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十大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0 12:58:31 作者:范美立Lily 浏览量:967
上世纪90 年代,世界上开始了“人类脑10年计划”项目。迄今不少发达国家已把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之一。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忽略当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那么在教育发展和专业学习方面就是有缺失的。
那么,脑有什么特点? 我们怎么根据脑的特点来改善教与学呢?
简言之, 脑有十大特点。
第一,好奇。探究是人的无性,人不关注单调、乏味的事物。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具有探究性,没有趣味性,那么它对脑的开发和发展是不利的。我们搞教育的人要基于脑的这个特点,为学习者设计有趣的活动,创设充满探究的环境。
第二,喜欢社交。它是一个“社会脑”,不喜欢寂寞,需要交流。因此,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合作学习。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讨论中有反馈,有复述。在脑科学看来,没有复述就没有认知。复述不是记忆,而是把对问题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第三,具有选择性。脑寻找快乐和意义,它保留有价值和有情绪的信息,特别是情绪刺激比较大的信息。这给教育者以启示——教师要让课堂充满乐趣,引导学生探讨有意义的话题,特别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话题。
第四,具有可塑性。越在生命早期,脑的可塑性越大。比和:一个孩子先天的基因不太好,但在他三岁左右的时候如果他的脑环境非常好,那么他的神经智力也会有所提高。
第五,具有敏感期。人在三岁时的词汇量能达到900个,五岁时可以增加到2500个——3000个。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交流对儿童特别重要,儿童发展的确存在一个敏感阶段,早期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儿童早期的多样化学习经历对其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主张把听优美的故事和做多种多样的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两大基石。
第六,情绪优先。当代脑科学研究高度重视情绪管理,理智如果和情绪打仗,那么理智永远打不过情绪。人在学习时,情绪会参与其中并影响认知。所以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动机,而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认知。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情绪下高效地学习。
第七,潜能巨大。脑的潜能可以超越你对它的最大的愿望。比如:把一个幼儿随便带到哪个国家,他都可以自然学会当地的语言。
第八,有周期性。脑的工作有点像人的脉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所以脑科学家建议所有教学人员都要重视注意力的10分钟准则。以一节45分钟的课为例,前10 分钟——15分钟是高峰,紧接着进入低谷,在快下课的时候到第二个高峰。这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在前10 分钟——15分钟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 在脑进入低谷的时候换一种活动。
第九,具有唯一性。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人的大脑一模一样。大脑的这种独特性告诉我们,必须尊重个人, 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的极致追求即个性化、个别化。我认为,目前中国的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个人特性还了解、分析得太少。
第十,对环境要求很高。(l)脑需要情绪安全。情绪不安全的时候不产生认知。(2)脑需要充足的睡眠。脑的前额叶是瞬时记忆区,它接触的所有信息都要在晚上睡觉时传递到长时记忆区中去。如果睡眠不足,那么会伤害注意力、执行力、记忆力、思考力。(3)压力不能太大。人保持一定压力的时候效率最高,但过大的压力会破坏脑结构和长时记忆区。(4 )脑需要丰富的环境。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5)脑需要均衡的营养。一个四岁的儿童消耗荀萄糖的总量是成人的两倍。成长中的孩子如果不吃早餐,那么其学习效率肯定会受影响。(6)脑需要适量的运动。运动能增加大量的氧气,所以越运动,大脑越聪明。当代脑科学主张,学生学习20分钟后最好能走一走,或者站起来伸伸懒腰、做做颈部操等。
(作者:王允庆 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