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米的出租屋里,一对“沪漂”的读书实验
发布时间:2023-08-21 10:19:07 作者:今日头条 浏览量:379
2019年NBA总决赛时,凯文·杜兰特在赛场上跟腱断裂,他所属的勇士队因此落败。这几乎是那一年NBA球场上最令人唏嘘的时刻。大多数人都在分析跟腱断裂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影响,但徐秦威脑中却浮现出荷马史诗里的阿基琉斯。
这个半神英雄在的《伊利亚特》里所向披靡,杀死了敌方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但在另一次战斗中,他被射中了全身唯一的弱点——脚后跟。他仰天长啸,倒地而亡,就连敌军战士和天上诸神都为之遗憾。
徐秦威还记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每个早上都要练声,同专业的同学唱戏吊嗓子或者念绕口令,他则在北京的寒冬里呼着白气,反复放声朗读《伊利亚特》。
这个在解说时无法展开的故事,被他在书房里拍成视频,上传到头条号@书房连着厨房。视频里,他带着观众重温金苹果和金羊毛故事,讲希腊神话里英雄的宿命感,也向自己欣赏的球员致敬。
从2019年底到现在,徐秦威以每周一期的速度在今日头条更新视频,已有200多期。他不推荐成功学也不灌鸡汤,不热衷畅销书,而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书,其中不少是经典。从历史类的《资治通鉴》《三国志》聊到现代小说,再从福克纳、马尔克斯、博尔赫斯讲到社会科学。
他给这个账号取名@书房连着厨房,灵感来自和女友洲洲在上海的出租屋。这个30平米的小屋,既是客厅、卧室、书房,也是演播室,两只猫偶尔在镜头前打闹,一个短短的走道通向狭窄的厨房。
“书房和厨房一样,也提供粮食,只不过是精神食粮。”
视频时代的读书人
“如果在这个时代,有个人叫荷马,他写了一本《荷马史诗》,这本书还会大火吗?”2019年的一个秋夜,徐秦威坐在书桌前,在台灯的暖光下拿起一本《娱乐至死》,问出了尼尔·波兹曼在34年前提过的问题。女友洲洲在他对面架起了手机。
这件筹划已久的事拖了又拖,没想到第一次录视频就一气呵成——徐秦威从高中开始接受播音主持的培训,对着镜头分享观点自然轻松。
21世纪的《荷马史诗》或许不会大火,但这并不影响他用阿喀琉斯的故事为杜兰特做注解。
读书从小就是徐秦威的爱好,但读书究竟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他自己也说不上。
作为家里为数不多热爱阅读的人,他小时候总会感到寂寞。过年全家人围坐吃饭,他捧一本《天龙八部》的小人书,等读到萧峰误伤阿朱,“塞上牛羊空许约”,饭桌上大人们推杯换盏,他旁若无人地放声大哭。
他初读相对论时觉得惊喜,在饭桌上和母亲探讨。但母亲只说了一句,“关心宇宙有什么用呢?”
长大后,2017年他开始“沪漂”,成了一名体育解说员。体育解说要专业和中立,他在节目里不能引用太多典故展示对运动员的敬意;更何况解说员最重要的是外形和嗓音,他在这两项上都算不得出众,读书也帮不上忙。
虽然没什么“用”,但阅读的乐趣或许可以用毛姆的话概括,“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对于这个初到上海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生活并没有如毛姆所言,充满了“不幸”,不过读书这件事确实是为数不多能让他觉得富足的爱好。他用一杯奶茶或咖啡的钱买一本书,就能打发一整个周末,后来趁减价买下垂涎已久的《阿西莫夫全集》,三四十本,也就是与同事去酒吧小酌一晚的价钱。
书逐渐占据了家里的主要空间,先是塞进狭窄走道上的柜子,所有杂物都被挤到了柜子上小小的一格。接下来,书桌上下都被堆满,床底、角柜也都没了空隙。再往后,书籍开始向一墙之隔的厨房进发,侵占了本来放着菜刀、砧板的置物架……
而视频成了这些书的出口,以前难以与人分享的读书体验,现在他会讲给今日头条上的观众听。他录过一期视频介绍金庸的作品,特地挑了少人问津的《越女剑》,从小说的角色讲到精巧的反复结构,“正是这样细小的感情令人动容。”
“美、悬念和好奇心”
在镜头前,徐秦威总是套一件宽松的运动装或格子衫,戴顶棒球帽遮住凌乱的头发。他从不把自己当成权威,不用满当当的书架撑场面,录视频时手里只有一本书。在他心里,每条和视频都是一个蜗居在上海的阅读者与另一个阅读者的对话。
仅仅做到第三条视频,播放量便已过万。一位粉丝关注他后,又去翻此前的视频,并在两年前介绍《娱乐至死》的视频下留言,“时间会犒劳你的”。
如果有读者在后台推荐书目,徐秦威也很开心,但大家提出越来越多他没读过的书,也让他困扰和不好意思。《资治通鉴》要边读边录,有读者问到“三武灭佛”,他坦言自己还没读到那里。
“推荐你看这本书,《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位粉丝留言。
“居然真的有这个书,我去找来读,多谢!”徐秦威回复。
“你去看一看科塔萨尔的书啊!”徐秦威买来读了,后来就介绍了《南方高速》这本短篇小说集。
