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格式刷怎么用(详解Keynote格式刷应用指南)
发布时间:2023-04-09 13:57:14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411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作者:影流之主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产品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的活动获得,会在文中注明。我相信没有绝对的客观,主要平衡好两者即可。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任何人的立场。
坚持并不是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特别是看到过许多专业摄影师的人并没有业余爱好拍的好,我就分辨出少有人察觉到的区别,那就是有些事情需要坚持,有些则不然,尼采说:「抓紧生活,就像期限已到」,有的事情坚持反而是一种拖累,应当尽早脱离,免得占据极其有限的人生。当然,这其中的区别,如何选择,取决于你的直觉判断什么事情是适合自己的,顺应自己的天份。
为什么要说坚持的问题?前两年的公众号的手摄总结我都有提过我拍照没有天份,当时有人说我故作谦虚,其实并没有,我真心是这么想的,经过一年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放弃!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也许才是我的天份,所以本人并没有选择我以前常见的手机摄影主题,也不是摄影主题,就像我每篇文章都尽量尝试一点不同一样,这次我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
于是,今年我没再刻意去扫街,年初,技术白痴的我购入了一台 iPad,有点不明原因地喜欢这种数码产品,当时也没想过要用它来做什么,至于值不值得,从来都是主观问题,无需参考他人,慢慢地,我尝试利用 iPad 和碎片时间在各种场景下写(我都不想用「创作」这个词)一些关于数码产品的文字,并在上面制作一些图片,这种行为在别人看来也许很蠢,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很有意义,一年下来,这个人们口中 「无用的玩具」却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同时我通过它获得了小小的物质奖励,但获得更多的是精神价值。
作为经常使用 iPad 编辑的草根用户,本文是对 iPad 的一次探索,也是对 iOS 的一次探索,这是一篇完全使用 iOS 完成的文章,主要涉及我用过比较熟悉的 App,其他不太懂的 App 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更多的,是带着热情和玩的心态写下的这篇漫游指南,希望也能带给你一些灵感。
温馨提示:本人不是摄影师,更不是设计师,仅仅三线城市普通网管一个,水平极其有限,本文完全使用 iOS 设备完成,所有图片包括产品拍摄、素材和图像视频类 App 所制作的最终成品都使用手机(iPhone)拍摄,iPad 制作。另外,手机客户端阅读本文更美观哦。
如有不喜欢的朋友,还请你自己克服一下啦哈哈!
▎源起
第一款手写识别的平板电脑 Linus Write-Top 诞生于 1987 年,具有革命性的产品,但是 iPad 的起源并非来自此。在平板电脑发展史中抽丝剥茧,我想我手中这台iPad所蕴含的智慧始于 2003 年一款产品的失败。
2003 是 Windows XP Tablet PCE Edition 作为一款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平板电脑的最完整形态,使用手写笔但不支持手指触控,在此类设备上搭载的 Office OneNote 2003 版本中,甚至已经可以将墨水一样的自然笔记与文本和 Web 内容集合在一起,进行转化,但是如此的强大却未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最终证明是失败的产品。
乔布斯深谙,如果仍是以手写笔+桌面系统为核心去打造平板电脑,体验上是失衡的,在当时可能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直至 7 年后,运行移动操作系统的 iPad 才诞生;直至 9 年后,微软才真正重返平板电脑行业,虽然站稳了脚跟,但是经过重新设计的新时代 Windows 平板从策略到产品似乎一直在摇摆不定,销量也并不是很好。
话说我的上一台 iPad 已经是很多年前的牛排了,期间再也没有购买过其他平板,本文的素材来源于 2019 年初购买的 iPad Pro 2018 12.9 寸 256GB,始于颜值,陷于体验,忠于创造,可能是我使用这款 iPad 最大的感受。
最初是看到泄露的外观图就已经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不同于 iPhone 因为 Face ID + 技术限制无可避免的刘海, iPad 的尺寸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也就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款全面屏的平板电脑(或许是伪概念)。
此次 iOS 13 的更新后,iPad 的实用性和「生产力」大幅提升,苹果做什么事都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步步为营,到了越狱的优势逐渐被苹果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侵蚀之后。
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9 年第三季度 iPad 的市场份额增长了 4%,即约 1,010 万出货量。平板电脑整体销量下降了 4%,而苹果公司本季度的 iPad 总收入增长了 8%,如该公司季度财务报告中所述。有趣的一点是,如果 iPad 在本季度的销量仅增长了 4%,而销售额去增长了 8%,这也意味着售价更高的 iPad Pro 正在让更多消费者接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 iPad 销售额的增长。
实际上,中间没有购买 iPad 的这些年我都有去苹果店里体验过 iPad,期间 iOS 不断更新,在 iPad 上已经支持了分屏和手势操作等等,整个系统体验已经日趋成熟,这些年 iPad 硬件性能对我的诱惑也与日俱增,这些提升都给我购买 iPad Pro 2018 埋下了伏笔,到了这代全面屏的设计使得我的购买欲到达了一个顶峰,就像我所感受到的,苹果对 iPad 循序渐进的更新和耐心经营最终让 iPad 的销量在第三季度实现逆势增长。
另外软件生态相较当年我使用的牛排已经发生了很大改观,b 站上有不少 UP 主甚至用 iPad 来剪辑视频,要知道当年想在 iPad 上做目前这种复杂度的视频编辑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体验过 Procreate 后我看到了使用 iPad 做设计的可能性,关键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一块薄薄的泡面盖上!
