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战启示录: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海军较量
发布时间:2023-06-14 11:46:06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244
1973年10月6日,数十万阿拉伯联军突然行动,向据有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以色列人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由于计划缜密且提前多年准备,所以能在初期势如破竹,险些将对手的战略纵深全盘击穿。
但在毗邻沙场的东地中海上,双方的强弱之势却完全呈现出另外一副模样。尽管以色列海军的规模十分有限,却只用两场小规模遭遇便占得先机。而且全程使用革命性的现代化电子战科技,将反舰导弹的超视距攻击效能发挥至最优水准,成为所有同行都应借鉴的经典启示案例。
当代以色列海军的起源 1艘750吨级的四桅纵帆船
作为成形于二战前后的新兴国家,以色列国防军自建立之日起就对海洋事物很不上心。他们致力于将有限预算投入到空军和陆军单位,以便对周遭那些整日都热衷于整军经武的阿拉伯宿敌形成优势。哪怕本土西侧的海岸分布着多座贸易口岸,还是唯一能不受外敌打搅的联通欧美管道,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高层的刻板认知。
因此,建国初期的以色列海军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首先就是从事移民转运业务的私人社团。其成员多为有海事经验的犹太复国主义者,非常善于执行秘密航行、走私、突袭和偷渡等非正规任务。其次便是来自美英两国海军的犹太水兵。这些人通常都有严格训练与二战履历,但领头人多为军衔不高的普通士官。他们始终希望以色列能扩编正规化舰队,却常常在海军内部被犹太复国主义前辈们所鄙视。直到50年中期,代才得以配备少许老款驱逐舰、鱼雷艇和小型潜艇。
50年代末 接受检阅的以色列海军舰艇部队
值得庆幸的是,以色列的两大强敌同样不看重海军发展。例如以亚历山大港为核心的埃及人,就主要将精力用于庞大陆军编练,并认为凭岸基火力+空军部门的组合就能应付海岸防御。加之同前任宗主英国的关系恶化,便在理念上与强调陆权的苏联更为贴近。至于国力较弱的叙利亚,虽有派学员赶赴法国接受海军培训,却同样将经费投入装甲集群建设。直至携手制定反攻计划,都没想过从海上封锁以色列与西方世界的物流联系。
当然,上述情况终究到1967年发生变化。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的5个月后,埃及人用苏联提供的2艘科马尔级导弹艇,击沉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后者作为1艘二战级别的老船,曾多次在小规模冲突中获胜,有过重创/俘虏1艘驱逐舰+摧毁2艘鱼雷艇的光辉记录。奈何无力靠老式搜索雷达发现隐藏于港口内的鱼雷艇,更没有任何应对苏制SS-N-2冥河导弹的对抗措施,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毁于反舰导弹的军舰。
建造于二战的埃拉特号驱逐舰 也是全球首个反舰导弹受害者
事实上,以色列国防部门早在1954年就尝试过研发电视制导飞弹。但几款早期产品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既没有可观的实用射程,也因系统过于复杂而对操作环境有苛刻要求。一直到1967年的埃拉特号被击沉才发力追赶,并用3年时间完成了性能优异的加百列I型反舰导弹。哪怕战斗部规格不足100公斤,20-25公里射程也只有冥河的一半,却可以靠自主制导系统实现掠海飞行。所以远比同时代的苏联竞品要智能、隐秘,更适合于在错综复杂的现代战场上发挥效力。
同时,以色列海军还重点打造本国的现代化轻型舰艇家族。他们以拥有40节高速的萨尔1型巡逻艇为蓝本,发展出220吨排水量、装备5枚加百列导弹与博福斯40mm速射炮的萨尔2型导弹艇。然而又马不停蹄的展开新一轮升级,赶制出装备6枚加百列导弹和1门76mm主炮的萨尔3型导弹艇。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已开发出415吨排水量的萨尔4型。相比之下,阿拉伯联军阵营的导弹艇型号,依旧65吨的科马尔级与171吨的奥萨级。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已经被犹太人给全面反超!
