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雍正微服私访,问毛尖多少钱,老头说500文,回宫后3人被斩
发布时间:2023-05-23 01:19:4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61
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属雍正最勤勉,他除了工作勤奋,生活上也十分节约,他父亲和儿子的娱乐休闲项目都是劳民伤财,唯独他一枝独秀。
历史上雍正皇帝节约可不是空穴来风,一是有具体史料支撑,二是通过乾隆的奢侈生活,反映了雍正积攒家业的雄厚。
根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一次游历过程中,他一时兴起询问了路边毛尖的价格,得到回答后他立马下令斩杀了三位官员,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贪官是历朝历代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治理贪官?如何合理管控官员?一系列问题犹如烫手山芋,丢在了每一任国家管理人面前。
提及反腐不得不提一位铁腕帝王,人送外号“利国不利官”的雍正皇帝,他在位13年通过四大方法,实现了贪官污吏的有效管理。
方法一改良政治机构,设立特别监察机构,从官吏管理源头上把控腐败问题。
通过观看影视剧,大家不难发现内务府与宗人府这两个机构,内属于皇家管理,因此朝堂机构缺乏对其二者的监督考察。
尤其是内务府,它直接服务于皇帝及其家族并管理宫廷上下所有事务,而宗人府主管皇族事务,对这两个官署展开一定程度的监察,很有必要。
因此雍正皇帝开天辟地,创设了稽查内务府御史处和宗室御史处,两个特别的监察部门专门用来督察皇家事务,弥补了贪官污吏监察的死角处。
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于1726年创立,机构内部由御史监察等四人管理,应将内务府官员内拣选四人,该职务主要负责监察官员与皇家内部的每月每年的用度花销。
稽查宗人府衙门于1727年创立,主要负责监察皇家及官员银库、钱粮、册籍用度情况,如数目查有不符,宗室御史必须立马上报皇帝。
雍正皇帝大公无私的举措,无视特权,直接对特权官署实施监察,既可防止特权官员恃宠而骄、贪污腐败,又可对朝堂其他官员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方法二不顾及任何人颜面,彻查库存亏空。
政治改革还属于政治,如果直接彻查国库,相当于揭了许多皇亲国戚与官员的老底,雍正皇帝本着不破不立的态度,坚决彻查。
雍正心里明镜似的,他清楚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各州县官员,或多或少都有贪污事情,如果全部惩治,必将影响国家政治制度安稳。
他彻查贪官污吏的初衷本就是帮助国家富强,绝对不能做影响国家发展背道而驰的事情,于是雍正规定只要按期补全亏空,便既往不咎。
方法三,中央设立会考府,加强对地方财政支出的监察。
如果想贪官污吏问题得到长治久安地处理,让国家社会获得更长久的发展,除了敲山震虎还必须把官员腐败行为扼杀在萌芽里。
朝堂之中特别需要被监察的官员,当数那些掌握财政大权的官吏,雍正设立的部门除了监督他们工作,还要求官员遵纪守法,自觉办公。
说到这里,大家估计也能猜到会考府的主要职能,除了监察朝堂一切财政支出,还包括中央和地方官府使用的财政问题。
甚至有后来历史研究家认为这个会考府,形同明代的东厂,他们主要负责做皇帝的人肉监视器,分布在全国范围内,只要哪里有不良事情发生,他们便立马直接上报皇帝。
会考府的设立,虽然上下官员都很痛恨,认为失去了行政自由,可对于雍正执政初期来说,该机构在防止贪官污吏犯罪上,起到了绝对性作用。
方法四耗羡归公,收缴各州县小金库,耗羡指各州县在收缴百姓税收后,小碎银会通过熔铸锻造,才能变成上交的官银。
铸造过程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损耗,往常这个时候朝廷方面都不会太在意这些细节,可雍正认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此事虽小却容易养成官员贪污的习惯,雍正不似康熙那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本着罢除一切贪污官吏原则,下令完全整改旧制度。
一般情况金银损耗会被当地官员留存瓜分,雍正觉得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部分官员行为犹如搜刮民脂民膏,为了促进社会和谐,还是要全部收缴赋税。
雍正元年,按清朝祖制皇帝需前往华山祭告,可雍正在宫内有诸多公务要处理,实在无暇分身,不得不派田文镜等亲信官员前去华山代替他祭告。
田文镜等人在告祭归来时,他们途经山西省,发现此处各县旱灾都比较严重,可当地政府官员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尽管田文镜等人看着百姓受苦于心不忍,但此处毕竟不是他们的职责范围,因此一众官员,除了看着听着,不能做任何越界行为。
返回朝廷后,谁曾想山西巡抚德音,他居然敢当面谎报山西情况,眼见德音公然说谎,田文镜亲眼所见灾区群众受难,实在见不得此等败类欺瞒皇上。
田文镜不惧权贵,直接上书雍正,他把自己同十几个官员经过山西时,对各县受灾的所见所闻一一汇报,并请求雍正立即决定,救助灾区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雍正皇帝整治贪污可不是嘴上随便说说,虽然他先派田文镜前往山西救灾,但心系百姓的他,还是选择微服出访,他与一众大臣路过山西某处时,前往茶馆喝茶。
店老板做生意多年,对于辨别形形色色的人最是有一套方法,更不用说雍正等人穿着贵重华丽,人也是气宇不凡,一看就是非富即贵之人。
店家心想这可以好好敲诈一笔,立马吩咐伙计烹上等好茶给客人,雍正一路跋山涉水,正是口干舌燥,他很是期待尝一尝民间好茶。
雍正等人端着青瓷白碗,顾不上皇家颜面,直接连饮了好大几口,平时喝惯了名茶的雍正,竟觉着这民间茶叶丝毫不差,别有一番风味。
他仔细观察着碗中茶叶,微卷似雀舌,茶香清雅淡薄,滋味似兰,一口饮罢回甘无穷,与他在宫中最爱的徽州毛尖,别无二致。
雍正帝拿着茶杯越看越觉着不对劲,他心中有疑惑想求证店家,于是手捧茶盖碗,一脸和蔼询问店家:“掌柜此茶可是毛尖?”