购买 iPad Pro 后的 5 个月后,WWDC 2019 上更是惊喜的公布了 iPadOS,我感觉就像押对了宝一样,可能没有哪代 iPad 能像这一代一样脱胎换骨,值回票价了。
当初,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发布第一代 iPad 时给它的定位是「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第三种设备」。那么,到了 2020 年,这样的软硬件是否真的能在两种设备之间打开一片天地呢?
总是有很多人说 iPad 不能做什么?但 iPad 不能做的实在太多了,你在网络上随便揪出 10 个人就有 8 个人认为这东西买后只能爱奇艺,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最不需要被提醒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或许是它能做什么?
iPadOS 系统级功能这些能在官网查到的内容我就不赘述了,由于 iOS 的实用价值主要是由 App 搭建起来的,下面着重体验一下 iPadOS 上部分优秀的 App 能做些什么?基于我的能力范围,我会将 App 的类型分为:绘画与图片,视频与特效,文字与笔记,灵感与学习,游戏五个方面。
▎图像与绘画
生产内容主要其实就不外乎图像和文字,图像又分为静态和动态,这么一说大家就很清楚 iPad 上的内容生产应用分类了。
而图像处理是 App Store 上不可小觑的一个分支,常规生产力中除了商务办公,图像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目前手机摄影和平板绘画正在形成一股热潮,iOS 端的图像处理软件可能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井喷期。
自带相册
自带相册的基础编辑功能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一般需求,并且苹果做的很棒的一点,就是将视频和照片的操作和编辑选项做成几乎是完全一致,视频与照片格式如此不同,这种看似简单的统一和一致性却是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的。特别要提一下这个视频裁剪,就像照片一样随意输出画幅比例,很多 App 都没有这么自由,并且一切都是无损编辑,完全可以撤销。
iOS 13 相比于 iOS 12 及之前的版本,相册浏览新增了「照片」分类和「为你推荐」,相当美观,如果是摄影师,经过 AI 算法为你自动组成专辑,自己看着自己的照片真的会赏心悦目!由于 iOS 的大部分图片都是集中在相册里,所以系统级的 AI 搜索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iOS 13 相册「搜索」功能的 AI 识别也更加准确,同时语义也进行了拓展。
Concepts 概念画板
说到 iPad,就不得不提其最突出的画图功能,此次 iPadOS 在新的 API 加持下,更是将 Apple Pencil 这根苹果触控笔的延迟从之前的 20 毫秒缩短至 9 毫秒,实际上,不仅是第二代 AP,第一代 AP 实测也是支持这项重要升级的。有了硬件支持,iPad 上涌现了大量出类拔萃、定位各异的绘画软件。
像概念画板这款 App 给我最大的印象不是其功能,而是UI设计,正如下图的转轮工具,配合展开动画真的很酷,关键也兼顾了实用性。
顾名思义,概念画板适合创作概念图,有很多工具以及专业的比例设置,而且它是矢量的,比较偏像工程和设计这种在绘画与专业之间的运用。
Pixelmator Photo(照片版)
命名后面的「Photo」表示这款针对照片后期调色,而不适合平面设计。
这款 App 目前只有 iPad 版,iPhone 用户根本无法体验。个人感觉做出 iPhone 版其实并没有难度,这款软件目前也没有什么非要用到 Apple Pencil 的功能,但是这么长时间迟迟未提供 iPhone 版,大概是为了保证大屏体验的完整性。
官方称这款 App 具有机器学习能力,点按自动调整会在任何机器认为需要的参数选项上进行调整,实测发现这种自动调整比较适合轻后期,要实现风格突出的色调它并不会起到太多作用,但即便是轻后期也只是基于直方图「正确」的逻辑来实现的,并没有倾向性,所以这就可能破坏原片本身的「氛围」。因此,想通过 AI 计算来实现人脑对艺术的理解依然遥不可及。
