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杰作-苏27战斗机近距格斗导弹R-73简评
发布时间:2023-07-01 02:51:46 作者:大水 浏览量:84
前几篇,大体介绍了一下苏27飞机总体,航电和中距拦射导弹R-27的问题,这一篇介绍R-73导弹。
物有所值是客户根本需求,物超所值是最高需求,世界各国有追求的设计师无不如此,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以仅仅满足客户需求为最大耻辱,以超越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
就苏27战斗机来说,设计师提供了远超客户想象的指标,航程,载弹量都如此,总体来说,机动性不差,航程爆表,空战可挂弹数量远超需求,俄罗斯空军正常使用就是挂6个空对空导弹,但是飞机设计师提供了12个挂点供选择。
这个和美国空军的F16类似,原本需求就是2个响尾蛇和机炮,实际厂家开发了9个挂点供选用,更猛的是,设计师考虑在F16的主起落架舱门上安装2个中距拦射导弹挂架,过于奢侈也担心发射燃气造成发动机停车,用户放弃。
我国引进的苏27SK战斗机,外挂2近距导弹,4中距拦射导弹,这是标准的作战配备
苏27这个飞机挂点众多,实际作战客户为啥如此吝啬,挂满都不干,实际上来说,对于正常的任务,保证足够的作战半径下,维持足够的火力和尽可能最强机动性至关重要。
苏27飞机,要是所有都挂满了导弹,由于R27空空导弹的巨大尺寸和阻力,带的太多机动性会下一个大台阶,实际上其笨如猪等宰杀,这是任何神志清醒的飞行员都不会干的事情,挂满了出去空战,那就是作秀。
印度苏30mkii挂的满满的导弹,仅仅用于宣传作秀,和敌人高机动战斗机实战挂这么多,基本就是恶意卖萌
另外一方面,现代空中,大部分损失的飞机,几乎一发导弹都没有打出去就game over了,正常挂2个中距导弹2个近距导弹也足够了,我国和俄罗斯学习空中战术,歼10和歼11战斗机类似,典型空战出击都是4中2近,有人觉得歼10挂6个凑合,比较单发短腿,歼11重型飞机挂6个太小气,实际上,一场空战能有6次发射导弹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假如6发导弹都打完了,飞行员还幸运的活着,快快返航是正道。
国产歼10战斗机标准空战配备,4中2近,大家不要嫌少
实际上来说苏27飞机挂载R27和R73的搭配也很有道理,在飞到足够近的时候,你不能判断敌机究竟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R27迎头远距离拦截敌人的轰炸机,R73用于近距离和敌人高性能战斗机搏杀。
实际上苏27战斗机的武器,最最靠得住的还是R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导弹,这个飞机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苏27体重巨大机动性受损的劣势由R73导弹的优越性能所挽回。
R73官方数据:
R-73气动布局上在老的R60蚊子导弹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很成功
这种导弹弹长2.9米、翼展0.51米、弹径0.17米;发射重量105公斤、弹头重7.3公斤;其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则为20公里(这数据是合法的tree new bee,含义是最大动力射程,敌机可以在20公里开外等着导弹碰撞,各个厂家都这么心照不宣的忽悠小盆友)。
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为上世纪90年代,性能最好格斗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之一,世界第四代近程格斗导弹的代表型号。
R-73导弹的创新主要有。
1.头盔瞄准器。在俄罗斯苏27战斗机系统里面难得的一个举世公认的最亮点,飞行员在头盔上装有一个小铁圈,典型的敌机F15和F16在小铁圈内正好占满时候,直接发射没毛病,这个时候距离基本是3公里左右,发射导弹出去基本百发百中,假如敌人干扰弹不给力的话。
苏27战斗机的头盔瞄准器,一个小铁圈威力无比,一个简单点子拯救一个飞机
头盔瞄准器,其实也不是俄罗斯的首创,不过美国做的很麻烦,在1970年代做过电子的瞄准器,让飞行员看到哪里射到哪里,最后惨遭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电子显示火控信息有严重的延迟,造成了飞行员的严重眩晕,最终只好放弃。
类似的事情在30年后重演,美国F35战斗机的超复杂头盔显示器,综合了飞行,火控,导航,目标图像等信息的无敌设备,也发生了严重的图像延迟,飞行员呕吐不止,最终如何解决还不得而知。
不过这个简单的线圈设计,也是俄罗斯跟随美国做了电子显示后,同样扑街,然后另辟蹊径想出来的“低技术办法”,这个技术的灵感来自哪里?
