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卷五)》笔记
发布时间:2023-08-08 19:33:05 作者:mulin30311368 浏览量:896
阅读《资治通鉴(卷五)》笔记
牟林
本卷是周朝最后的时代。最后一位周天子赧王做了最后的挣扎:合纵抗秦。失败后,自己“入秦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司马光并未为赧王唱半句挽歌,平静地像说邻家大爷的故事一样:“秦受其地,归赧王于周。是岁,赧王崩。”赧王这谥号也有意思。赧,羞涩的颜色,好像在说“不好意思,我把祖宗的江山弄丢了。”
上卷,司马光在“臣光曰”中大骂秦昭襄王无道,本卷却开始维护起昭襄王来。他把本卷唯一的“臣光曰”给了范睢:“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睢之言。若睢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搤其吭而夺之耳。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睢真倾危之士哉!”可见司马光不齿于范睢入秦通过“绝母子之义”和“失舅甥之恩”以帮助秦王亲政为名攫取个人利益的做法,把“倾危之士”四字送给了范睢。而对穰侯,则说“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睢之言。”“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可见,司马光把“忠”放在了做臣子的德性的首位,忠字当头,其余可恕。事实也正如司马光所言,范睢确实不是一个“为秦忠谋”的角色。他不仅利用秦王不满太后主政、穰侯专权的心理,危言耸听、挑拨离间“直欲得穰侯之处”,而且他接受韩魏使者苏代的贿赂去游说秦王罢兵导致白起痛失战机,接着他又进谗言陷害白起致死。司马光还写范睢公权私用羞辱须贾,追杀魏齐,反映范睢睚眦必报的阴暗性格。在说动秦王放走黄歇的过程中,范睢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最后,范睢因其举荐的郑安平将二万人降赵而获罪。司马光不惜笔墨地记录了范睢不忠不义害国营私的丑恶行径,目的是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帝王们引以为戒。
这一卷,没有一个君主是司马光心里的道德君子,于是他把笔墨集中在写臣子上,树立了一些正面的和反面的典型以告诫后世的帝王们对臣子的德行要求要把“忠”摆在第一位。司马光所言的“忠”可以理解为对君主的忠,也可以理解为对国家的忠。所以穰侯虽然骄贪却忠于秦国,此前的张仪为了避祸于秦武王最后献上的脱身之计也还是把秦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范睢一开始就不是为了秦国尽忠而是为了自己攫取权利和复仇。其实,在宣太后和穰侯联手主政期间是秦国实力扩张的最快的时期之一。不过,司马光没有因范睢不忠而贬低范睢之才,范睢所献反间计、远交近攻之计都颇得秦王赏识。
司马光选择的第一个正面形象是赵奢,他不怕得罪平原君,斩平原君门下抗税者九人,并给平原君上了一堂贵戚更应该奉公守法的政治课,获得平原君的赞赏和推荐——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再派他领兵拒秦,结果大败秦军,因此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位。司马光心里,赵奢既是能臣更是贤臣,推崇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个正面形象是魏公子无忌。魏无忌的事迹,一是他礼贤下士,二是他“窃符救赵”,司马光写得都很精彩。魏无忌夺晋鄙之兵解了邯郸之围后,赵王欲以五城谢无忌,又心不忍,趁无忌辞让顺水推舟。赵王的小气和无忌的大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魏王不仅没有治无忌夺兵之罪,还封他为信陵君。成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第三个正面形象算是黄歇。本卷开篇交待“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楚顷襄王疾病,黄歇先游说范睢放太子完归楚,范睢报告秦王,秦王要黄歇先回去探视返回再说。黄歇与太子谋划,让太子易服扮成楚使者出城,太子远去后黄歇告秦王“歇愿赐死”,秦王大怒,范睢劝秦王放归。黄歇回楚国三个月后,顷襄王薨,考烈王立,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春申君,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窃符救赵的故事中黄歇领出兵助赵与秦为敌。
第四个是平原君赵胜。司马光对赵胜的品行评价不算高。本卷赵胜最先出场是在赵奢的故事中,他平时应该有不自觉交税的行为,至少约束下人不严。他能接受赵奢的教育,还向赵王推荐赵奢,这一点值得肯定。邯郸危,赵王使赵胜赴楚求救,演绎了一段“毛遂自荐”的故事,也算赵胜能破格用人。但信陵君无忌却对平原君养士颇有看法“吾闻平原君之贤,故背魏而救赵。今平原君所与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觉得毛公、薛公都是贤士“平原君乃以为羞乎?”即说赵胜非真心尊重人才,养众多门客只是为了博取名声。