但“火”有时不全然是好事。2020年的暑假,一条视频让他开始反思。这期节目介绍了《乡土中国》,本来是在春季录制的,播放量平平,却在8月末流量突增,后台还有人提问,让他进一步阐释书中的观点。
看到评论区里“高一学生感激不尽”时,他一下明白了:这是孩子们的暑假作业。他为此沮丧,“我做了读书分享,竟然反而让很多人找到捷径,不读书了。”
他开始改变分享的方式,不再把整本书的重要概念、主要章节都讲出来,只聊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部分。再打开《开卷八分钟》,他开始琢磨梁文道是如何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勾起读者的兴趣。他记得梁文道讲博尔赫斯的小说,只讲开头,跳过情节,让他能兴趣盎然地读完整本书,“保留美、悬念和好奇心。”
“尤其是现代文学,作者不只是在讲故事,而是展示某种叙事手段,”徐秦威说,讲解这些或许才是读书视频正确的打开方式。
所以分享《百年孤独》时,他跳过了家族六代人的兴衰起落,聊了聊打开这本书的钥匙:家族的名字。阿尔卡迪奥和布恩迪亚,两个循环往复的姓名劝退了不少读者,却是作者刻意而为,小说里前者热爱狂欢,后者长于思考,名字是他们共同的命运——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被名字绊住,然后安心扎进马孔多的大雨里。
“百年孤独,我读了五分之一,放弃了,打算明天重读。”一位粉丝在评论区留言。有更多的人愿意再打开封面试试了。读者推荐给他的《南方高速》,有粉丝在评论区说“忍不住想要看看这本书”。去年,一位读者说,她终于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书柜,“认识你们之前我不爱读书,买书回来看几页就犯困……总之就是要感谢你们,这个书柜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会继续和你们一起阅读、学习,遇见更大的世界。”
阅读的意义
2022年春天,徐秦威和洲洲搬回绍兴老家,“演播室”也随之搬进了农村自建房的三层。两人搬来一张桌子、一个边柜,背后依然是一堵白墙。
书房的背景虽然算不上宽敞,世界却因为读书更加广阔。在一条条视频里,书籍的写作者之间时常相隔百年、互不相识,却在他的卧室里发生对话。
从关心远隔千里的陌生人的命运开始,徐秦威也试图在自己的节目里用书本回应当下的问题:
2020年春天,新冠席卷全球,他介绍了《恐惧——推动全球运转的隐秘力量》,从本能的原始恐惧一路讲到科技和全球化带来的新恐惧,最后落在愈发严重的疫情上:“这是恐惧的力量——如果现状太安全,你会觉得恐惧未来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生活在新冠的恐惧里,也就会相信未来是春暖花开的。”
2020年美国大选临近时,他想找一本书为特朗普做注解,《什么是民粹主义?》正好合适。他用书中的观点做对照,讲解特朗普如何利用了民粹主义者,“‘我代表了真正的人民’这句话,可经不起推敲哦。”
徐秦威说,自己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偏好可以追溯到中学,当时老师推荐订《南方周末》,“躲猫猫”事件、温州动车事故的系列报道都让他印象深刻。“那些报道的方式和生活很接近,像是有人在挺身而出为普通人说话一样。”
所以自己的读书视频也会与现实呼应,为观众带来新的思考:之前脱口秀大会热播,就讲《手把手教你读脱口秀》,拆解叙事反差带来幽默感;《狂飙》热播,就拿起《孙子兵法》,讲这本书在和平时代的新用法。
每次开始拍摄,他会想起伴自己度过童年的那台电视机——他不看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最喜欢的是《百家讲坛》,孔庆东讲《金庸》,王立群读《史记》,易中天说《三国》,他一天不落地跟着看。
英雄往事引人向往,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学者的反思。讲到“垓下之围”,王立群说,司马迁不在现场,自然不可能确认项羽与虞姬的对话。电视机前的徐秦威若有所思,“那时候我才知道,历史并非真正客观,而与记录者有很大关系。”这是他第一次开始思考“史观”,之后再读历史书时也多了审视的目光。
如今,他的分享也引起了读者们的思考。他介绍加缪的哲学随笔合集《西西弗神话》,评论区开始讨论循环往复的生活值不值得过。而在介绍《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的评论区,一位用户说,徐秦威提到了她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曾经我是一个购物狂,直到经历了一些事情,就像开窍了,人活着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都是免费的。”
在这个时代,阅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许没有人能给出精准的答案。但每当小屋堆满书,随意翻开其中一本时,徐秦威相信,很多人会跟他一样,立刻安静下来进入书的世界,如同爱丽丝在兔子洞中穿梭。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