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胡锦涛温家宝均在深圳发声 政治体制改革引关注

胡锦涛温家宝均在深圳发声 政治体制改革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2-09-13 10:36:05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15    

胡锦涛温家宝
  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广东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和怀念。
  8月21日,温家宝专程来到深圳博物馆参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展览。这是温家宝参观展览前向邓小平同志塑像献花。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

  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0年9月6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毅然踏上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才胜利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未来几十年,是我们实现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风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帮助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加强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强化组织功能,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经济特区是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力度。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温家宝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强调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深圳考察工作并听取广东省和深圳市工作汇报。温家宝强调,经济特区30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20日至21日,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陪同下,深入企业、科研院所、口岸和社区,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调研。每到一处,温家宝都和广大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共商深圳改革发展大计,展望经济特区美好前景。20日晚,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广东省和深圳市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温家宝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各项事业都取得巨大成就,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的面貌,而且对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他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经济特区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一要坚持“特”。要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体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创造新的特色。二要追求“好”。就是在确立和实现未来发展目标、任务时,强调“好字当头”、“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三要突出“新”。要坚持把创新当作特区的灵魂和生命,向创新要发展动力,向创新要发展优势,向创新要发展资源,向创新要发展空间。四要敢争“先”。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抢抓机遇,争先进位,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五要立足“干”。要发扬“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的优良传统,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用干事创业的实绩,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

  温家宝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他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而持久地推进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特别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

  温家宝指出,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历史进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都会遇到,而且会更加集中、更加尖锐。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他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和挨打。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

  温家宝最后指出,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更加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必须永远牢记,只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我们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温家宝深圳重提政改引关注,或为深化改革信号

  温家宝高调重提小平政改目标,邓小平曾说,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8月22日出版的中国媒体多可见这样一张图片:身穿白色短袖衬衫的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躬身45度向邓小平塑像献花。

  此前两天,温家宝第8次到深圳考察,并在庆祝中国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发表了讲话,其中特别表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家宝还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北京观察人士指出,在近两年内地的政治经济舞台上,高层领导者对政治体制改革作此高调表态并不多见,尤其是把阻碍改革提到“违背人民意志”“死路一条”的高度,可算是呼唤中国深化改革的强音。

  缅怀小平

  今年8月,既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日,也是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30周年。

  邓的这篇讲话被称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不久之前还被关心中国改革的人士讨论。杜导正、陈小鲁、王长江等三名内地知名政、商、学界人士还联合呼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邓小平未竟事业”,这番讨论后被刊登在本月出版的《财经》杂志上。

  上述人士指出,在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日,邓小平提出的以党政分开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邓小平曾提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与30年后温家宝深圳30周年讲话所说的“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表述相近。

  对比5年前温家宝在深圳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的讲话,当时更侧重经济改革,对政治改革所提较简。温家宝在今年讲话中提出“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令外界对中国将有新动作推进政改有所联想。

  在温家宝深圳讲话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在中共党建理论中,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则是带动社会民主实现“有序民主”的关键。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即已指出的,“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今年7月中共建党89周年前夕,11位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打开了中央高层党务公开之门。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基层党务公开之举,又被认为是把党务公开向纵深推进。

  由是观察,党、政两个层面都已显示出将政治改革继续推向深入的决心。

  深圳样本?

  作为备选政改“实验田”之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头生子”的深圳被外界寄予的期待最大。

  尽管在此之前,深圳的多番相关尝试或以偃旗息鼓告终,或者效果不甚理想。

  早至2000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领衔,以广东省和深圳市联合课题组编写研究报告的形式,曾对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时间表”,例如效法深圳大鹏镇两票推选镇长的模式,“期望通过10年左右的发展和建设,深圳市率先实现直选镇长”,到2012年,“有可能在个别的区实现直选区长”等。

  不久后,深圳又酝酿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行政权三分”,但与所谓的“三权分立”有本质上的区别。

  2008年,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其行政体制改革再次引起外界关注。该《纲要》中提出,“在区政府换届中试行区长差额选举”“在党内选举中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完善市区两级党委差额选举制度”“开展部分区人大代表的直接竞选”等改革设想。

  几乎同时推出的《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也前所未有地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放在了各项改革之首。

  这次改革尝试被当地政策研究者解读为“试图把现有制度内的民主空间激活”,但迄今未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一年半前,中央正式赋予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位,意味着深圳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非经领域的改革试验,其行政体制改革得以提速。

  与2年前深圳提出《近期改革纲要》时的舆论反映类似,温家宝的深圳讲话又令“政治特区”传闻乍起。

  实际上,汪洋在两年前主政广东时就否认了“政治特区”这一定位。深圳政改的主要着力点是行政体制管理改革,而非涉及更广更深的全方位政治体制改革,这在深圳政策研究界有所共识。

  即便如此,在与市场关系定位最为精准的深圳,只牵一发、未动全身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很难推行。首先是今年计划表内的区一级大部制改革启动迟缓,继而在1个月前又爆出大部制改革过程中,政府机构出现了干部配置“1正20副”的“后遗症”。

  必过之坎

  深圳所面临的难题,很有可能是其他地区也会遇到的:虽少意识形态的羁绊,却必须与更为刚性的利益直面冲突。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日前撰文将之形容为,“抽象的政治只会把你打翻在地,现实的利益却会与你玩命。”

  即便有中央政策的“尚方宝剑”,但“特区”之“特”的内涵已变。30年前,制度改革先锋要做的是先破后立,甚至与原有制度的对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价值创新的彰显。但30年后,制度改革必须考虑与现实制度的融合和互动。在客观上,权贵利益共盟业已成为改革难以绕开的阻力。主观上,在稳定与改革至少同样重要的理念下,要已经习惯于通过发展经济和进行经济改革来实现政绩的官员去冒风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难免动力不足。但现时中国必须跨过这道坎。

  有观点认为,从中国的政治周期来看,离十八大召开还有两年的今天也许并非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但多数舆论倾向认为,中国高层是在释放一个将政改再推进的信号。即便只从实际功利考虑,对于当下问题重重的中国来说,都将是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必然选择。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温家宝     胡锦涛     发声     深圳    
上一篇:媒体揭“总理套餐”7年变迁:从4.7元吃到18元(图)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