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64岁死后,为啥要秘不发丧?他身上的尸臭味是如何掩盖的?
发布时间:2023-07-21 16:30:17 作者:老谭胡说 浏览量:288
朱棣去世后,尸体被密封在一个桶中,悄悄运回了北京城,名垂千古的永乐大帝,死后为何被这样对待?这真能掩住尸臭吗?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一波。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失踪。接管了侄子的天下后,朱棣修大典、疏运河,亲手缔造出了永乐盛世,但文治武功如此了得的他,却死得悄无声息秘不发丧,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要从他亲征漠北说起,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退居到大漠的蒙元后代,一直对明朝多有觊觎,企图重现元帝国的荣光,朱元璋为了防止此事发生,封朱棣为燕王,让他固守北方抵御蒙元.
时间来到公元1424年,鞑靼的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大同、开平等地,已过花甲之年的朱棣不服老,再次跨上战马亲征鞑靼,谁知还没等到地方,阿鲁台得知朱棣竟御驾亲征,直接就跑了。
朱棣率军猛追也没赶上,只得下令班师回朝。结果刚走到榆木川,积劳成疾的朱棣突然病死了,连句遗言都没有留下。最先发现这件事的是,照顾朱棣的宦官马云。马云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当即就找来了随行重臣。
杨荣、金幼孜商议,杨荣认为此时还在行军途中,朱棣驾崩的消息若是传开,必会引起动乱,最好的办法就是秘不发丧。大军撤回京城后,朱棣的后事怎么安排都行,但是行军打仗山高路远,朱棣的尸体定会腐烂发臭,这事怎样才能瞒住呢?
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身上臭味是如何掩盖的?杨荣金幼孜等人决定,将朱棣已死的事隐瞒下来,如何密封尸体,掩盖臭味就成了一个难题,他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
皇帝死后秘不发丧的事,历史上早就有过。秦始皇在外出寻找,不老药的时候死在了路上,赵高为了能让胡亥即位,就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挂了很多咸鱼来隐藏尸臭。
但这个办法众人皆知,他们要是效仿赵高挂咸鱼,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于是杨荣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将尸体密封,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要怎么才能做成这件事呢?
宦官马云首先传令说皇上非常不满意现在用膳的餐具,必须用锡重新打造,这就从军中收集了很多锡具,杨荣又让工匠把锡融掉,打造一个能密封的大圆桶,将朱棣尸身放进去以后,又用融化的白银,彻底将锡桶密封了起来。
为了灭口,三人又假借朱棣的口谕,把参与锻造的人都处理了。后马云又说朱棣休息不好,在马车里点上了熏香,每日的膳食也正常供应,只不过吃的人,变成了朱棣的宦官马云。
马云陪伴了朱棣十几年,对他的一言一行十分了解,一旦有人来找,他就会模仿朱棣的言行,给出意见。几天后三人发现,果真没有人发现朱棣已死,确保事情万无一失后,杨荣先行出发回到京城,让监国的朱高炽早做准备。
朱高炽太子都做了二十年了,监国这事儿也做了六次,还有什么好准备的呢?朱棣秘不发丧,又与他的皇位又有何关系?朱棣死后为何要秘不发丧?杨荣瞒住朱棣的死讯,先行回京都是为了让太子朱高炽防备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朱高炽的亲弟弟朱高煦。朱棣四处征战时,太子朱高炽一直在监国,跟着他四处征战的,始终都是次子朱高煦。朱棣非常喜欢朱高煦,朱高煦英俊潇洒勇武过人,很有朱棣当年的气概。
反观太子朱高炽,又胖、又丑、还身患残疾,所以朱棣一直以太子身体不好暗示朱高煦,自己将来会传位给他。朱高煦的野心开始膨胀,更加拼命打仗表现自己,可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所以不服气的朱高煦,一旦得知朱棣的死讯,势必要效仿当年的朱棣,对这个皇位抢上一抢,杨荣等大臣都是太子党。如果朱高煦即位,肯定没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其次此事发生在行军途中,朱棣驾崩的消息一旦传出,军心必定会受到打击,万一阿鲁台趁机反攻,没主帅的明军势必要溃败,所以不管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秘不发丧都势在必行。
纵观整个过程朱高煦,就是吃了皇帝身边没人的亏。好在他的另一次机会,很快就来了,朱高炽登基后很快就驾崩了,再次给了朱高煦夺位的机会。可惜朱瞻基棋高一招,竟然抢先到达了京城。
朱高煦虽效仿朱棣靖难,但朱瞻基可比朱允炆难缠,最后朱高煦被侄子,扣在了大缸里活活烤死,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朱棣,知道此事后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后悔做了坏榜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