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何急于与志愿军签订停战协议?
发布时间:2023-05-21 08:15:54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27
1953年7月27日上午9点,朝鲜半岛小城板门店在200多名记者的见证下,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抗美援朝战争的《停战协定》在此签订。在中朝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的注视下,“联合国军”首席代表哈里逊将军无奈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美军又用直升机将中朝方签字文本紧急送往“联合国军”汶山总部,摆在了总司令官——克拉克将军面前。克拉克面如死灰,却一言不发、迅速地在九份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克拉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发表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大家都知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手握精良的装备、充裕的补给以及制空权、制海权,理应将战争继续打下去。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末尾,美国却为何急不可耐地要从朝鲜战场脱身?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战略重点仍然欧洲,不宜在远东牵扯太多精力。在笔者看来,这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其实并不在于此。而是因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越来越强大,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为朝鲜人民共和国拓展了大片领土,并将前线推进到距离汉城仅40公里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汉城继1950年末的第三次战役后,又要被攻陷一次。
那么志愿军到底为什么越打越强?这还要从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说起了。朝鲜战争的运动战,一共分为五次战役。前三次战役,均以志愿军的完胜而告终,“联合国军”一溃千里,甚至连汉城都丢了。
但在战争中,美军总指挥李奇微中将逐渐找到了志愿军的弱点,那就是补给。他注意到志愿军的攻势一般只能持续7天。7天一过,必然要停下来休整。因此李奇微将志愿军的攻势命名为“礼拜攻势”。同时,李奇微还注意到,志愿军极端缺乏重武器,攻坚能力严重不足。面对志愿军所擅长的迂回和围攻,“联合国军”只需要构筑有机枪、坦克组成的环形阵地,就可以固守到援军到来。
因此,李奇微针对志愿军的弱点,制定了所谓的“磁性战术”。在战术执行方面,“联合国军”只要遇到中国军队的夜间穿插,就立即进行有序的撤退。但是每夜只撤20公里,而这恰恰是中国军队一夜前进的路程。
由于“联合国军”早就实现了机械化,因此志愿军光靠两条腿根本追不上敌人。到了白天,敌军早就组织好阵地严阵以待,然后用猛烈的炮火迎击我军。缺乏重武器的志愿军,根本突破不了敌军用纵深火力组成的防线。
就这样,我军打夜战难以在夜间解决战斗,无法速战速决,由运动战转化为我军所不擅长的阵地战。由于久攻不利,彭德怀意识到李奇微已经破解了志愿军的战术。在一开始,彭德怀准备全歼美军五个师。但在磁性战术面前,这个目标已经不可能完成。
因此,彭德怀决定将百万志愿军撤回三八线休整。然而“联合国军”岂容我军从容撤退,美军大将范弗利特见我军已成强弩之末,于是发动机械化优势,向北猛追。同时,他还借鉴我军大胆迂回的战术,以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强大空军的掩护下,向我军后方猛插。仗打到这个份上,我军已经完全陷入了险地。
不过我们志愿军都是打过几十年战的百战之师,在我军奋勇的突围行动面前,美军的迂回堵截学得还是不太到家。原本被敌军围困十二军、二十七军纷纷突出重围。然而六十军的一八〇师却因指挥失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全师11000余名战士,竟有5000余人被俘,这是我军建军以来少有的失利。
