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有这么神?在281年前就断言刘邦将建“汉”称帝
发布时间:2023-07-25 10:15:41 作者:镜鉴青年 浏览量:695
在《宋书》志第十七卷中赫然书写着这样一段颇为醒目的文字:“孔子曰:‘天下已有主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也就是说,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就曾断言,刘邦将建立汉朝,登基为帝。281年后,孔子的预言应验,刘邦果然成功登顶。那么问题来了,孔子真得说过这话?孔子真得如此神奇?
孔子是儒家始祖,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圣人或第一名人,其地位至今仍难以撼动。
《宋书》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时年七十一岁的孔子,在夜里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见在丰、沛一带的旷野上,升起一股坛柱状的赤色烟气。
次日,孔子招呼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子夏,一起乘着那辆颇为豪华的马车前往实地考察。当他们赶着马车一路叮叮当当来到楚地西北一条名叫范氏的街巷时,路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屁孩,站在街口,手拿一根尺余长的木棍,正在抽打着一头麒麟,不一会,麒麟便被打得遍体鳞伤,打了一阵子,小孩又丢下棍子,从旁边抱起一堆柴草盖在受伤的麒麟身上。孔子将小孩子招呼到车前,轻声细语地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小朋友仰起脸,不急不慢地回道:“我姓赤松,名诗乔,字受纪。”
孔子一怔,又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位名叫赤松诗乔且一脸神奇的孩子,继续问道:“小朋友,你为何要打麒麟呀?”小朋友遂咬牙切齿,一脸愤然地说道:“我刚才看见了一只奇怪的野兽,形状如羔羊,鹿身,羊头,头上长角,角端有肉。正从这里往西走。我刚想伸手去抓,没想到这个家伙从路旁的沟里一头撞上来,差点把我撞倒,而那头怪兽却趁机跑了,我气不打一处来…”
听罢小朋友这一翻“奇言奇语”,孔子沉吟良久,长叹一声,转头对颜回、子夏道:“天下已有主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五星入井从岁星。”说完,孔子移步下车,走到麒麟旁,亲手将麒麟身上的柴草拿掉,然后又围着麒麟转了一圈,尚未站稳,只见麒麟慢慢睁开了双眼,甩了甩脑袋,一番抖擞,又伸直脖子,转头面向孔子站定,少顷,就见麒麟口中徐徐吐出三卷图,每图皆宽三寸,长八寸,每图皆有十几或二十几个文字。其中一卷则清晰地写道:“周亡,赤气起,大燿兴,玄丘制命,帝卯金(繁体劉字)”。意思是,周朝将亡,赤气升起,火德兴旺,特使玄圣孔丘传谕天命:皇帝姓刘。
得图后,孔子遂闭门作《春秋》,著《孝经》《河》、《洛》等书;事成,又招呼七十二弟子列队向北辰星庄严而立,使曾子持《河》《洛》等书,向北辰星致敬。孔子则斋戒沐浴,诚惶诚恐面向北辰星三叩六拜,叩拜之后,口中又念念有词,告备于天:“《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谨以备。”话音刚落,雾气弥漫,并很快漫及四周,须臾,又见一道醒目的赤虹自上而下垂于空中,瞬间,又化作三尺黄玉,缓缓降落于孔子面前。孔子捧起黄玉,只见玉身有字,孔子跪而读之:“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这比麒麟吐图说得更为明白清晰,不仅有姓,且有名,并明确指出刘季当为天下人所服。