一圈用下来,感觉比较特别的是就是这个「三路颜色」,大部分修图 App 包括 Lr 只有高光和阴影的分离色调,这款 App 将「中间调」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调整,非常直观和简单。
此外,这款 App 还支持 500 种相机的 RAW 格式。
这款 App 最大的缺点也是 Pixelmator 系列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照片管理系统,只是依托 iPadOS 的文件管理系统,仅支持标签功能,没有筛选和星级,这已经成为不少专业摄影师放弃它作为主力修图工具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认为这款 App 只能作为 Lr 的一种补充,并不能替代。
Lightroom
这个就不用我过多介绍了,有很多文章讲解具体使用方法,除了编辑能力较为完整,文件管理系统也是 iOS 所有后期 App 里最完善的。
需要提一句,编辑 RAW 格式等高级功能需要订阅 Creative Cloud,订阅之后可以实现的编辑功能几乎与 PC 版差不多,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没有 PC 版的「相机校正」。
这款 App 最大的意义,就是让用户看到通过设计是可以将一些电脑上的生产力工具完整的带到 iPad 上,个人觉得目前 Adobe 最成功的移动应用非 Lightroom for iPad 莫属,关键它的主要功能都是能免费使用的。
今年的手机拍照不多,大部分都用到了 Lr 后期:
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化了部分老照片的调色:
手机断断续续拍了十个月,而我并没有对摄影有多少了解,一切看似那么简单又那么复杂,直觉是那么尖锐而又脆弱,才华本身并不真的存在,直到它变成悲伤的附属品,成为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变成我们的谈吐、我们的语气,难以名状和我们孤独的灵魂不可离分,才会出现一个罕见的时刻,一个决定我们本质的瞬间从万千光影里浮现,而后脱颖而出。—— 一次手摄获奖时的感言
Procreate
传说中的杀手级应用,首先你要明确的是,iPad 绘画体验和数位板哪个更专业?当然是数位板!iPad 的压感肯定不如中高端的数位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开发商在 iPhone 上也推出了相关 App,但手机版和iPad版并不是同一个App,手机版功能上与 iPad 版几乎无异,但并不为 Apple Pencil 的体验专门优化。
配合 Apple Pencil,Procreate 真正成为了 iPad 上可能是最著名的「杀手级」应用,68 元但值得入手,得益于 iPad Pro 的优化,支持 250 级撤销和重做操作,136 种画笔,甚至还有许多特效纹理,让你描绘的内容质感出众,再配合 Apple Pencil 压感,有了这一切,你可以直观地创作出精彩的画作。
具体使用方法在以后我会专门出一期来讲,挑几个重点功能介绍一下:
手势操作: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二指触摸「撤销」,三指触摸「重做」,这个功能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提升绘画效率帮助非常大,此外设置中还支持完全屏蔽手指触摸所产生的绘画痕迹,仅仅记录 Apple Pencil 的笔触,用笔绘画的用户建议开启。
选区:自动选区可以实现自动抠图,也可以翻转、增减选区,以及羽化,搭配 Apple Pencil 手动,抠图得心应手。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磁性索套工具吧。
图层:iPad Pro 2018 最低分辨率可达最大 128 图层,支持 25 种混合模式,配合选区可以做一些类似 PS 的编辑工作。从一款绘画 App 的角度,这已经非常强大了!
