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红色西安丨首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3-07-13 22:38:02 作者:西安发布 浏览量:902
西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滚烫的历史温度,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在西安,我们依然能通过众多的红色地标和红色印记,走进中国革命的艰辛历史,读懂百年大党的奋斗初心,从革命先辈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中汲取养分,在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斗中缔造美好未来。
西安发布推出系列融媒报道
“走读红色西安”
旨在发掘和用好
西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介绍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景点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在西安市北新街
有一处白墙灰瓦古朴庄重的
庭院建筑—七贤庄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非凡
这里就是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旧址
是当年八路军、新四军
在全国建立最早、工作时间最长的
一处办事机构
何谓七贤庄?
1936年春夏之交
七贤庄正式竣工
请到了陕西文化界的名人
成柏仁先生为庄首题字
借“竹林七贤”的美称
将院落命名为七贤庄
并由工匠缀嵌于庄首门楼
我们今天说起七贤庄
并不是因为它的名字多么雅致
而是因为这里承载着
厚重的红色记忆
七贤庄共有10座工字形院落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成,总面积13600平方米,每个院落是1360平方米。七贤庄竣工后,在1936年到1946年的十年间,我党分别租下了其中的1、3、4、7四个院落开展工作。
七贤庄一号院,是当时最主要的办公场所。在这里,可以看到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多次过往西安时曾使用的住室,仅仅七八个平方米,一桌一椅一床,最多再加一个简易的书架或面盆,非常简朴。
就是在这样狭小的房间里,一盏绿色的台灯之下,周恩来同志常常深夜还在伏案书写和工作,为稳定西安事变后的局势,磋商国共合作事宜付出大量心血。
△周恩来住室
走进地下室,这里曾设立着一部秘密电台,由于陕北电台的功率小,这部大功率电台转播中共中央设在保安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的消息,源源不断沟通着延安和外界,范围可达东南沿海、西南边陲,乃至苏联及东南亚等地。
△地下室电台
抗战时期,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七贤庄,要求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这里,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在抗战时期,曾经有这样一些医疗战线上的国际友人,如白求恩、柯棣华等援华医生,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通过七贤庄奔向延安,奔向烽火弥漫的战场,用双手挽回了无数英雄将士的生命,他们的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将在人们心中永存。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在“千秋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展厅里,讲解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娓娓道来小院的革命史。史实展用丰富的史料照片和实物展示,生动全面再现了西安“八办” 的那段峥嵘岁月和众多重要场景。
小布了解到,七贤庄曾经历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三个历史时期。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办事处担负着开展民族救亡运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进民族统一战线、采购运输边区物资、筹措转运抗战经费等重要任务。同时,这里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为当时的延安中转输送了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抗日志士,为抗战取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中
小布看到很多馆藏革命文物
△该组文物分别为:新华日报馆印行书籍、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给埃德加·斯诺开具的出边区护照、伍云甫的手表
△该组文物分别为:杨明轩佩戴过的参加公祭黄帝陵证、宣侠父穿过的西装、《新华日报》刊发周恩来署名文章、“各地青年奔赴七贤庄”照片
一件件实物
一张张照片
……
这些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
讲述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自开馆至今,共接待观众近千万人次。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建馆以来,纪念馆深挖红色资源,通过大量丰富、翔实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向人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那段辉煌而艰辛的历史,弘扬了革命先辈那种团结抗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抗战精神。
如今
在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中
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
来此感悟历史
循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足迹
在新时代不断延续着
伟大的红色精神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感人故事
↓↓↓
文:记者 夏丽娜丨视频:周伟 王珊丨海报:张亚岚丨直播统筹:邹建彬丨编辑:程渭丨校对:张立丨审核:韩东辰 李明真丨部分图片来自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程雨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