萨尔系列导弹艇和加百列导弹的问世
终于让以色列海军不再忌惮对手的苏联武器
在戈兰高地升起国旗都是叙利亚士兵
1973年10月7日,面对从南部两侧疯狂突进的阿拉伯世仇,以色列海军立即着手主动反击。他们根据非常现实的强弱对照,制定出“先叙利亚后埃及”的进攻顺序,并将首个目标对准北面的拉塔基亚。
作为建造于希腊化时代的古老良港,拉塔基亚到20世纪仍旧是叙利亚国内最重要的贸易口岸。同样也是该国海军的主要基地,部署有不少从苏联购买的导弹艇、鱼雷艇或水雷部队。换言之,以色列人若能实施封锁或摧毁相关设施,就能在军事与商业这两个领域内重挫对手。哪怕海战胜负从不是左右中东风云的关键要素,却足以对脆弱经济产生影响,分散大马士革总部的决策注意力。
拉塔基亚一直是叙利亚海岸上最重要的港口
于是在当天夜里,以色列海军派遣由5艘导弹艇和2艘登陆舰组成的编队出击,摸黑潜伏到敌方领域外侧。前者的作战功能无需多提,但后者的辅助价值同样不可忽略。因为每艘登陆舰上都搭载有2架轻型直升机,能够在漆黑的低空释放出大量箔条诱饵,让苏式雷达误认为是目标所在。同时配合本方的各舰艇的实施电子干扰,掩护真正的攻击单位从容靠近目标。原是潜艇艇长出生指挥的巴尔凯,便将计就计的采用两翼齐飞战术。一面用登陆舰+直升机的组合在南侧吸引火力,一面将所有导弹艇集中调往北侧包夹。
事实证明,以色列人的这番部署极富欺骗性。例如位于北部支队的4艘萨尔3和1艘萨尔4级导弹艇,几乎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抵达伏击阵位。期间,她们碰巧与1艘出港巡弋的鱼雷艇遭遇。不等对方反应就用76mm主炮+40mm速射炮猛击,使对方沦为本次战争中的首个海战牺牲品。随后又发现1艘重达560吨的T43型扫雷艇,当即靠4枚呼啸而出的加百列导弹予以成功击毁。
直接以快艇为蓝本改装的萨尔2型导弹艇
参加拉塔基亚战役的以色列登陆舰 能单次搭载2架直升机
此时,3艘叙利亚导弹艇也匆匆冲出拉塔基亚。显然是对威胁临近已有所察觉,但还是照雷达显示的目标冲向南侧水域。直到西北方突然冒出爆炸火光,才掉头前往那里探查情况。但4架直升机模拟雷达信号的直升机无疑机动速度很快,并再度让对手误以为是自己是7个水面目标。于是,叙利亚舰艇编队刚进入SS-N-2的最大射程,便毫不犹豫的连续发射8-12枚冥河反舰导弹。结果自然是觉得有成功命中,实则不过是因接触箔条诱饵而凌空爆炸。少数几枚导弹的确有对真正的以色列舰艇构成威胁,但很快就被更多箔条和强大的电子干扰所阻拦。
临近午夜12点,以色列舰艇编队终于进入加百列I型的有效射程内,迅速向放松警惕的对手发生出5枚导弹。由于双方相距不过20公里,奔袭的导弹还是掠海飞行,所以直至目标位置才被叙利亚人所发现。其中,1艘科马尔级和1艘奥萨级被当场摧毁,另外1艘则在遭重创后还企图逃回港口。但犹太人并不准备错过任何猎杀机会,直接加速上前用76mm炮予以解决。这场人类海军历史上的首个超视距导弹对决,便以叙利亚方面的惨败而告终。
惨遭加百列导弹命中的奥萨级导弹艇
正在横渡苏伊士运河的埃及军队
尽管有导弹艇部队在北方旗开得胜,但以西奈半岛为核心南方战事却依旧不利于以色列。依靠大量来自苏联援助的AT-3反坦克导弹,埃及人成功重创守军的装甲机动兵力。此外还有司职于中低层防御的SA-6和SA-7防空导弹,让许多贴地航行的飞机遭遇不测。
于是,以色列国防军准备发起全面反攻,力争将阿拉伯联军赶回苏伊士运河西侧。海军的任务则相对简单,就是对运河沿线的埃及第二大港口塞得进行炮击。强迫敌方舰船撤回亚历山大港,而无法对半岛上的大规模陆战造成阻碍。因而一次性集中10艘舰船,包括2艘最好的萨尔4型、2艘萨尔3型、1艘萨尔 2型号,以及1艘只配有枪炮的萨尔1型高速巡逻艇。其中有3艘船在前一天刚刚参加完拉塔基亚战役,连燃料都来不及加满就匆匆上阵。