调整:有一些基础的效果,包括常见的各种「模糊」效果,「溶解」,基础的调色(曲线、颜色平衡、色调饱和亮度、重新着色)等,可以满足一些轻量的创意后期工作,但是由于hsl、分离色调等工具的缺席,这款 App 完全不适合给照片调色。
慢镜头回放:相当于绘画过程的录屏,可以将绘画的整个过程用延时摄影的方式录制下来,提供给其他人观摩学习。支持压缩成 10s 和 30s 的视频录制。
最近的版本 5.0 大更新终于支持导入 PS 笔刷,甚至还支持很有意思的一个功能:合并笔刷。
此外,Procreate 还可以实现一些轻量的平面设计,可以实现巨量特殊效果,甚至于制作动画,反观它的本行绘画则完全不在话下,关键这款 App 还非常容易上手,界面看起来也非常舒服,这个团队设计能力相当了得。
Assembly
Union 开发商制作的矢量图 App,对于新手非常友好,但同时可定制化程度也不差,可以在贴纸模板上修改,也可以利用基本图形拼合出来。总感觉这款 App 设计小孩都能玩得转,下面这张是我刚玩半小时弄出来的成果。
其他矢量图 App 包括但不限于:Sketchbook(其实也是绘图软件),Concepts 概念画板,Adobe Illustrator 等。
(使用本App制作)
Pixelmator(设计版)
这是 Pixelmator Photo 团队很早以前就在 iPad 上推出过的一款产品。Pixelmator 团队是由 Saulius Dailide 和 Aidas Dailide 兄弟于 2007 年组建的,起初 Pixelmator 是为 Mac 系统开发的一款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后登陆 iOS 平台,并获得 App Store 编辑推荐。
这款 App 能实现很多特效,不光可以后期照片,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设计工作,交互逻辑有点像苹果的 iWork 三件套,有自动对齐,甚至可以根据周围图片位置作出三张图以上的自动对齐,此外还支持导出含图层信息格式的文档,可以导出自己的 pxm 格式,也可以导出 psd 格式,这点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却缺少最重要的自动抠图功能。
由于这款 App 出现时间极早,其中「格式」功能是早期 iPad 上所能编辑的最强大的功能。「格式」选项包含「样式」和「排列」两个标签,分别可以设置不同图层的「透明度」、「混合模式」、「层级关系」等。
有些文章说相当于 iPad 上的 Photoshop,放在五年前可能是,放在现在不至于,但它独一无二的特色编辑功能其他 App 还真没有类似的,而且上手简单,交互逻辑清晰。这款 App 在 iPad 上的体验非常之棒,配合 Apple Pencil 使用如虎添翼。
Affinity Photo
实际上 Procreate 虽然强大,但并不是一款为设计量身定做的 App,比如图层中的素材在调整过后不会保持原始分辨率,会在缩小后适应画布的分辨率,当你再放大分辨率还是缩小后的,而且调整后超过背景边缘的区域会裁掉……所以 Affinity Photo 才是 iPad 上图像处理的终极杀器。
这款英国 Serif 公司研发的软件,实际上早已存在于桌面端,声称可以叫板 PS。Serif 公司表示他们采用了比 Adobe 更先进的算法,毕竟 PS 是很早之前发明的了。可以看到界面和使用与 PS 差不多,不过有不少更方便的改进。比如设置了一个修图的进度条,想恢复或者预览哪一个步骤一拉即可。
这款 App 涵盖的能力甚至有点桌面端 PS 的意思,而较最近一年发布的 iPad 平台 Photoshop 全功能版甚至可以说各有千秋,并且这款 App 是买断制 128 元,今年年末促销 93 元就入了,而对应的 Photoshop iPad 版实际上是订阅 Creative Cloud 的一部分,并且国区没有,订阅费用是 9.99 美元/月(如果你之前订阅的 Adobe Creative Cloud 套餐已经包含了桌面端的 Photoshop,则免费),两个月的费用就够买一个 Affinity Photo 了。
Phonto
如果你问我移动端应该用什么软件加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Phonto,这款 App 相当于移动端加字界的 PS 了,有非常多的定制效果,包括变形、擦除和安装字体,最近一次更新还支持了项目保存。
并且这款 App 的使用逻辑非常清晰直观,上手相当相当容易,其他加字类 App 还有 InterPhoto、PAGE UP、Ove、Threedi 等都非常不错,只不过定制化程度最高的还是这款。
(所有海报内容使用手机拍摄后期)
Union
双曝 App 哪家强,App Store 找 Union!这款软件诞生之初就成为了许多愿意尝试超现实的手机摄影师的必备App,其实除了超现实和双曝,它还是不错的抠图神器!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款 App 先适配了 iPad Pro 2018,然后才迟迟适配了 iPhone X,iPad 大屏抠图体验确实更好,还可以利用 Apple Pencil 更精确的抠图。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这款 App 的教程,大家可以去看看。
(使用手机拍摄后期)
ZenBrush 2
一款神奇的 App,可以模拟毛笔的笔触,所谓「墨分五色」,其实就是通过水来调节不同的层次,而这款 App 的笔刷给了你 6 种「色」(3 种浓淡色和 3 种干湿程度),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模拟真实的效果,当你用 Apple Pencil 轻触在画布上,那种墨迹晕开的感觉真的很棒。但是要说书写体验和真实的毛笔肯定有所区别,这就需要你去适应,当你找到了与设备的默契,书写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完全不是梦。
这个 App 除了练字,还可以画画,我简单尝试了一下,水墨比较难以控制,讲究手腕的收放自如与力度,绘画过程需要一气呵成,和 Procreate 相比是全新的感受。此外这款 App 还支持导出透明背景的 PNG 图片,这样你可以在大画布上更精细的单独手写好一首诗的每一个字,然后后期拼接成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
▎视频与特效
虽然有路马夫寻这样的 App,但目前视频编辑在 iPad 上还是相对薄弱的,如果你想做一些很酷的特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绝对没戏!