又过了225年,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刘邦的母亲含始,独自一人游于洛池,发现池边有一只玉鸡口衔赤珠,含始上前取之,只见赤珠上刻有“玉英,吞者王”五个字。含始心下欢喜,二话不说,取而吞之。又过了几天,雾气蒙蒙中,旅游“达人”含始,又独自一人游于一眼望不到边的水泽旁,游逛了半天,遂假寐于泽边,寐着寐着,睡着了,睡着睡着,做梦了。梦中,含始与一神仙相遇……就在含始美梦正酣时,老天突降大雨,且电闪雷鸣,但含始却全然不觉,仍沉醉于美梦之中。见妻子外出久久未归,刘邦父亲放心不下,遂外出找寻,当他深一脚,浅一脚,一路寻找到大泽水旁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一条巨大的蛟龙正伏于妻子含始身上来回翻动,急忙中,刘父断喝一声,蛟龙受惊,腾空而起,倏忽不见。刘父急步上前,唤醒妻子,然后又互相扶持冒雨而归。
十个月后,含始顺利生下了刘季,即刘邦。据称:刘邦一降生即“隆准而龙颜”,高鼻梁长脸孔,“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左腿天生七十二个小小的黑痣。或许是觉得儿子的诞生太过神奇,刘季出生后,父母即对其娇生惯养,百般宠爱,刘邦也因此而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整天正事不干,游手好闲,到处混吃混喝。据称,刘季曾多次到村里王媪、武负等人开设的酒店赊酒,每次酒后总是烂醉如泥。说来也怪,刘季每次醉卧时,王、武等人总能看到其身上罩有一道道神奇的光芒。更奇怪的是,每当刘季前来赊酒醉卧时,王、武二人店中的生意总是出奇的好,其销售额总要比平时暴增数倍。王媪和武负百思不得其解,遂把刘季当作了贵人,并将其所欠酒钱一笔勾销。
又过了十几年,单父县一位名叫吕公的土豪迁到了沛县,这吕公不仅有钱有财,且身怀绝技——好相面。当他第一次遇到刘季时,眼睛就为之一亮,他盯着刘季说道:“臣少好相人,且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扫妾。”意思是你刘季有大贵之相,我膝下有一小女,如不嫌弃,我愿无条件地将她嫁给你。此时的刘季已年近三十,老光棍一条,“剩男”多年,自然求之不得,当场即对吕公磕头捣蒜,并丈人丈人地叫个不停。
可是,吕公的妻子却很不乐意,她一脸愤懑地对吕公吼道:“你常念叨说我们的女儿长相不凡,必为贵人。沛县县长曾多次上门为子求婚,你都拒之,可是为何却要将我们的宝贝女儿许配给这个二赖子、穷光蛋,你脑子让驴踢了?”吕公撇了撇嘴,白了妻子一眼,不屑地说:“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什么。”不久,吕公即践诺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于刘季。
老光棍遇到了小新娘,可谓是火星撞地球,果然火花四射。激情满满的刘季与吕雉结婚的当年,便生下女儿刘鲁元,第二年又生下儿子刘盈。成家后的刘季,虽已为人夫人父,可是仍恶习不改,仍一味地好吃懒做,不事生产,不务正业。这可苦了吕雉,一个小女子,终日里忙完家里忙家外,忙成了蛇螺。一天,吕后带着两子在田中劳作,正忙碌间,一位六十余岁的老大爷从远处缓缓走来,走到田间旁,可能是走累口渴,便向吕雉讨碗水喝,吕雉遂“馈之”。老大爷喝完水,抹了抹嘴,一抬头,眼睛亮了,随后便对着吕雉开了腔:“夫人,天下贵人也。”吕雉心下欢喜,又请求老大爷顺便为二子也看看面相。先见的是刘盈,老大爷眼睛又是一亮,转头对吕雉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夫人之所以后当大贵,乃拜此子所赐。“又相鲁元公主,亦贵”。
老大爷走后不久,刘季吹着口哨,迈着螃蟹步,优哉游哉地也从远处不请自来,吕雉难抑兴奋,迫不及待地将老人之言和盘告之。刘季一怔,少顷,即大步流星跑步向前,追上了老人,强烈要求老大爷也为自己相相面。老大爷回身一瞧,遂两眼放光,他使劲地稳了稳情绪,这才神秘而庄重地对刘季说道:“向者夫人、儿子之贵,皆以君相。君贵不可言。”一听这话,刘季当场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当晚刘季便邀请自己的狐朋狗友在野外开了一场篝火酒会。