体量较大的萨尔4型导弹艇
也是以色列海军在赎罪日战争中的最强战舰
埃及海军的奥萨级导弹艇虽吨位更小
但4枚冥河导弹的重量却远大于加百列
10月8日晚上,以色列舰艇编队继续在黑暗的掩护下悄悄起航。但在抵达目标水域前,陆军反击失败的溃败噩耗已从后方指挥部传来。因此,前出的埃及舰艇继续蜗居在塞得港内,很难用强行闯关的方式进行攻击。这主要就是因为早期加百列导弹的射程十分有限,无法在旗鼓相当的距离内同冥河拉开对干。而且港口处的舰艇往往有防波堤保护,在瞄准、射击方面更占优势,不必如外海对手那样忍耐颠簸之苦。所以,各船舰长达成一致,先向西炮轰尼罗河三角洲东侧的达米埃塔港,再伏击从塞得港赶来驱逐的埃及海军。
当夜9点,76mm主炮的弹药如期落到达米埃塔,这也是以色列军队在本次战争爆发后首都近距离威慑埃及本土。不过,突如其来的雷达搜索信号迫使舰队暂停轰击,转而摆开架势向更西面进发。经过几小时的反复摸索,才发现这只是由恶劣海况所引起的意外反射。但对那些参加过拉塔基亚战役的导弹艇而言,这样的消耗无疑非常要命。指挥官巴尔凯迫于无奈,只能让4艘船先行返回海法港补给,只留余下的6艘继续寻觅机会。她们全都以2船为一组,朝着西侧呈扇形展开,以便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最大优化。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侧的巴尔蒂姆港
临近午夜时分,2艘位于最南侧导弹艇再度用76mm主炮轰炸达米埃塔。其他4船尚来不及完成大范围迂回机动,就发现有目标信号从西侧的巴尔蒂姆港向自己靠近。基于前次失误所引发的无故消耗,巴尔凯让最靠前方的左翼分队弄清状况。后者便向四周发射出大量的箔条诱饵,并立即收到敌方火控雷达的瞄准警告。至此,以色列人确信真正的猎杀对象现身,在启动电子防御后向对方高速挺进。
与此同时,4艘埃及海军的奥萨级导弹艇正由西向东航行。由于觉察到对手释放的箔条信号,便在进入SS-N-2的射程后就抢先寄出数枚冥河导弹。随后又在短短10分钟内连续3次,但都没有例外的直奔假信号而去。等到发现弹药耗尽,才开始以Z字形机动撤往亚历山大港。奈何区区38节的最高航速,很难在长距离追逐中跑赢拥有40节高速的萨尔系列。以色列人为确保射击精准度,也并不准备在20公里开始攻击,一直在后面紧追不舍。
加百列1型导弹的综合能力 也在SS-N-2之上
到25分钟后,位于北翼分队的2艘萨尔级导弹艇,终于将自己同对手的间距离缩短至17公里。她们果断向雷达锁定的2艘奥萨级开火,当即用发射的第1枚加百列命中首个目标。接着又在2公里外启用76mm主炮展开收尾工作。与此同时,中路编队的第2枚加百列也成功击中另一艘萨尔级导弹艇,并同样是以火炮将受损目标彻底摧毁。最后,位于南翼的分队也逐步靠近对手。他们成功锁定第3艘萨尔级导弹艇,使之因加百列导弹的攻击而丧失动力。以色列人的2艘船立即上前补刀,总计向其打出数十发大小炮弹,直到发现目标已完全搁浅才作罢。
不过,还是有1艘漏网之鱼借机加速奔逃。她利用同伴折损争取来的宝贵时间,侥幸抵达亚历山大港的岸防火力覆盖范围之内。以色列人也不敢在敌国近岸逗留太久,赶在天亮前踏上返回海法基地的航线。但定格于3:0的出色战绩,足以告慰多年前遭偷袭殒命的埃拉特号驱逐舰。
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萨尔3型导弹艇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导弹艇编队