但是!我还是要说但是!制作一些特定的、同质化的内容,譬如 Animoji 这样的视频内容,iPad 或者 iPhone 则显得不可替代,另外还有一些特定功能的创意类视频编辑 App,模板式的 App,也就是我下面我要讲的这几个,倒的确「有点意思」!
Keynote
Keynote 不是一款 PPT 软件吗?和视频有什么关系?
一般人都知道 Keynote 是用来做 PPT 的神器,但不知道其实它还可以做一些基础动画效果,而且非常实用!
动画以动作分为「构件出现」,过渡「动作」,「构件消失」三个阶段,动画效果目前有 42 种,包括可以灵活运用的:「神奇移动」,同时 Keynote 支持直接导出高分辨率 GIF 以及 4K 视频,像我这篇文章的很多动图就是使用这款 App 制作的。
Keynote 的动画结合其他 App 能做出特别具有「苹果味」的视频特效。
iMovie
实际上很早的版本就出现了「预告片」模板这么酷的功能,那个时候拿着 iPhone 随手就能创作具有剧情张力的视频,足足过了一把导演瘾,不过其他视频编辑功能就很初级,而且到现在连画幅都不支持裁剪,好在上手比较容易,UI 简洁。
功能如此单一,为什么我还是要提到这款 App?因为现在的机器算法已经能在移动设备上简单实现过去电影的抠像特效技术,2.2.7 之后版本的 iMovie 支持了绿幕功能!而且立即可以实现,你只需在电脑显示器上全屏一张纯绿色图片为背景,录制下你需要的画面导入 iPad 点一下绿幕功能就行了。
用 iPhone 拍摄、iMovie 剪辑的Vlog,观看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5MzQxMTcwOA==.html
PLOTAGRAPH
看过《哈利波特》的都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墙上会动的画有印象吧,艺术常常启发现实,于是诞生了一款叫 PLOTAGRAPH 的 App……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款将照片转化为视频的 App。通过类似蒙版和放置锚点,区分照片上的动态和静态部分,然后动态部分会以运动模糊和循环播放的方式产生连贯的运动效果。
这是我发现的第一款照片与视频融合的 App,后面还会陆续介绍两款思路类似但创意不同的 App。
Videoleap
有句名言叫做:「能用平板电脑解决的事情,绝不开电脑」。谁说的?
当然是我!
