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后代今何在?儿子少将,长女博士,小女儿拒绝美国高薪回国
发布时间:2023-06-30 18:17:07 作者:史海任我行 浏览量:538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主席,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如果再问一句:新中国的第三任国家主席是谁?那这个问题可能就要难倒不少人了,他就是李先念。
自黄麻暴动开始,李先念参加了中国革命,直至新中国成立,他曾立下无数功劳,因而在建国后被委以重任。
到1983年,李先念成为了正国级干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后代又是怎样的呢?
在1955年的时候,我国有过一次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大授衔仪式,所有在革命战争中立过功勋的同志都将在这一天得到应有的荣誉。
本来这是一个欢喜的时刻,但毛主席却显得心事重重。这倒也并不奇怪,毕竟要对功臣老将们一一进行评定,这里面的尺度和标准是很难把握的。
在那段时间,毛主席也是操碎了心,唯恐评定不当寒了大家的心,他本人对此多次进行了指示。比如韩先楚最早被定为中将,毛主席却留下批语:“不要忘了他在海南岛的功劳”,最后韩先楚被定为了上将。
还有皮定均,当时要被定为少将,毛主席同样批复说:“皮有功,少晋中”,最后皮定均就成了中将。
除开这两位,李先念的评衔事宜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只不过他的问题不在于评衔过低,而是被认为不能参与评衔。
一个老将居然不能参与评衔,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原来,当时李先念已经从军队转到了地方工作,而按规定转业人员是不能参与评衔的。但如果李先念这样的人都不能参与评衔,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清楚李先念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了。李先念是在1909年出生,他和韩先楚一样都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也都是来自农民家庭。
因为生活艰苦,李先念十二岁的时候就到汉口去做学徒讨生活了,而这次外出经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平民处境之艰难。
于是,在十八岁那年,李先念领导了著名的黄麻暴动,使得湖北地区掀起了一场工农革命的风暴。
在起义失败后,部队转入山区打游击战,并被整编为红四方面军,他们的军长就是徐向前,李先念则是第11师33团的政委,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徐帅的领导下作战。
应该来说,李先念的军事天赋并不高,他所领导的第一次团级规模作战也是以失败收尾。
但李先念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谦虚好学,他不仅会主动向团长吴云山学习行兵打仗的本事,即便是他手下的营连级干部,他也会不耻下问。
李先念曾这么总结自己:“我军事上的老师是徐向前,经济上的老师是陈云,外交上是周总理直接指导,而毛主席则是我一辈子的导师。”
正因为善于学习,李先念成长的很快。到1933年的时候,李先念已经是军一级的政治委员了,徐向前元帅当时还夸他:“作为一名政治干部,在军事指挥上学习如此认真,如此刻苦,实在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不久后,红三十军攻克巴中县城,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而徐向前还特意把李先念喊过来商议军机。对于新的作战计划,李先念完全同意,他还支持徐帅果断用事,放手与敌人一搏。
最后,红三十军再次取得大胜,歼敌一万四千人,缴获枪支七千多,甚至还有四十多门迫击炮。从这里来看,李先念的战略眼光已经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水平了。
后来长征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李先念所在的部队被改称为西路军,但随后其遭到了西北军阀的打击而损失惨重,徐向前也被调回了陕北,这也使得李先念成为了西路军的最高指挥官。
自此以后,徐向前和李先念再也没有并肩奋战过,而陈云则继徐帅之后成为李先念的搭档,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二个导师。
抗战时期,李先念的表现要更亮眼一些,他在鄂豫边区建立了一个根据地,拉起了一万人的部队,多次给予日寇重创。
比如在1941年,针对日寇的围攻,李先念发起“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五千余人,解放汉川、汉阳、沔阳等地,一举震动华中。
次年,日军出动七万部队,妄图对根据地进行所谓“铁壁合围”,但最终还是被李先念击溃,这里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
而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李先念一共拉起了五万军队以及三十万民兵,歼灭日伪军四万多,解放了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立下赫赫战功。
不仅是对日本人,还有国民党反动派,李先念曾在1941年的矮山之战中击溃敌军五千,1945年的桐柏之战中击溃敌军七千,一再粉碎其阴谋。
1947年,李先念与刘邓大军会师,一起发起反攻作战,这极大地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局。到后来的淮海战役时,李先念却不再指挥作战,而是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但即便这样,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是有他很大的功劳。
正因功劳卓著,李先念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被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以及军区司令员,全面主持当地的党政军工作,可谓一方干城。
在主政地方后,李先念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无论是恢复经济、支援南下作战、推进土地改革、团结民主人士,又或者是主持工程建设,他都做的有声有色,真不愧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这样的宝藏型干部,中央自然不会忘记,1954年的夏天他就被调到了北京,担任国务院总理和财政部长,和周总理搭档一起抓经济工作。然后,就赶上了军队授衔仪式。
毛主席在意识到问题第一时间找来了李先念,问他:“这次评衔,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先念也很坦诚:“主席,我已经到地方工作了,就不参加评衔了吧。”
毛主席笑着点了点头,也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已经到地方工作了,评衔没什么意义,但按照你的资历,完全可以评一个大将。”
