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扮演什么角色(我想演什么角色100字)
发布时间:2023-04-10 19:33:43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727
大多数的成年人一生当中,总会有一段时间是为人父母的,有个重要的问题:你是否能够善尽父母的职能,而且游刃有余,但又不让它成为你所扮演的一个角色?作为父母职能的一部分就是要照顾孩子的需要,防止孩子受到危害,有时还需要及时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而,当身为父母成为一种身份认同后,你的自我感全部或者大部分从它而来的话,做父母的职能很容易就会被过度地强调夸大,而且掌控了你。你对孩子地付出可能超出了他们所需,从而变成溺爱;防止他们受到伤害也可能会演变成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后却变成了控制和压抑。
更糟糕的是,由于角色扮演而导致的身份认同,可能在那些特定功能的需要早已过世之后,还继续保留着;甚至当孩子已经四五十岁了,还是无法放下被孩子需要的心理需求,还是强迫性地扮演父母角色,所以彼此之间难以有真诚地的关系。父母靠这个角色来定义自己,所以当他们不用再尽父母的职责时,会无意识地害怕失去这个身份认同。
如果想要控制或者影响已经成人的孩子行为这个意图受到了阻碍,他们会开始批评或者表示不以为然,或是让孩子感到愧疚,这都是在无意识地保护他们自己的角色;表面看来是在关心孩子(他们也自认为是这样,因为小我的无意识),但真正关心的是能否保有自己所认同的角色身份。所有小我的动机都是为了加强自我以及维护自我利益,而有时候它伪装的太好了,即使是小我在运作的这个人本身都没有察觉到。
一个对自己角色完全认同的父母,有时也会尝试通过自己的孩子让自己更圆满,小我为了填补恒常的匮乏感,因而需要去操控别人,孩子就首当其冲,而操控行为背后的动机便是:我要你达到我不曾达到的成就;我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扬眉吐气,因此我也能借由你而被人羡慕;不要让我失望;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等等。
如果你的父母这样对你,千万别告诉他们是被小我控制住了,这样做可能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地无意识,因为小我会采取防卫的立场;你只要能看出那是小我,而不是真正的他们就足够了,只要你不抗拒,有时候小我便会奇迹般地消失,即使没有消失,你也可以尝试着接纳你双亲地行为,只要不去对它们做出反应即可,也就是说不需要认为这些行为是冲着你来的。
同时你也要察觉到,自己对于父母行为地反应模式背后(通常都是根深蒂固且习惯性的),有什么样无意识的假设和期待。要保持警觉,你心智中来来去去的的思想,是否有些是来自父母且被你内化的声音?它们会说:你不够好,你永远不会有什么成就。或是以其他形式的批判和论断出现;如果你有觉知的话,你就会认出脑袋里的声音不过是一个被过去制约的旧思想,你不会再去相信你所思考的一个旧念头,它只是一个旧的思想罢了。
如果孩子还年幼的话,尽可能地给他们帮助、指导和保护,更重要地是,要给他们存在的空间。我知道什么对你是好的这种想法,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越来越不正确,你对孩子的生活应该如何展开有越多的期盼,你就会更加的停留在你的心智中,事实上有些时候从你的角度看他们错了,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他们需要去经历的,尽可能地给他们指引和帮助,有时候也要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在他们快要长大成人的时候。
有时候甚至需要让孩子们受苦,如果不经历些苦难的话,就无法进化为成人,而且会很肤浅,只会与外在形式的东西认同,苦难会驱使你往内心深处走去;矛盾的是,受苦是由认同外相造成的,但是受苦也会减少对外相地认同,受苦大部分是由小我造成的,但最终又会导致小我的毁灭。不过,你必须是有意识地受苦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人类注定是要超越痛苦地,但小我不这么想。小我会觉得我不应该受苦,这个思想本身就是痛苦的根源,受苦其实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意识的进化以及小我的毁灭。只要你抗拒受苦,这个过程就会更加地漫长,因为抗拒会创造出更多的小我让你消灭;然而当你接受痛苦,变成有意识地受苦,这个事实就会导致整个过程的加速进化。小我说我不应该受苦,这是对事实地扭曲,是自我矛盾地,真相就是:你必须对痛苦说是的!,然后去超越这个痛苦。
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暗藏着愤怒和不满,主要是因为彼此关系地不真诚。无论父母多么有意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父母和他们相处时,是真的我而不是一个角色;对于孩子,也许你尽全力做好了每一件事,但再怎么尽力也不够,事实上,你忽略了本体,做再多也不够,小我对本体一无所知,且深信经由不断地做,你最终会获得拯救。如果你在小我的掌控下,你会相信:借由不断地做更多,你最终会累积足够的作为,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觉得圆满;但其实不然,你只会在做之中迷失了自己。
那么应该如何把本体带入生活中’带入和孩子的关系中去呢?关键就是要关注你的孩子,关注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外相为基础的关注,一种是无形的。以外相为基础的关注始终与做和评价有关:作业写了没?吃饭了没?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等等。以外相为基础的关注当然是有必要且正当的,但如果和孩子的关系仅剩这个的话,那么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向度就丢失了。
当你看着孩子,倾听、触碰或是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要保持警觉、定静,完全地临在,除了了解当下的事实外,不期盼任何其他的东西;这种方式会让你创造一个属于本体的空间。如果你临在的话,你并不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而是成为一个聆听、观看、触碰甚至说话的那个临在,你就是那个本体。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