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狄仁杰屡次担任过的“黜陟使”)
发布时间:2023-04-06 18:57:28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188
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中多次提到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某某道黜置使,代天巡狩,侦破了不少大案。在剧中,狄仁杰代表皇帝,对巡视区域内的官员有升赏、处分之权,甚至能便宜行事,先斩后奏。那么黜置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有着怎样的权力呢?
黜置使正确的说法是黜陟使,是唐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吏治监察的代表。唐代的黜陟使制度,是一项监察制度,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察,决定对官员升迁或贬黜的依据。
一、黜陟使的职责
黜的意思是贬黜、降低,陟是指提拔、升迁。黜陟使是对地方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对其任内政绩进行考察和上报,并提出推荐或贬黜的建议,让朝廷了解官员任内的工作成绩,可以根据工作成效进行职务升迁或贬黜的长官。
(黜陟使狄仁杰)
据《新唐书》载,黜陟使的工作职责是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巡省天下诸州,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既要对地方官吏的吏治进行监督;又要巡察、安抚天下各州,对全国各地地方统治加以安抚。
唐朝时,全国分为十六道。贞观八年正月,唐太宗颁布《遣使巡行天下诏》,派遣十六位黜陟使到各道监察官吏的政绩。李世民要求他们延问疾苦,观风俗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州,表扬奖励孝子节妇、赈济鳏夫寡妇、推荐有才之人。
黜陟使最开始是个临时职务,后来朝着常设化、固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唐朝州府数量众多,地方官吏更是多如牛毛,如果不胜任者在任上胡作非为,会影响中央政府的统治。唐代皇帝们知道傥有政失其宜,即万人受弊,所以黜陟使要观察当地民生情况、查察地方官吏断案的档案、检查官吏的日常开支是否超过标准,考察当地的民风民俗;从当地的户口增减、垦田赢缩、赋役的薄厚、囚犯的多少、奸盗的有无、选举的众寡等八个方面来看吏治廉洁情况;弄清当年庄稼的收成,摸清楚当地百姓收入作为收取赋税的依据;考察官员在救疾、赈灾等方面的作为;几乎是从全方位考察、监督地方官吏,所以对地方官吏的吏治起了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有唐一代,黜陟使名称虽有改动,比如称过巡察使、采访处置使等,但职能都没有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行政体制有所调整,由州县两级变为道州县三级,地方上的观察使多由藩镇节度使兼任,负责所管辖地区的政务和行政监察。中央派出的黜陟使和藩镇节度使兼任的观察使对地方的监察是并列的,直到唐德宗之后,统一为观察使,由观察使行使行政监察职能。
二、黜陟使的任务
唐朝廷对黜陟使的选任,一般在朝廷担任五品以上的官员,能做到抗词直笔,不惮权豪,仁恕为怀的,才能担任黜陟使。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很注重任用黜陟使来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开元二十年(733),玄宗颁布《遣使黜陟诸道敕》,规定了黜陟使监察官吏的标准,规定黜陟使可以对贪冒赃私,及犯名教,或衰老疾病,或无政理者立即停职并上报;那些为政尤异者,则大力表彰和宣传。
中央政府根据黜陟使上报情况考察之后对官吏进行奖惩,六品已下的官吏不必廷议,按照黜陟使的上报执行。五品以上的,中央政府再专门派人再次考察。黜陟使如果徇私舞弊,不仅要根据法令定罪,还会被通报天下,以示警诫。可见黜陟使对自己对官吏的考察情况和举荐行为也要承担其后果,如果考察到其所举荐的官吏政绩不属实,那么黜陟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黜陟使的作用
黜陟使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对官吏的考察,将其吏治情况上奏,使上级主管人事任命的官吏能知道州县地方官吏的表现,以便对其进行升迁或贬黜。这个制度促进了优秀人才的选拔,对官吏的监督、政绩的取得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宗神龙年间,黜陟使路敬潜发现青州刺史尹思贞劝课农桑,治理有方,便上表推荐,尹思贞后来果然成为中宗时的名臣。开元年间,元德秀治理有方,黜陟使上奏政绩,元德秀也因此升官。
武则天时期,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当时狄仁杰被人诬告,阎立本了解真相后,认为狄仁杰是清白的,并且是一名杰出的人才,向则天推荐,并授命仁杰任并州都督法曹,后来狄仁杰也成为大唐名相。所以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 》中,狄仁杰对阎立本充满了感激之情,将他称作老师。
狄仁杰自己也曾担任过陇右道黜陟使。当时的河西节度使盖嘉运依托权势,行为非法,并且想将别人的功劳占为己有。狄仁杰不畏权势,上奏弹劾,盖嘉运被降职为太守。狄仁杰在这方面很好的继承了老师阎立本的衣钵。
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各种赋税名目繁杂,这时的黜陟使按照人丁、财产等具体情况来制定税额,并负责检查税法的实施情况,对唐朝的财政起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黜陟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吏治进行监督,对地方上优秀人才进行选拔、能代表中央安抚百姓,都些都有利于唐代地方的稳定和统治,所以黜陟使制度是唐代一种成功的制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