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位开国上将怎样排名?“萧克镇上将”有道理吗?事实恐非如此
发布时间:2023-08-19 23:48:01 作者:宋亚群 浏览量:746
55位开国上将怎样排名?“萧克镇上将”有道理吗?事实恐非如此!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是很有讲究的,开国十位大将的排名也有玄机,那么,1955年授衔的55位上将的排名有没有讲究呢?
我们很负责任地讲,有!但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我们先来看一则传闻:
授衔之时,传奇猛将、和尚将军许世友得知自己是上将,大为生气,觉得自己至少得是个大将,于是,心怀不满的他去找周总理“评理”,周总理只是淡淡地说:“萧克也才是上将呀!”
许世友听后马上闭嘴无言,萧克资历比他老得多,萧克才是上将,许世友怎么可能越过他评上大将呢?
后来,“萧克镇上将”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这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的,萧克是毛主席的同乡、战友和学生,他在军中的资历和职位很深,按这个标准都快够上元帅了,结果才评个上将军衔!那些嫌自己军衔低的、想找上级评理的将军们看到萧克的军衔,就再不敢说话了——你资历再老、职位再高,能比得过萧克吗?
于是,“萧克镇上将”的说法不胫而走,一直流传到今天,很多人一提起授衔,一提起萧克,绝对会提到“萧克镇上将”,这个传闻简直成了1955年授衔的“标配”。
我们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寻找这个“萧克镇上将”的真正性和史实依据,可能是水平有限吧,一直没有找到。倒是有一次看到了关于许世友授衔传闻的另一个版本:还是许世友不满上将军衔,去找周总理评理,周总理又是淡淡地说了八个字:“粟裕也才是大将呀!”
传闻太多,一会儿跟萧克比,一会儿跟粟裕比,老将军还真是忙!
那么,到底有没有所谓的“萧克镇上将”呢?没有!
萧克之所以排在55名上将的第一位,和战功没关系,和职务没关系,和资历也没关系,而是和授衔时任职在军队的哪个系统有关系。
这就涉及上将的排名规则了。
前文说过,十大元帅的排名是有规则的:朱德和彭德怀是解放军正副总司令,排名前两位毫无问题;后面是各大野战军军事主官,四野、二野和三野(一野司令员彭总作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已经排到第二位了),中间加进一位早期资历和功劳极大的贺龙,然后是两位政工元帅兼根据地建设大师,代表红四方面军而且解放战争也功勋卓著的徐向前处于两人之间,因为他时任总参谋长,最后是参谋型元帅叶剑英。
类似地,十位大将在排名时主要参考的几个主要因素也是战功、资历和授衔时的职务。
但到了上将这个层级,战功、资历和职务就很难比较,因为人数太多,也不太现实。我们只要拿出几个例子来,就能很清晰地说明这一点:
55位开国上将中,正兵团级和副兵团级占了相当的比例,如果和职务挂钩,那正兵团级肯定排在副兵团级的后面,但明显的反例就是杨勇,作为正兵团级的他,居然才排在第53位,类似的例子有不少;而副兵团级韩先楚的却高居第11位,这怎么解释?
可见,55位开国上将的排名,肯定和职位、资历无关,至于战功,排起来太费劲,在没有办法量化的前提下根本不可能横向比较,有谁会有那么闲搞这个事么?
所以,为55位上将找一个简单易行而又令人无话可说的排名办法就是聪明之举!
这个聪明办法果然被找到了,而且事实证明是行得通的,55位上将中,还没有听说谁为了排名闹什么意见的。
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按所在单位排序,从中央到地方。
首先看中央,主要是国防部和军委各大机关。
中央机关中,排在第一的是国防部。国防部虽然不属于军队系统,但考虑到其特殊地位和作用,部长和副部长都是由军队高级将领担任。国防部高级领导人中,有两名上将,都是副部长(国防部长是彭德怀),一个是萧克,一个是李达。所以萧克和李达就排在上将的头两名。
接下来是非常核心的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等人就这样依次排下来。
总参谋部之后是其它的军委各部门,再往下排就是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这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因此韩先楚为什么排名第11位就好理解了,虽然他是副兵团级,却是副总参谋长。
明白了这个规则,就知道萧克之所以在55位上将中排第一,不是因为他的资历,而是因为他是国防部副部长!这应该算是个巧合吧。
萧克曾经有着辉煌的经历,长征中,他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总指挥就是后来的贺龙元帅,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王树声是大将军衔;抗日战争中他又是八路军六大正副师长之一,其余五个人在1955年全部当上了元帅(林彪、聂荣臻、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只有萧克特别,只是上将军衔。
于是,有些人为萧克鸣不平,认为他的军衔低了。
于是,“萧克镇上将”的说法就应运而生,仿佛把萧克放在上将第一位是上级对他的一种补偿——这就有点开玩笑了,授衔这么严肃的事情,居然拿这种市井游戏来找平衡!
鲜为人知的是,萧克还差点真当上大将!
在最初的大将名单中,彭德怀和罗荣桓等人提交的并非10人名单,而是有15个人。在这个15人的名单里,囊括了后来授衔的全部10名大将,而另外5人后来都授予了上将军衔,其中就有萧克。
出乎意料的是,在这5人中,萧克并非排在第一,张宗逊和宋任穷反而排在他的前面。所以,如果55位上将(包括后来的王建安和李聚奎)按资历排名的话,萧克也不是排第一,而是第三。
下面是这个15人名单的排序(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萧克、王震和周纯全。
这是一份难得一见的档案,上面有毛主席和少奇同志做的记号,也有叶剑英亲笔写下的辞让元帅军衔的报告: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
同时,这份文件也说明了元帅军衔的唯一评定标准:中央军委委员。而当时的军委成员共12人:军委主席毛泽东,没有副主席,委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11人。
当时的军委委员并没有粟裕,也就是粟裕并没有元帅资格,让无可让——所谓粟裕让帅一说从何而来呢?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