第五是战神白起,他在秦官至大良造,封武安侯,于秦居功至伟。本卷记录周赧王五十一年起,武安君伐韩、赵、魏,攻城略地,直到五十五年,拔上党。廉颇坚守长平,赵王中秦离间计临阵换将以赵括代廉颇。秦王秘令白起主持长平之战。白起乘胜追击,威胁韩、魏及赵邯郸。此时,范睢接受韩、魏贿赂说服秦王罢兵,白起因之与范睢有隙。秦王要白起率军攻邯郸,白起因病不出,并预言诸侯联军必破秦。果然“窃符救赵”故事发生,秦兵败。范睢乘机挑拨使秦王赐死白起,终成悲剧。虽然白起在长平一役屠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但司马光没有半句责备反而对他的遭遇却表现出同情,他记录到“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司马光最看重忠,也很喜欢贤——不求名利、为天下人而进退者。他重点写了两个贤人,一个是子顺,一个是鲁仲连。
魏王向子顺征求关于秦伐赵魏咋办的意见,子顺反对顺秦或助秦,支持合纵抗秦。他说“秦胜赵,必复他求。”不能学“燕雀处屋”“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子顺是孔子六世孙,魏王曾慕名“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以为相。”子顺说,如果接受金帛,就与“一夫”无异,魏国不缺一夫。子顺到魏,魏王到郊外迎接。子顺上任便“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因之遭到诽谤,为相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他叹道:“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他对魏国政治表示深深失望,称其“死病无良医”,并预言“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便辞官而去。
魏王派新垣衍潜入邯郸游说平原君去说服赵王尊秦王为帝以卻其兵。鲁仲连听说,立即去阻止新垣衍见平原君。他说:“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即肆然而为帝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愿为之民也!”接着他陈述了秦称帝之后的种种害处,新垣衍听后一拜再拜说:“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矣!”平原君准备加封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所贵于天下士,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也!”说完告别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再见。
本卷中,司马光记录了不少故事,希望对帝王们有所裨益。比如“触龙说赵太后”“毛遂自荐”。最精彩的莫过于六国的掘墓人秦始皇的出生。司马光是这样记载的:“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從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而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而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又这样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可见司马迁两处记载不尽同,司马光采信了后者。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庄襄王的儿子,这的确是一桩难断的历史公案。司马迁在同一本书的不同处采用了不同的说法,算得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而司马光直接采信后者,说明司马光的个人倾向。两司马均为儒者,对始皇帝自然没有好感,容易选用不利于秦始皇的传说也是人之常情。司马光写吕不韦一看便知异人“此奇货可居!”就这一句,司马光称奇吕不韦溢于言表。吕不韦确称得上是资本投资政治取得巨大成功的奇人。如果司马光之说为真,始皇便是其子,古今之窃国者有谁可以与吕不韦比肩的呢?司马光详细地记录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异人庶出质于魏“居处困不得意”,秦太子妃华阳夫人受宠却无子,吕不韦敏锐地抓住机会花重金助异人逃离邯郸并认华阳夫人为母,以嫡子身份进入王位继承序列,华阳夫人请吕不韦做异人师傅。一切按照吕不韦的计划分毫不差地进行着。
秦始皇生,周赧王死。中国历史结束了周天子的八百六十七年经三十七王的统治,拉开了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序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