来自美国的红眼睛肩扛导弹,世界上第一种肩扛式防空导弹,这种导弹的特点就是,目视瞄准镜里面有大小2个圈圈,飞机套在两个圈圈之内就表示目标在导弹射程之内,红外头截获敌机信号后,滴的一声即可放心发射没毛病(对于小型红外导弹,经常有红外头很远就可以截获敌机尾喷管,但是导弹发动机能量不够,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发射距离)。
F-16战斗机,座舱视野超好,但是格斗的时候,要看狭小的平显套住目标
苏27的头盔瞄准器大体就是这样,转转脑袋,就发射,将目标刚好全部套进去最合适
从R-73导弹成功配备头盔瞄准器后的1980年代,美国人拿当年东德留下的米格29和F16近距空战,白天格斗,米格29使用头盔瞄准器,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5,F16几乎扑街。
之后全世界各国疯狂的跟进开发,以色列最早开发,美国,中国,中国歼10飞机家族,也在俄罗斯苏27的R73的基础上移植了头盔瞄准线圈的简单有效做法,实际效果良好。
2.大离轴角设计。过去的空空导弹,比如美国的AIM-9L,以色列的怪蛇3(我国仿制为霹雳8)离轴角度大体30度,而R-73导弹的导引头,角度高达45度,不仅可以和雷达,机头红外激光系统交联而且支持头盔瞄准具发射,就这么一点,就让西方人觉得头疼。
R-73导弹出现之后,全世界都跟着疯狂追求大离轴角度,AIM-9X就是例子
美国那时候的响尾蛇发射大多靠平显,平显就20多点的视野,慢慢把目标套住了开火,而R-73导弹的出现,一举打破了西方的技术优势,飞行员轻松转转头就发射,不用开着飞机疯狂找狭窄的最佳发射位置。
由于这么一点点新意,全世界各国展开了疯狂的角度竞赛,美国人吃了大亏,迅速将AIM-9L升级为AIM-9X,离轴角疯狂的从30度升级到180度甚至更大,甚至做过实验,导弹向后射击命中敌机。
3.尾部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助力高过载。对于高机动的三代机,大多数飞机都能做9g机动,老一点的响尾蛇导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被甩掉,俄罗斯的设计师特意靠推力矢量技术加大了过载,高达40G,远超美国的AIM-9L导弹的30g,能对敌机12g机动仍然可以击中(12g的来源,大部分三代机设计过载8g左右,极限过载有50%的余量,加起来就是12g,简单点说就是,敌人战斗机快要飞碎了都可以抓住灭杀)。
R-73导弹的尾部,安装有4片挡板,利用燃气的巨大推力,使得导弹在最初低速时候也能飞速掉头
由于推力矢量的优越性,掉头比普通的AIM-9L快几倍,世界大国纷纷跟进,美国AIM-9X,德国IRiST,我国霹雳10导弹,英国AIM-132导弹,其中德国IRIST过载高达70g,疯了一样。
从技术角度来说,R-73导弹,除了导引头稍微落后点,抗干扰能力差点,别的架构思路几乎领先世界各国一代,当之无愧的三代半近距导弹,更换一个好的红外成像头后,能照样发挥巨大威力,让世界各国颤抖(不过,现在是隐身时代,大家都追求隐身远距偷袭,俄罗斯人需要另外一个天才的设计师来破美国这个局了)。
美国AIM-9X导弹,尾部也是推力矢量控制
德国iris-t导弹,尾部也有燃气舵面做推力矢量控制,我国霹雳10导弹也类似设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