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小猴子下山》新解

《小猴子下山》新解

发布时间:2023-07-20 08:46:50     作者:xyhng12869     浏览量:715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下山》新解

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时学过一篇叫做《小猴子下山》的课文,原文为:“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儿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篇课文用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教育学生做事必须目的明确,且用心专一,才能有所收获。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情节很简单,寓意很明晰,是篇不错的小寓言。但是,生活果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小猴子后来的情景: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心里好不后悔,一天的时间就这么白白度过了,自己大清早出去,乘着夜色回来,竟然什么也没有得到。他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得失的原因,真正想了一个晚上,当明媚太阳又一次升起时,小猴子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双手是空着的,但智慧却有了。人们常:“吃一堑,长一智啊。”他便笑话人们:他们只看到了我空空的双手,却没看到我大脑时收获的经验。

俗话说:“经历是财富。”又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小猴子在“一天”中的一次小小的经历,就被人定义为目的不明确,用心不专一,实在有失偏颇。试想,人的一生该有多少个“一天”啊,是不是每个“一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是不是每一个明确的目标都能够实现,这可是个值得商榷的话题。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再伟大的人,也是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地成长起来,直到最后走向成功的彼岸。

小猴子一天中的经历给人的深思是沉重的,当我们极易犯这样的错误,只看到一个人空空的双手,却忽略了他最重要的收获:经历。小猴子行动了,他是一个实践家,尽管他这一次表面上没有什么收获,但对于他漫长的人生旅途来说,每一次的“空手而归”都有他很重要的人生意义,为他将来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以某个人一次地得失对他进行总体的评价,根本不管这个评价是否合理,也不管这个得失对以后有多么重要的启迪。

爱迪生在小学时的成绩并不理想,老师便定义他为迟钝儿子,并把他赶出了学校。那个经历何尝不是“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的空手而归。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生活中因为缺失了伯乐,使得多少千里马被误断为庸马。

当然,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目标不明,用心不一,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毕生空手来空手去。但这样的人有吗?想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迹,他们的收获都是无形地存在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该是这个道理吧!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小小的寓言,但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不是那么浅显的。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新解     小猴子     下山    
上一篇:外交部: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下一篇:强推!16种人格测试,你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