之后,志愿军六十三军在铁原血战中阻挡了北进的“联合国军”,最终将战线维持在“三八线”。在彭德怀后来的回忆中,第五次战役是一场失利,我军遭遇了巨大损失,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我军逐渐意识到,“小米加步枪”不能难以彻底打败对手。与美国人,决不能速战速决,必须进行长期战争,直到拖垮美国人为止。因此,毛主席制定了“零敲牛皮糖”战术,积小胜为大胜,以前计划歼灭美国一个师,现在歼灭一个整营就够了。
就这样,我军和“联合国军”结束了阵地战,进入了相持阶段。针对第五次战役的教训,志愿军开始总结经验,最终决定用坑道战术抵消敌军的飞机大炮。
随后,志愿军发挥自己的土木工程特长,开始在“三八线”大力修建坑道工事,挖掘的坑道长达1250公里,各种战壕、交通壕长达6400多公里。这些坑道挖得很深,敌军重磅炮弹和炸弹根本奈何不了我军的坑道。原本敌军用60发炮弹就能杀害我军一名战士。但有了坑道,敌军需要600发炮弹才能杀伤我军一名战士。联合国军屡屡进攻我军防线,但都在坑道战面前败下阵来。
解决了防御问题,志愿军又开始着手解决后勤补给问题。从武器装备方面来说,我军的武器主要都来自战场缴获,装备杂、型号不一,不配套、难成系列。基本上都是战场上缴获的装备,仅枪炮 就有110种样式、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由于难以配套,往往出现有枪没弹或者有弹没枪的情况,给后勤造成了很大麻烦。
与此同时,我军还极度缺乏重武器,没有重炮也没有装甲车或坦克,难以攻克敌军坚固的阵地。针对敌军坦克,我军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反坦克武器,只能靠战士用炸药包去炸。
除了武器弹药,我军的吃穿也很成问题。由于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导致我军车辆动辄被炸。前线补给基本只能靠人力和骡马,因此志愿军吃的是炒面,穿的是薄棉衣。而这也给我军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主管后勤的洪学智可谓是绞尽脑汁。首先他解决了运输车辆的安全问题,志愿军车辆昼伏夜出,司机们皆练就了行车不开车灯的绝活,美军战机即使想轰炸也炸不到。就这样,志愿军的吃穿彻底解决了。短时间内,洪学智整整为前线志愿军运来2.5亿斤粮食和12.4万吨弹药,志愿军战士不再需要过“一口炒面,一把雪”的苦日子,他们已经能吃上热菜热饭,穿厚厚的棉袄了。
与此同时,志愿军在装备上也进行了大换装。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拍板,绝对向志愿军出售60个师的苏式装备,彻底淘汰了“万国牌”。到1951年年底,志愿军部队轻武器换装基本完成,第3兵团接收轻武器 45072 件,第9兵团接收 15228 件,第13兵团接收 20280 件,第19兵 团45060件,第20兵团30069件,总计35个师全面换装苏械,共204307件。另外11军、16军、66军还接收了468门各类队属火炮。在火力方面,我军正逐步赶上对面的“联合国军”。
在此之前,“联合国军”之所以能占我军便宜,不过就是因为他们武器先进,从士兵素质来说,他们根本无法和我军相比。如今我军装备上去了,“联合国军”便再也不能在我军面前为所欲为。迎接他们的,将是一连串的失败。
在马良山、文登里、开城、上甘岭,“联合国军”多次发动进攻,但除了丢下无数尸体,却几乎不能前进一步。
而到了1953年5月,养精蓄锐已久的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反击,史称“夏季反击战役”,而在这场战役中,被联合国军称为“模范阵地”的座首洞南山竟在一个小时内,被我军攻克,将“联合国军”的主要将领惊掉了下巴。
此战中,我军共歼敌4.1万人,拓展阵地58平方公里。面对志愿军凌厉的攻势,“联合国军”已经不想打了。因为他们知道,随着志愿军实力的加强,他们曾自以为傲的防线,恐怕也将支撑不了多久。然而南朝鲜的李承晚,却不肯退出战争,想要为统一朝鲜半岛而拼死一搏。
因此到了1953年7月,我军发动了针对南朝鲜的金城战役。此战中,我军集中一千多门火炮,志愿军第20兵团防御正面每公里配置火炮45门,虽然还无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作战平均每公里120门火炮的配置标准比拟,但这已经达到了志愿军火炮配置的最高水平。
在排山倒海的炮击面前,南朝鲜军彻底溃败。我军前锋已经杀到了金城川,距离汉城不过咫尺之遥。只需使用远程重炮,就可以让汉城变成一片火海。到了这时,“联合国军”决定撇开李承晚,独自媾和,这仗确实打不下去了。
当《停战协议》摆在彭德怀面前时,彭帅在签字之余,还不无遗憾地说:
“我方战场组织刚告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更大打击,似有些可惜”。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