酒醒后,刘季仍难掩兴奋,他不听众友所劝,执意要回家陪妻亲子。刘季独自一人上了路,当行至一水泽边时,路遇一人从前面返回。二人碰面后,这人颇有些有后怕地对刘季言道:“前面有大一条大蛇横在路中,无法通过。”说完又补充道:“我看,你也不要向前走了,干脆与我一起回头吧!”此时的刘季,正处半醉半醒中,虽酒未全醒,但白日里老大爷那一番颇带有鸡血意味的高论仍言犹在耳,突然间,他的胸中便涌上了一股豪气,遂高声说道“壮士行,何畏?”于是,便大步向前,走出约一箭开外,果见一条五六尺长的大花蛇卧于路中,所谓酒壮怂人胆,况且还有老大爷那番不凡的说辞铮铮在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刘季拔剑在手,挥剑即斩,剑落蛇断,分为两段,“道开而过”。
次日,刘季村里的一名邻居又路经此地,见一七十余岁的老妇守在死蛇旁,口中念念有词:“向者赤帝子过,杀之。”邻人怀疑此老妇是想借蛇招摇撞骗,刚要伸手打之,老妇却倏忽不见。
邻人将自己所遇所见告之于刘季,刘季也没声张,但内心却窃喜不已。
不久,秦始皇也做了一梦,梦中,上天告之“东南有天子气。”天明醒来后,秦始皇遂东游“以厌之”。刘季得知后,遂逃隐于芒、砀山泽之间。这么高度机密的事情,刘季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要逃隐?史书全无交代。反正是逃了,隐了。刘季逃隐后,他人包括其狐朋狗友皆难以寻其踪迹,可奇怪的是,吕雉却总能知道其藏身之所,常常前去送衣送饭。刘季也是奇怪,问之,吕雉回道:“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知之。”
再以后的故事就老套了,中学课本上也多有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刘季也乘机举起义旗,并在萧何的助力下,先拿下了沛县,刘季摇身一变成为沛公,之后,“刘沛公”又领兵一路打打杀杀,顺风顺水,并先于其他义军打进了咸阳。《宋书》载,刘季入咸阳时,“五星聚于东井,岁星先至,而四星从之”。这与孔子所谓“天下已有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五星入井从岁星”之言完美呼应,相辅相成。又过四五年,也即公元前202年,刘季此时已改名为刘邦,建立汉朝,登基为帝,孔子的预言或推断一一应验兑现。而此时与孔子所言正好过去了281年。
上述皆《宋书》所载,在书中,沈约老师说得有鼻子有眼,有声有色,让人不得不信。可是以现代眼光看来,大多为无稽之谈,其中即便是有几分真实的影子,也疑点颇多,尤其是书中对孔子所言所行的记载,从成书更早的《史记》和《汉书》中不见一字。按说,倘若孔子真得说过做过,司马迁和班固老师一定不会放过,肯定会大书而特书,根本不会让四五百年后的沈约老师来捡漏。而有关刘邦的那些神话或传话,司马迁和班固老师就未曾放过,并在自己所著的书中长篇累牍反复唠叨,唯恐天下人不知。
再者从《史记》所载《孔子世家》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装神弄鬼这一套很不“感冒”。《孔子世家》中明确记载:“(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从来不谈鬼神之事。可是沈老师却在书中把孔子描写成为一个先知先觉神神道道的得道大师,明显异于《史记》所载。
从以上两点基本可以断定,孔子所谓的预言或推断乃子虚乌有,完全是沈约老师的一厢情愿或美好想象。有人可能会问,沈老师为何非要把这等“好人好事”强加于孔子身上?窃以为,一是为“君权神授”之说注脚或背书,二是为了吸引眼球,如此而已。
参考文献:司马迁著《史记》 班固著《汉书》 沈约著 《宋书》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