店家立马喜笑颜开,看来自己没有押错宝,此人仅是尝了一口便能说是茶叶名,估计不是一般人,他随即向雍正夸耀起来。
“这位客官果然不简单,我这可是最上等的毛尖,前几天才从徽州带回来的上等好茶,总共不到一百斤。这可是连皇上都爱喝的茶。”
店家此话一出,雍正帝与几个官员互相对视后,心照不宣地笑了,店家还以为他们不信,立马补充道,“我这都是诚信买卖,绝不会欺骗各位客人。”
雍正继续追问店家:“敢问店家,这茶多少钱一斤?我看味道清雅,给我包上二斤,回京城送朋友。”
店家没想到贵客这么豪爽,别人都是几两几两买,这位客人出手就要2斤,店家满面笑容说:“您放心小店很划算,这样好茶我只收您500文钱一斤!”
笑逐颜开的雍正立马僵住了笑容,他面色极为难看,盯着在场的几位官员瞟了几眼后,一句话没说便转身离开了。
店家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句话说错了得罪了这位爷,明明说好了包2斤茶叶,现在搞得装也不是,不装也不是,店家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同行的臣子中张廷玉和图里琛二人,他们二人反应很快,无论雍正如何反应,他们都面不改色,继续含笑让店家统称好二斤毛尖。
雍正之所以这么快变脸,原来他平时在宫中不仅很爱喝徽州的毛尖茶,还时常喝,可有一次他一时兴起询问内务府毛尖多少钱一斤。
结果他得知竟然一斤就要三十两银子,现在很多人们可能对银两没有清楚认知,通过现代银钱换算,三十两大概是三万元。
虽然三十两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天价数字,但对于皇帝来说三十两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可雍正这个人生活节约,一听说这么贵哪怕再喜欢毛尖,从此再也不喝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一次他微服私访路过山西时,偶然间得知了毛尖的真实价格,让雍正更气愤不已的事情,他实在没想到在自己身边还隐藏着几只巨贪老虎。
一向痛恨贪官污吏的雍正,立马下令将内务府总管盛安、经办太监秦永安及皇商薛季三人抓捕入狱,等到查明真相后,直接下令将三人斩首示众。
说起历史上的诸位皇帝,清朝的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位皇帝一定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物,尤其是我们的四大爷,无论是爱情还是登基,都被人津津乐道。
现在好多人因为观看了近几年爆火的影视剧“甄嬛传”后,全网戏称雍正为四大爷或胖橘,当大伙都在讨论他无情刻薄时,历史上的雍正真是这样吗?
提及雍正登基后世人对九子夺嫡一事津津乐道,认为他是通过不当手段夺取皇位,抛开这些不说,结合历史成果,雍正真的算是一位勤俭爱民的好君主。
清朝之所以能出现康乾盛世,除了康熙与乾隆的作用,更离不开雍正的承上启下。其实康熙留给雍正的绝不是国富民强局面,虽算不上绝对的烂摊子,但肯定不是好果子。
康熙八岁登基,处在外忧内患之中,一开始为了稳固政权,年幼无依的康熙不得不重用一些皇亲国戚,以此来壮大自己在朝廷的势力。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朝廷之中由众多皇亲贵族把持朝政,让清朝的官场再也不似最初的选贤为任命,开始出现了贪污腐败,且严重危及国民根本。
雍正上台后面临复杂严峻的社会局面,深知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于是立马对吏治进行整顿,正因为他动了许多人的蛋糕,才为他自己招来了许多骂名。
雍正的名声之所以没有父亲和儿子好,很大部分与他本人嫉恶如仇的性格有关,根据历史记载,雍正继位后对财政问题抓得非常严,但凡涉及者无论是谁,必须严惩。
雍正可以说在这件事上,眼里完全揉不得沙子,当现代人抱怨996工作辛苦时,雍正皇帝早就开始了古代版996,凡事亲力亲为,不给任何人留空隙。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了,既然雍正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好君主,俗话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为什么千百年来雍正皇帝在民间的名声也如此差?
古代普通人民相对来说文化程度低,又加之信息流通不畅,许多人可能一生都不清楚皇帝是谁,更别说对于皇帝的评价了。
普通百姓更多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是生存问题,对于政府是否采取了好的政策,他们可能会感恩县令这种最近的官员,大多时候不会感念雍正的恩德。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性复杂的人类更是如此,雍正在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对于他的评论也绝对不能从单方面出发,一定要结合他的地位与环境。
抛开他那些杀人如麻的骂名以外,雍正皇帝所做的一切事务,基本上都是利国利民,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能做到像他这样勤勉为民的真是少之又少。
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面对处理的人际关系数不胜数,但雍正皇帝雷厉风行的性格与手段,导致他时常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这是他需要反省学习的部分。
国家想要获得长治久安的发展,与管理严密的组织是无法分割的,更何况贪官污吏一直以来最是损害国家人民生活稳定,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必须严惩。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