iPad 刚诞生的时候,连超现实图片都很难制作,但是现在,甚至连超现实视频也不在话下,这款 App 的编辑功能异常丰富而多维度,多到我无法一一说明,你可以去下载一个试试,制作出的特效视频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像《真探》片头那种双重曝光视频。
这个 App 如果与 lumafusion双剑合璧,会释放出难以想象的移动端视频编辑效果!目前认识到这点的人很少,如果有 UP 主想粉丝过万,别犹豫,赶紧制作一期用全程使用相关 App 编辑的视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 iMovie 的绿幕由于可只支持绿色背景的要求太高,还可以试试 Videoleap 类似绿幕的「色度」功能,色度除了绿幕,还能支持蓝幕等各种颜色的幕布抠像。
(第一次尝试)
(第二次尝试实现一些复杂的效果,仅仅是尝试…)
Cinemagraph
与 PLOTAGRAPH 的创意相反,2011 年,来自纽约的一对艺术家夫妇 KevinBurg 和 Jamie Beck 首创了这种效果。他们把时尚大片拍摄现场转成可循环播放的 GIF 图像,并且通过数字技术让面画只有一些局部在运动。于是,一种仿佛时间被静止的神奇效果诞生,一静一动的对比让画面呈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感官体验。
Cinemagraph 正是这样一款将视频转化为动态照片的 App,实现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拍摄一段拥有相对静止和动态元素的视频(最好利用三脚架),由于相对静止在多帧中的稳定,将其中一帧的静态画面作为所有帧的画面,然后将运动的部分通过蒙版区分出来,只要衔接部分是稳定连贯的就行。
随着 iPad 机能,AI 技术的增强,更期待这款 App 能加入自动识别合成功能,不再需要自己擦除蒙版。
作品:《超能力》
其他像 3D 建模和动画制作不在本人能力范围内,因此仅仅介绍一下相关知名 App:动画有 Procreate、RoughAnimator等,3D 建模有 Shapr3D、Forger,此外视频编辑还有 Lumafusion。
▎文字与笔记
我对于 iPad 上的文字工作是既爱又恨,因为受限于硬件尺寸,iPad 打字比较容易疲劳,但也受益于硬件尺寸,做笔记反而成为了 iPad 最大的优势。所以文字内容生产,我将从笔记,文稿编辑,构思三个方面选择三款有一定代表性的 App 来介绍。
Notability
喜欢逛 B 站的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党制作的关于 iPad 用来作为学习工具的视频,里面经常提到一款叫做 Notability 的 App,作为一款 iPad 上最具代表性的 App,那么它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看 Notability 的图标你就会大概知道,它定位于一款功能强大的备注笔记软件,可用于注释文稿、草拟想法、录制演讲、记录备注等。它将键入、手写、录音和照片结合在一起,便于你根据需要创建相应的备注。在 iCloud 的支持下,你的备注在 iPad、iPhone 和 Mac 上将始终可用。带着 Pad,晨昏相伴,如影随行。
有几个重点功能非常棒:
语音备忘。作为一款移动端笔记应用,除了基本的记录功能,还支持在文档文件中插入语音。如果你是学生,在你上课做笔记的同时还能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全程录制下来,并且还支持单独导出。
最近一次 9.0 大更新新增了绘制规则图形和局部擦除,手绘三角形矩形圆形后按住不放即会修正为规则的图形,并且还能继续调整形状,并且这个功能对于荧光笔和橡皮擦等任何笔刷都是有效的。之前 Notability 一直没有局部擦除,这次终于加上了这个功能,利用它可以创造更多的图文效果。
另外对于 PDF 的批注也非常方便,并且很早就支持文档双开了,只不过 PadOS 的应用双开目前还不支持。
此外还包括早就有的一些功能:可以根据笔迹顺序擦除,以达到快捷准确的擦除;可以选中某一区域的笔记去移动等等。由于记录本身并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功能,只要满足良好的书写体验和摘录抄写就足够了,但这款软件还带给你其他的惊喜。实际体验来说比想象中好,感觉以后写文章真的可以用它来快速记录灵感。
类似 App 还有 GoodNotes,印象笔记。
石墨文档
石墨文档是我第一个接触到的在线协作文档工具,之前都是使用电脑上的 Word 编辑,没买微软 Office365,没办法同步,所以效率非常低,虽然同为文档编辑类软件的 WPS 和 Bear 也很好,但 Bear 不支持 Windows,WPS又没有完整的历史修改记录并且广告太多,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石墨文档。
还有一个优点是:主要功能完全免费。我一直用的基础版,除了上传图片大小限制在 10M 以内还没遇到什么特别影响体验的限制,通过它在数字平台写了几篇文章,感觉完全够用。
基础版几乎可以使用所有功能,有几个功能尤其好用:
