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出土唐朝墓碑,揭武则天身世关键信息,“武则天她妈”被误解
发布时间:2023-07-20 00:54:38 作者:秦皇汉武 浏览量:935
近日,广西钦州灵山县一份命名不太严谨的红头文件,将“武则天她妈”推上了热搜,有人调侃,下次是不是该“武则天的七舅姥爷了”?但实际上,这事还真不能太过苛责,要怪就怪史书没记载人家武则天母亲的名字。
试想,如果写成“荣国夫人祖籍地在钦州”又或者叫“周忠孝太后祖籍地在钦州”,恐怕除了专业的学者外,没人知道这到底是在说谁。所以,为了增加点识别度,不免就得蹭一蹭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的“热度”,只不过错就错在用词太过直白,让人看了以为是在“骂人”。
武则天的家世是这样的,父亲叫武士彟,原本是山西的木材商人,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时,武士彟和哥哥武士逸做了次政治投机,向李渊贡献了大批军需,武士彟摇身一变,当上了鹰扬府队正。
唐朝开国以后,高祖赐武士彟“太原元谋勋效功臣”勋号,授兵部库部郎,此后武士彟累迁工部尚书(未上任)、豫州、利州、荆州都督。
武则天的母亲记载就简略得多,姓杨,名字不详,在武士彟的原配夫人死后,44岁的杨氏嫁给了武士彟成为了继夫人。原配和继夫人都是正妻,但继夫人地位要低于原配。
杨氏在嫁给武士彟后,先后生下三女,武则天排行第二,在她的上面有一位姐姐,还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正是由于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记载太少,所以,历来对她的身份就有了两种说法。
一种是依据《旧唐书·后妃传》,说杨氏出身寒微。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代,但凡有点背景的后妃母族,都要着墨记载。比如唐高祖太穆皇后的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母亲是隋朝扬州刺史之女。但关于武则天的母亲,却只有“武士彟又娶杨氏”寥寥数语,丝毫不提其家世。
另一种则是依据《新唐书·后妃传》说杨氏出身高贵,父亲是隋朝纳言杨达。杨达是隋朝宗室,位居宰辅,杨氏出身这样的家庭,显然要比长孙皇后的母族还要显赫。
正因为杨氏的身份成疑,也直接导致了武则天身世成谜,她的出生地和出生时间有了多种说法。而广西钦州灵山县的“武则天她妈在钦州”,正是基于第一种说法而展开的研究,并由此得出“武则天也算半个钦州人”的结论。若按第二种说法,武则天母亲出身高贵的弘农杨氏,绝对跟广西八竿子打不着的。
不仅如此,母亲杨氏的出身,还直接关系着武则天自身的地位。
武则天入宫时,身份是唐太宗的才人。按照唐制,才人为正五品,共有9人,才人之下还有宝林、御女等,但实际上这些名号只是虚设,才人事实上就是嫔妃中最低等的,在才人之上有多达31位高阶嫔妃。在太宗死后,武则天甚至还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继位后,武则天成功逆袭,成为高宗的二品昭仪,后来甚至受封皇后、天后。身为大唐的国母,母系出身居然不能言明,这自然招致朝野质疑和反对,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公开说武则天“地实寒微”。
为了打消疑虑,武则天命人制《外戚诫》和《攀龙台碑》,详述了母亲杨氏为隋纳言遂宁公杨达的身世,又亲自撰写《大福先寺浮图碑》,讲述了母亲杨氏原居洛阳教义里,嫁给父亲武士彟后二人转移到了大福先寺居住。
父亲是开国勋臣,母亲则是弘农杨氏、隋朝宗室之后,这样的出身加持,让武则天坐稳大唐皇后的宝座自然无可置疑。
但这其中仍有几处疑点。
隋朝虽亡,但鉴于隋唐上层复杂的血缘关系(如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所以,前朝的宗室在本朝依然极具影响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强娶弟媳巢剌王妃,就是看中了她是隋观王杨雄侄孙女这层身份,用以拉拢弘农杨氏。
如果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同样也是如此出身,那么上门求亲攀门第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又岂会到了44岁成了老姑娘之后才嫁给商人出身的政治暴发户武士彟呢?
墓主为大唐故千牛岐州司户参军杨□哲(中间缺失),据墓志记载:“杨□哲,字茂道,祖达,隋纳言,遂宁郡公,父则,邛州临邛县令……上元二年十月廿日,殡于洛阳教业里。”
显然,这位杨某哲正是杨达的亲孙子,武则天母亲杨氏的侄子,武则天的表兄弟。杨某哲去世的上元二年,正好是武则天受封天后,与天皇李治二圣同朝,杨某哲的墓志不仅绝口不提自己有如此显赫的亲戚,甚至他的父亲到死也只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县令。此外,墓志还透露杨家祖孙三代都居住在洛阳教业里。
上文已述,武则天提到母亲杨氏故居是洛阳教义里,与教业里虽有一字之差,却并非一地。《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教义位于定鼎门西第二街从南第五坊,教业位于东城之东第六南北街从南第二坊,两地相差甚远。如果杨达住在教业里,那么他未出阁的女儿杨氏又岂会单独住在教义?
杨家墓志表明,杨氏是杨达女儿的说法恐怕是武则天掌权后的有意攀亲粉饰。有学者推测,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可能只是杨家的婢女,或者充其量只是养女。
这也佐证了杨氏出身寒微的说法。既然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并非出自弘农杨氏,那么关于她的故里自然也就有了探讨的可能。
当然,至于杨氏究竟是不是如灵山县所说是钦州人我们暂且没有看到实锤证据,但至少“武则天她妈”这个课题绝非无理蹭热度,不能因为用词的不严谨而对历史背后的真相探求产生误解。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