李先念哈哈一笑,接着说:“我什么军衔都不要,让我当个士官长都行。”毛主席也是开怀一笑,于是就不再为此事纠结了。
正是在这次谈话后,李先念放弃了评衔,对于一个在军队中奋战半生的将军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遗憾,但他本人并不觉得怎么样。
六十年代后,李先念尽管继续回到了部队,还是没有评衔。不过在后来,李先念更是成为国家主席,这份成就显然更大一些。
说完了李先念的政治生涯,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感情生活。李先念一生有过三段婚姻,他曾在根据地与一个叫尚晓萍的女干部成婚,两人互相爱慕,婚姻十分美满。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突围行动中,李先念与妻子失散,自此尚晓萍下落不明。虽然李先念也曾多次寻找,但终究没有任何音讯,想来也是凶多吉少。
再后来,李先念又与杨新相识并结为连理,只是因为性格问题,李先念的第二段婚姻并不幸福,两人最终不欢而散。此后,李先念多年不曾谈及婚姻问题,直到他成为湖北省委书记后,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个叫林佳楣的姑娘。
林佳楣出生于1924年,她来自江南水乡,并且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受其熏陶的林佳楣也有着不错的文化涵养。
而林佳楣后来选择了医学方向,她立志要考取重庆医科大学,但因为那所学校很少招女学生,林佳楣不幸落选。不得已,林佳楣转而被上海同德医学院录取,这个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等到毕业后,林佳楣被分配到了上海的一家医院,成为了一名医师。正是在医院工作期间,林佳楣结识了前来检查身体的李先念,结果两人在长期的陪伴中结下了情缘。
当时的李先念已经四十岁了,而林佳楣却只有二十五岁,两人的年龄差距还是蛮大的,但在李先念的追求下,林佳楣还是同意了。
婚后,林佳楣就申请调到了湖北武汉的妇幼保健院工作,从此与李先念长相厮守。也是在婚后,林佳楣才认识到给国家领导人做妻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先念经常忙得脚不沾地,完全顾不上家里。
这也就意味着林佳楣要承担起家庭的大部分责任,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而她自己本身也有医院的工作要做,这一度让她焦头烂额。
不过,林佳楣尽管年纪要比李先念小很多,但却是一个强大而有胸襟的女性,她对生活无怨无悔,一直勤勤恳恳地经营着一家人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林佳楣的付出,为李先念节省了很多精力,使他在政务上能够做出更大的成绩。
以往我们都说周总理夫妇是模范夫妻,但其实类似的故事在那一代人中并不少,这里的李先念夫妇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
到1983年,李先念当选国家主席,林佳楣也随之成为第一夫人,这对恩爱夫妻的身份地位迎来一次大改变,但这依旧没有让他们改变初心,李先念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而林佳楣始终只把自己看做一个普通人,他们不谋私利,不贪公权,始终低调行事。
至于李先念的后代,他和妻子林佳楣一共生育了两女一儿,再加上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李劲,李先念一共是育有三女一儿。在对儿女的教育上,李先念始终秉承着勤俭朴素的价值观去教育他们。
在李先念家的餐桌上,常年的主角是三菜一汤,也只有孙辈出生后才加了一个菜,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食物是白菜豆腐。
李先念对孩子总是讲:“粗茶淡饭足矣”,并教育他们要节约粮食,生活务求简朴。
另外,李先念对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些别的要求,比如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谋取特殊利益,也不允许他们经商。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人,还能始终安贫乐道,并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这真的很了不起。
在李先念的教育下,他的几个孩子也都遵照着父辈的训导生活着。大女儿李劲从来不对同学、同事讲自己的父亲是谁,在学习或工作上遇到事情,她也从不找父亲伸援手。最后,李劲考取了博士学位,且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因为自感对女儿有亏欠,李先念很不放心她在外地工作,怕她有难处不讲,于是就派秘书去调查。秘书回来后,除了说明李劲的现状,还总是要夸一句:“李劲很低调,没人知道她的底细。”
一听这句话,李先念的内心百感交集,他又是骄傲又是心疼,最后慨叹一句:“这个女儿有志气啊。”
至于李先念的二女儿李紫阳,她继承了妈妈的志向,全身心投入到了医疗事业中,做了一名检验科医生。同样让父母感到骄傲的是,李紫阳凭借工作成绩,拿到了一次个人三等功。
无论是在军队系统,还是说在医疗系统,这都是一份相当大的荣誉。可想而知,李先念在看到女儿的证书后有多开心。2012年11月2日李紫阳不幸病逝,享年62岁。
还有儿子李平,他的志向则更多地在于参军报国,他曾说:“我想做一个孝子,不仅是供养父母,还有继承他们的事业,精忠报国,为人民服务。”李平如愿加入了军队,而他如今已经是北京军区副参谋长,也被评为了少将。
最后一个就是李小林了,她开始想学医,但是父亲帮她分析说:“想法不错,但是你从小就胆小,整天面对流血,你可以胜任吗?得好好考虑考虑。”
后来,李小林改学了外语,李先念说:“你干什么我都不反对,但你干一行就要把它干好。”
学成后,李小林选择了一条与哥哥姐姐完全不同的路,那就是从事外交事务。只不过,李小林并非是官方的外交官,而是对外友好协会的一员。
对外友好协会这个组织诞生于1954年,是一个从事民间外交的人民团体,其与宋庆龄、邓颖超等前辈都有联系。李小林是在1975年的时候意外接触到了对外友好协会,从此就对外交事务产生了兴趣。
于是,李小林在1982年申请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美国史,最后拿到了历史学硕士学位。学成后,美国一所高校本来要高薪聘请她留美工作,但李小林毅然选择了回国。
归国后,李小林就一门心思扑在了对外友好协会的事务上,如今她已名满海内外,被称为是“中国民间外交女杰”。
在参与新中国创业的那一代先辈中普遍存在一个特点,那就是希望后人以平常心处世,对他们严格要求,希望他们平淡度日。
在这一点上,李先念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主持中国经济三十年的正国级干部,他却坚决不允许后辈经商,也不为他们谋前途。
李先念的四个孩子,可以说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而沾多少光,他们却各自取得了成就,这还是十分了不起的。看完了这些,我们也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国士无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