修改历史:
基本上你操作的每一步都会被记录下来,生成历史记录,你可以随时退回到任意阶段,或者查看自己的修改细节,对于严谨的文书编辑还有是很有用的。
在本文编辑期间听很多人说 WPS 更好,但是 iOS 版用了以后没发现有这个「修改历史」功能,如果有欢迎大家指正。
添加协作者:
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添加协作者,石墨文档联系人,微信,手机号,这样两个人可以合作完成,对于合著编写会非常好用。
悄悄地说,石墨文档还支持部分 Markdown 语法的编写与导出哦。
iPadOS 搭配键盘鼠标,完全摆脱了之前 iPad 在键盘上打字的同时还需要点击屏幕的反人类操作,同时利用其分屏和应用多开,可以进行参照和复制粘贴,也可以满足一些轻量文字工作,譬如小修小改,短文的撰写,但有时遇到用户需要参考大量文档、分秒必争并且减少疲劳的情况,还是需要选用更大屏幕的桌面端。
思维导图 XMind
这款免费的思维导图,大多数时候够用,而且个人很喜欢的一点就是,这款 App 有 iPad 的快捷键,iPad 配合键盘效率高了不少,另外这款 App 还支持桌面平台。内购解锁完整功能,不过不像 Mindnode 连最基本的分支编辑功能都需要解锁,免费版是可以编辑分支的。我觉得那些不愿花钱又想使用思维导图功能的完全可以试试这款。
▎灵感与学习
实际上 iPadOS 本身就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扁平化设计灵感来源,当然,在 App Store 上除了大量设计工具,也有大量优秀的设计灵感类 App。
Unsplash
能免费就免费是我一贯的宗旨,这个网站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吧,有专属的 iPad App,即时下载素材即刻在 iPad 上编辑。
(上图使用unsplash无版权免费图片素材制作。)
Behance
和 Pinterest 的命运一样被墙,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设计作品分享平台,有数百万人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主题包括网页设计,互动设计,用户界面/用户体验,摄影,工业设计和许多其他主题。所以如果说非要装一款设计灵感类 App,那么就这款吧!
这款 App 的 UI 设计也绝不是高分低能,简洁大气,符合自身定位。
Design Hunt
Design Hunt 是一款帮助设计师们通过手机端和浏览器端来收集灵感系图片和产品的工具,所有的内容都是由该团队精心收集和审核后推送的,将互联网中最优质的内容分享给用户。但需要提醒的是,这款 App 是一款全英文 App,但是由于很多内容实际上就是图片,所以依然推荐给英语学渣的你。
另外这款 App 刷起来虽然有点慢,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墙,且用且珍惜吧。
设计癖
一款国内的设计类资讯 App,分类非常细致,都是中文内容,这是有别于其他几款 App 的优点。
印品
数码图片如果永远禁锢在储存介质中,是非常可惜的,屏幕上看永远都是一股电流,转化为纸张所带来的感受则完全不同。
直接在米莫印品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定制和编辑,一周后就能收到最终成品,看着自己拍的照片成为一本书,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如果家里有小型照片打印机,平时闲着无聊的时候,iPhone 对着桌面拍几张,AirDrop 传到 iPad,捧着 iPad 陷在沙发里边吃薯片边修图,然后直接在 iPad 上面的打印机 App 点击打印,你就获得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切都那么随性惬意,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除了印制小册子,我还会制作一些卡片,通常我不会使用印品自带的编辑器,而是直接按比例输出整面的图片。
▎游戏
游戏也是评价一款智能设备很重要的一环,以下算是我个人的年度手游小评选,这三款游戏分别代表了我心中的画质,美学,设计的高水准。
Grid 超级房车赛
上图为亲自录屏的实机效果,更新高清包后画质会更好,怎么样,有主机内味了吗?
Playdeads INSIDE
LIMBO 的开发商制作的一款游戏,延续了 LIMBO 暗黑系 + 极简风相结合的风格,但是质感上更加写实一些,这种写实与极简的结合实际上会展现出非常强的画面张力。
纪念碑谷
纪念碑谷还是觉得 1 代最经典,有些人觉得玩游戏浪费时间,但是这款游戏我仍然觉得值得抽空玩一玩,特别是设计师,从中能获得很多灵感。
iPadOS 支持连接蓝牙手柄,正好家里有吃灰很久的 PS4,这个配合 HDMI 输出,基本上就是一台游戏机了。
除了创造力,别忘了 iPad 诞生之初就具备的娱乐属性,现在 iPad 上的游戏质量还算可以,一些充满创意、画面优美的轻量级游戏可以活跃思维又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可以说是灵感、娱乐两不误!