在10月8日的巴尔蒂姆战役结束后,埃及与叙利亚的海军纷纷选择闭门不出,早于自己的陆军同僚们转入完全守势。但以色列人并未满足现状,很快又在17日发动第二次拉塔基亚战役。这次他们一共集中了7艘萨尔系列导弹艇,希望将隐藏在港口内的对手吸引到外海对决。而且在强大的电子干扰措施保护下,让叙利亚方面误以为自己正在与至少17艘船对阵。
但叙利亚海军也绝非全然无措,早已制定出用港内商船充当信号掩护的“人质战略”。因而只用4艘导弹在特定锚地来回穿梭,就成功打退了强敌突袭。至于代价,不过是1艘日本商船和1艘希腊商船被加百列导弹命中。以色列人显然对这样的局面很不适应,只能匆匆炮击完附近巴尼亚斯港的储油罐便黯然退场。本次交锋的结局,也算是阿拉伯联军在海上替自己挽回了些许颜面。
以色列海军炮击后的叙利亚港口储油设施
当然,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决定性要素,其实与双方海军的这些交战并无多少联系。因而在当代读者追忆这场始于赎罪日的救赎,基本会有意无意的将之略去不表。乃至许多发烧友在总结历史教训时,还容易因规模小、舰种不够看或交战方都非海军强国等场外因素,认定参考价值太过低下。
然而,以色列人在拉塔基亚和巴尔蒂姆的表现,恰恰是最为纯粹的现代海战启示录。在此之前,一些国家的海军也曾将导弹等新式武器投入特定行动,但对手往往不具备同等反制措施。例如在1967年偷袭得手的埃及人,以及在1971年击败巴基斯坦的印度人,全都是以绝对优势攫取不对称胜利。前者是用冥河导弹攻击只有火炮防御的二战驱逐舰,后者则是用相同武器轰炸港口和岸基油库。既不用担心敌方的导弹回击,更无需考虑电子对抗问题。唯有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海军,需要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展开博弈。
此前的埃及和印度海军 都是靠不对称优势获取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款加百列导弹其实在许多技术参数上都弱于冥河。所以从某些数据背诵粉的视角来看,根本没资格同块头大、威力强、射程远还具备实战检验的SS-N-2对抗。但最真实的战场反馈却表明,空洞的单项指标往往敌不过有综合考量的性能取舍。以色列人显然更关注命中率、可靠性与抗干扰水平,而不是期望让单艘小艇搭载过于笨重的武器。由他们率先实践的电子对抗优先和步步疑阵策略,更是当代海军所必然掌握的基本原则。
正因如此,作为非海上强国的以色列,总能研发出极具特色而性能优异的海军装备。除不断升级的加百列系列反舰导弹和武装到牙齿的萨尔系列轻型战机,还不乏应对天空威胁的法拉克家族系列,以及能搭载核弹头的潜射巡航导弹。乃至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铁穹防空系统,都有能专门集成到小型舰艇的特殊版本。虽无法像大国的武器商那样大卖特卖,却永远不缺乏认可其价值的慷慨买家。
密布于导弹艇上的箔条发生器
就是以色列人重视电子对抗的最直观证明
反观以冥河系列导弹为代表的苏俄风格军火,至今都没能修改那种尾大不掉的粗傻风格。即便经常能在新领域内创造从无到有的神话,也很容易在遭遇竞争后就落入下风。一些特立独行的夸张数据背后,往往是对整体系统孱弱的无奈遮羞。因而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察觉出缺陷,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考验后遭无情抛弃......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