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流动的文化'如何传承焕新:激活千年运河的当代活力

流动的文化'如何传承焕新:激活千年运河的当代活力

发布时间:2024-09-20 13:20:50     作者:九派新闻     浏览量:81    

焕新,传承,千年

大运河,这条跨越浙江至北京的壮丽人工河,穿越八省,见证了人类最早的开凿技术与宏大规模,其里程之长,无愧于世界之最。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启了新的篇章。十年来,沿岸各地致力于保护、传承与发展,大运河不再只是历史的痕迹,它变身为充满活力的景观带、生态区与人文走廊,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民的运河”。

流动的文化

近期,扬州举办了以“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主办。参与者涵盖了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地的实际工作者、学者及多所分院的代表,共同探讨这条“流动的文化”如何焕发新生。

流动的文化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夏锦文在论坛上强调,大运河不仅是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动脉,催生了无数文学杰作,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对于大运河文化的未来,夏锦文主张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平衡,通过创新手段激活历史遗产,让文物、遗产和古籍中的智慧生动再现。

流动的文化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休教授李孝聪则呼吁,保护运河城市需尊重其独特性,避免同质化,保留原貌,通过考古探索还原古城风貌,以此来维护人们的乡愁记忆。他同时提倡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化对运河文化的研究。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从物质、制度和思想三方面分析了大运河的贡献,包括水利工程、漕运体系及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的徐吉军则揭示了长江文化和运河文化在良渚古城早期交汇的证据,强调了两者悠久的关联。

近年来,大运河沿线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如淮安新路遗址、扬州隋炀帝陵墓等,这些发现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大运河历史的理解。南京大学的贺云翱教授认为,大运河考古仍有许多潜力未被挖掘,尤其是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故事,亟待通过实质性的证据来呈现。

论坛还涉及了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调查、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等多个议题,与会专家纷纷提出见解,旨在促进大运河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会议最终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月清的总结中落下帷幕,他强调了论坛对于提升大运河文化价值认识的重要作用,并对与会专家的前瞻思考与实际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焕新     传承     千年    
上一篇:包工头举报“国企女老总”索要203万 涉事企业回应 下一篇:周星驰送花缅怀石班瑜 声影传奇,永存人心