▎一些思考
目前来看,iPad 作为轻量级的平面设计和文字编辑是可以胜任的,甚至是一般意义上的视频编辑和超现实图片创作,并且也能兼顾动画制作和 3D 建模,也确实可以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基于触屏和高度自动化的功能,有时还会让一些公式化的工作变得更简单。
但也必须承认,有时候它的确会让工作变得更繁琐,因为它的神奇功能散落在各个 App 里,许多时候需要不停的切换,虽然有新的文件系统,但文件格式却各不相同;同时它缺少类似桌面版 PS 这种全面、可定制化程度极高的 App,这加剧了你在各种不同特定功能 App 之间切换的频率,导致你还要忍受不同的 UI 与操作逻辑。这些缺陷都给复杂而专业的工作制造了不少麻烦。
一圈用下来,我觉得许多时候我们都问错了问题,与其问 iPad 有多少生产力?不如问 iPad 有多少创造力!
承认 iPad 缺乏生产力的同时,也应当承认 iPad 更适合随时记录灵感,提供一种精细化创作之前的概念预览,或者说它更轻盈自由、无拘无束,这才是创意容易诞生的条件。
不管我的观点怎样,我还是认为基于每个人的工作和习惯,体验都会有所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怎样不需要别人去定义,我觉得在你发表观点之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耐得住性子,慢慢体验一番(当然如果你是 996 就当我没说),每一次你对 iPadOS 的新认识,都将释放你的创造力。
不过最重要的,不是不停给一个设备提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要引向这个问题:作为赋予设备价值的人,自己能有多少生产力,或者说创造力?
iPadOS 与 iOS 之间的分离,不仅体现在系统级别,在第三方 App 上也逐渐呈现出专为 iPad 设计的趋势,像 Procreate 基于 Apple Pencil 的 App 将会越来越多,Pixelmator Photo 这种优先发布在 iPad 上的 App 相信也会越来越多。
可以预料的是,移动设备高度自动化,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内容,初期也无法做到内容的高度定制,但是我们谈论的是生产,而不是创作艺术本身,生产正是需要流水线一般的复制,所以我认为 iOS 这样的产品不仅没有限制生产力,相反,它将生产力普及到普罗大众层面,就像抖音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视频,但我们不可否认它让「视频创作」这种概念和生产力普及。
将比主流相对更弱的硬件和定制程度更低的软件从大型而复杂的软硬件中剥离出来,诞生为了方便日常生活而存在的小型计算工具,目标面向更广泛的群体,然后通过巨大的用户基数红利,迅速将硬件迭代,反哺生产力软件的可定制程度,并且这一切都是基于移动设备崭新的直觉型操作(就像「视窗」系统的诞生),改变的,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解放了更广泛的生产力,当你回顾科技史,你会发现,这个逐步普及的过程实际上和当年的个人电脑发展史如出一辙,各种质疑也曾出现在台式机时代出现笔记本的过渡时期。
曾有一个有意思的讨论活动:平板能不能取代笔记本?说实话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类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前一代人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到的,另外可以参考一下早期至今的个人电脑与大型商用计算机的转变,以及现在手机(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的比重。可能从来就没有谁取代谁,只是进入了不同领域,但对于在人类生活方式上移动设备取代笔记本电脑我很乐观。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人不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强大复杂的工具常常让人疲惫和绝望,我们都需要精神养分,使用 iPad 是一件提升幸福感的事,在上面操作和创造的过程,光是不经意地看看穿插的过渡动画也是一种享受,那些非常软性、看似无用的细节,反而对于一个长期使用电脑的人至关重要。
就像前面我说的,本文所有内容是全程用 iOS 完成的,但是这样的效果还不是 iPadOS 所能做到的极限,大家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只是想抛砖引玉,用我个人的实际体验向大家展示一种可能,至于你从中看出了什么价值?领悟到什么?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
最后想说些题外话,2019,看过不少人在各种虚拟社交软件倾诉各种在朋友圈不敢说的烦恼;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存在着分裂、误解、愚昧等各种不稳定因素;看到低头族成为移动互联网这枚硬币的负面,但也看到不少人通过移动设备来创作这样美好的一面,但愿你能在认清现实的真相后依然找到其中隐藏的美好,就像我写出这篇文字的起因是我的迷失,那些占据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无聊枯燥、糟心、甚至绝望的生活,才能让下一次的幸福感来得更为浓郁,正是那些不快乐的事情,才能使你成长。
什么是更让人感到幸福的科技产品,
是那些追随潮流,臣服于市场调研和营销的产物,
还是那些有缺陷却勇于突破偏见、让每个人都能创造美好的灵魂的延伸?
谁是更幸福的人,
是那些冒着生命的暴风雨搏斗过的人,
还是那些安全地留在岸边仅仅存在过的人?
2020,我更愿意祝你:
创作愉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