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苦乐不均
发布时间:2023-08-04 21:24:22 作者:第一财经 浏览量:401
经历三年疫情之后,很多高龄空巢老人愿意主动选择机构养老。但优质养老资源供给缺乏和老人支付能力不足,是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两大障碍。
作为高端养老资源的供给方,险资正在加大二线城市的投入,虽然养老市场整体上尚未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但一些项目已经出现了需求快速增加的态势。
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兼泰康之家CEO邱建伟对第一财经表示,疫情之后,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关注、重视比原来更高,都希望未来能够有一个好的能够让大家安全健康养老和医疗的地方,这是实践中发现的一个普遍规律。
二线城市释放高端养老需求
7月16日,泰康之家·徽园在合肥正式开业,这是泰康在全国投入运营的第15家社区,也是在长三角地区连锁运营的第6家社区。
邱建伟表示,徽园的预订情况超出了预期,已经超过650户,预订客户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首期上市房源约600户,部分户型已供不应求,而且90%以上都是长期生活在合肥的本地人。合肥能有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似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理念,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徽园首批居民,退休前在中科院研究所做物理研究的赵晴初老人表示,由于女儿们都不在身边,疫情期间陪老伴儿就医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空巢老人遇到这种突发情况难以应付,心中就坚定了去机构养老的念头。
退休前是全科医生的章建新也是徽园首批居民,她表示经常会害怕一件事情,就是120被堵在路上,打过电话之后最快的也要十几分钟才能到,这十几分钟往往就是救治的黄金时刻,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生命也许就结束了,一些疾病在几分钟内得到很好的救治有可能就活了。所以,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0年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绝对数量增加了两倍,2020年末达3580万。
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等专家的预测,到2035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可达到约6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4.8%;到2050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1亿人,占老年人口的23.1%。这使得中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将始终保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龄老年人口规模。
OECD(经合组织)主要国家的数据显示,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每增加5年,医养服务需求即发生结构性变化。进入老龄社会初级阶段,长期护理需求占GDP的0.5%,此后伴随老龄社会的深入发展,长期护理需求占比加大到1.0%和1.5%。
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增强老年人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就医养结合发布了多个重量级的文件,但经过新冠疫情这一非常态事件的检验之后,真正有效的,能够在关键时候为老人提供医疗和生命保障的医养结合机构并不多。
下一步我国医疗服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等服务供给。
邱建伟表示,未来泰康将持续加大优质医养资源的供给,将在除了西藏之外的每一个省份的省会城市进行养老社区的布局,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发达地区的地级市也会建立养老社区,还会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开始进行连锁。
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苦乐不均
邱建伟表示,疫情之后,泰康入住率进一步上升,一些园区已经住满,北京、上海等较早开业的园区已经进入了比较好的状态,慢慢实现良性的盈亏平衡、现金流持平以及利润的持平。
但与泰康这样高端养老机构预定数量大增不同,中端养老机构正在经历入住率下降,成本上升的阵痛。
现在养老机构存在“买不到”与“买不起”、“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的矛盾。
赵晴初认为,对于老人来说,一过80岁身体就会出现明显的衰退,有的人拄拐杖,有的人走路蹒跚,空巢老人应该考虑入住专业机构来养老。而且现在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进入了长寿时代,能够让老年人慢慢衰老,不要一下衰老得太快,是需要专业指导的,好的养老机构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缓慢衰老的目标,但现实中这样的机构并不多,大部分养老机构的专业性和各项条件很难符合老年人的要求。
北京市政协今年就“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调研组发现,养老机构床位总体入住率仅38%。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与老年人需求存在空间错配。三分之二以上养老机构及床位在郊区,但四分之三以上老年人住在城区。
养老行业从业者、阿沐养老负责人储涛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一季度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有一波上涨,二季度以后就明显放缓了,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养老机构作为大宗消费受到影响。
一位连锁养老机构的董事长对第一财经表示,疫情对于中端养老机构的冲击要大于高端和低端机构,现在养老院普遍入住率比较低,本来有意愿住养老院的家庭,现在都控制支出,而且养老业也开始内卷,成本不断上升而价格不断下降,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