老人家如意。于是,他亲自动手尝试制作点心,最后制作出了这个形状象如意的蛋卷,取名“如意寿卷”。
11
新昌烧麦
新昌烧麦别有来历和寓义。传说乾隆皇帝吃了新昌烧麦,称赞说“新昌烧麦像石榴”。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老师是高安人朱轼。弘历没登基之前,曾专程到高安为朱轼的母亲祝寿。平时没事,朱轼便带着弘历微服私访,到高安周边州县到处游玩,也在新昌县境内的新庄、棠浦、澄塘、天宝、石市等乡镇及县城转了一圈,遍尝新昌美食,留下了“滚冻子”(蒸蛋)、“红嘴绿鹦哥”等美食传说,其中也有吃烧麦的体验。当时,在新昌县城上金街有家著名的茶店,叫“兰香居”,这里卖茶也兼卖烧麦等点心。一天,朱轼带着弘历到兰香居尝新,店小二端上新昌烧麦,弘历一看怎么跟北京的不一样,皮象玉片,中间露出的馅像一颗颗石榴籽,于是顺口说了一句“新昌烧麦像石榴!”其实弘历无意中说到了点子上:新昌烧麦的确是故意做得像石榴,取意“多子多福”。
12
竹荪八珍汤
竹荪是中国竹乡宜丰县的特产,清朝时曾是贡品。
在著名的满汉全席中,有四个大类,每类八种菜;四大类之中有一类叫“草八珍”,基本上都是菌类。竹荪是草八珍之一,也是草八珍中最为名贵的。作为贡品,宜丰竹荪曾是宫廷盛宴满汉全席草八珍选材,所以,民间称宜丰竹荪汤为“竹荪八珍汤”。同时,由于宜丰处在九岭山脉富硒区域,竹荪除含多种微量元素外,也富含硒,所以“竹荪八珍汤”近年也叫“竹荪富硒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