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思维到底是个什么鬼?
发布时间:2023-06-15 16:22:48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818
等你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笔者在事务所经历过六个年审,包括四大和国内所,也接触过很多行业的公司。最大的感受是,审计这份工作,上手其实并不难,因为并不需要你掌握什么编程技能或者高数知识,只需要你按照固定的模板和程序去核查制作相应的底稿,但要做好还是非常不容易。且由于项目繁多时间紧迫,很多新人很容易就沦落成了没有灵魂的打字机器,自然而然也是没有多少思考。在四大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Sense”,翻译过来就是审计思维吧,本文试做简要分析。
01 串点成线
如果大家有从事过或者对接过审计工作,一般审计师最先找客户要什么?
答案无疑是账和表,也就是序时账、科目余额表和财务报表,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一般是审计帮忙编制的。说简单点就是,审计就是查账的,所以账表是基础资料。
而审计师拿到这些资料后可以直接用吗?一般是需要通过序时账测试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简单来说,就是序时账里面分科目借贷方加总,和科目余额表里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去核对,科目余额表的期末余额和管理层的财务报表去核对,这样才把三者串联起来了。可能有盆友就会问,那科目余额表里面的期初需要核对嘛?其实按理说也是要和上期末核对的,但由于很多时候管理层报表和最终的审计报表会存在差异,差异就是调整,而审计调整有的也是调表不调账,所以用管理层的期初和审计的上期末去核对,就不一定能够完全对得上,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种序时账测试的思维,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思维,我把它叫做“串点成线”。比如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小盆友可能拿到就直接用了,这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可能是无意的“Error”,也可能是有意的“Fraud”。所以弄清楚不同资料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去相互印证,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不管是上期和本期的核对,明细表和总表的核对,财务数据与经营数据的核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核对,还是调整分录与计算底稿的核对,财务报表和附注的核对,附注与底稿的核对,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所有拿到的资料或者形成的底稿,最后都是要紧紧绑在一起,形成一条逻辑线的,不然你去拿这个资料或者做这个底稿又有什么意义呢?
02 抽丝剥茧
那么拿到基础审计资料后,审计师就要开始码底稿了。不管是国内所和四大,其实底稿的逻辑非常类似,无非是附注披露信息表和执行程序汇总表在前,这个是“果”,后面紧跟着的是数据调整总表,数据调整明细表和执行程序的明细表,这个是“因”。
古时候衙门老爷断案讲究的是证据,做审计发表意见也是一样,审计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搜集证据的过程,而基于保护自身或者说监管合规的目的,搜集的证据也是要好好保留的,或是纸质或是电子形式。但随便来个外人,谁知道你这个证据是用来干嘛的?这就要求审计师用审计底稿来串联,并结合数字和文字进行说明,所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是好的审计底稿。其实这一套底稿的结构,反映的就是第二个重要的审计思维,我把它叫做“抽丝剥茧”。
大家想想,一般青天大老爷审案子是个什么套路?无非是先问问你有什么冤屈,事情经过是怎么样,有什么人证物证等等,这个获取供词的过程其实就是抽丝剥茧的过程。换而言之,做审计也是一样,光是财务报表上一个空洞的数字,给予的信息太少,这就需要附注也就是明细表,来补充说明。而审计师在核查这些明细表的时候,又会去想企业的这个经济事项发生是否合理?发生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涉及到那些授权审批?做账的依据是什么?我该通过什么程序去获取相应资料?适用的会计准则要求怎么处理,什么时间什么金额入什么科目?最后企业是怎么处理?是否有重大差异显失公允?是否需要审计调整,还是放到未更正错报和管理层声明书?最后是否需要在审计报告上披露,怎么样披露才合法合规?
上述过程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检查的资料,做出的计算分析,最后形成的,就是每一个报表科目对应的审计底稿。
03 风险导向
如果学过审计的盆友应该听过一个词,叫做“战略风险导向审计”,这种审计发展史就没什么必要详述了,但“风险导向”四个字,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这里就有人问了,为什么需要风险导向?首先,审计真的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大家可能会觉得四大每年招的应届生非常多,相比企业财务确实是。除非是华为腾讯或者碧桂园这种,企业自身体量大,存在千人财务共享或者国内外的外派需求,一个企业每年最多也就招聘几个或者十几个财务,包括一些国企或者500强,甚至有的单位可能没人退休就不招人,而四大一线所动辄招聘上百人。
但大家想想审计的市场有多巨大?无论是融资上市还是贷款报税,审计报告都是个必需品,而光A股上市公司就有几千家,更别提什么港股美股,以及未上市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另外比如一个制造业企业,报表科目可能就有二三十个,一个报表科目可能对应着5-10个审计程序,如果这是个集团公司或者房地产公司,下面可能还有十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子公司联营合营公司?大家算算你要做多少表?哪怕用什么CAAT计算机辅助审计,或者不断更新审计软件实现自动化,工作量还是巨大的。所以无论是四大还是国内所,加班都是常态,这种情况下活真的干不完,如果还想睡觉,还不风险导向,抓住关键问题主要矛盾?当然,四大对于风险导向还是做的很好的,一个是有专门的IT审计团队,另一个客户自身的财务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国内所做审计真的是要先帮企业理账了。
另一个则是没有方向像无头苍蝇到处飞,最后是做不好审计的。毕竟不同的股东背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人员配置,上市还是非上市,发股还是发债,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都是不一样的。舞弊三角理论和审计重要性,其实也是风险导向的产物。所以好的合伙人或者经理,会有的放矢,重点审阅复核某些重要的报表科目对应的审计底稿,甚至会亲自编写,但如果什么项目都要追求完美,那就只有苦了下面的人,也让自己劳心费神了。
04 审慎独立
最后聊聊“审慎独立”,我非常喜欢这几个字。审慎,指周密而慎重,出自《汉书·于定国传》。
我觉得要做好审计这份工作,还是要对资本市场抱有敬畏之心的。众所周知,审计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身上背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可能有的小盆友进入到事务所,心想着也就做个几年就跳槽,特别重要的东西有着高级审计员和项目经理把控着,所以工作上也是得过且过,并且也觉得这份工作没有产生什么荣誉感,我觉得如果一直有着这种思维是做不好审计的。
记得刚到四大实习时,当时的审计经理在吃饭时开玩笑地说,审计这份工作,没做好勤勉尽责可能是要坐牢的。当然还是有点夸张的成分,毕竟四大的客户还是非常优质的,一些乱七八糟的项目可能在合伙人接触后就被毙掉了,下面的人还真没机会见识到。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没有任何风险,毕竟企业是瞬息万变的,可能去年还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今年就面临着亏空退市。用一位合伙人经常说的话:经济形势好,就像涨潮了,什么问题都看不出来,一旦形势不好,潮退了,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
作为小朋友和高级审计员,往往才是项目现场待的最久的人,也是事务所的第一道防线,后面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才是经理合伙人以及质控内核的负责人。当然国内所和四大还是有点不一样,国内所除了合伙人,其他人都要驻扎项目现场的,包括经理们,四大经理则更多是现场坐一天就回所里了。所以做审计真的不能完全指望着老板们,这里的独立不是说审计和财务独立,而是小盆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生搬硬套,审慎则是说凡事多长个心眼,不要别人说啥就信,多方印证,只有这样才能成长。
最后,不管你将要从事审计,正在从事审计,还是曾经从事审计,掌握了审计思维,绝对会让你终生受益。毕竟不管做什么事情,需要你辨真假拿主意的时候,真的太多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是大智慧。
欢迎大家关注David哥说财金,职场好文等你来看!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